旧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一“松”驱千疾,古邑侠踪,旧檀,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也跟着他一一实践,都说确实有不一样的体验。</p>
“习武练拳,通常追求的不是一个‘紧’字么,怎么会是‘松’?像传统的举石锁、石担之类。这些,秦大哥又怎么看?”紫苏问。</p>
“是啊,当年我在练这些方面,花了不少功夫,”俞水荣也说,“不练举重,肌肉没力量啊!”</p>
秦时月认为,确实,练肌肉的过程,是一个求“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是有问题的。</p>
起初,肌肉在石锁、石担等重物的压迫下不断收紧,肌肉纤维不断增粗,肌肉块不断膨胀,身材越来越好,力量越来越大,整个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孔武有力。</p>
但随着不断的训练,不断地求“紧”,肌肉的紧张达到极限,体内血管和人体内部的经络通道就会受到挤压和堵塞,从而物极必反,既无法得气,得天地之生气;又无法泻气,泻体内之病气、浊气,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影响能量的流动、分布和获取,提升不了功力,却让健康状况下降,也容易感到身心疲惫。</p>
这时如果还不收手,仍然苦练肌肉,就会出现肌裂、筋断、气绝的悲剧。</p>
琴弦收紧至一定程度,就会“啪”的一声断裂。</p>
这是“紧”产生的恶果。</p>
所以,肌肉要练,但不是为肌肉而肌肉,而是要练前面讲过的“意气”,而将肌肉作为一个副产品。</p>
“副产品”才会有一个合理、合适的度。反之,你当作“主产品”去追求,那就会练过头。“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练意气产生的肌肉,才会达到最合适的强度,肌肉内部才会意气通达。所以,拳功常有“得意忘形”之说,可见“意气”之重要。</p>
“那按照师弟的讲法,外家拳及西洋拳,走的就是一条求‘紧’的路子?”白苏若有所思地问。</p>
时月说,外家拳还好,它在外练筋、骨、皮的过程中,如站桩啊,打沙袋啊,插绿豆、铁沙啊,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力达四梢,等等,更要求动用意念,进行‘运气’,所以也会产生松、通、顺等效果,某种程度上与内家功殊途同归,达到全身经脉的贯通,能量的贯通,所以只要方法得当,循序渐进,并不会对身体构成伤害,反而能练就一身好功夫。</p>
少林功夫,走的就是这么一条路。</p>
清代的方世玉,练的就是福建南少林所传的武功。其“金钟罩”“铁布衫”,是内外兼修而成,既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全身只有一个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无法承受攻击,其他地方均是刀枪不入。后来,也是此穴被五枚师太踢中而身亡。但西洋拳就不一样了……</p>
“是啊,西洋拳,尤其是西洋的健美运动,它们完全是依靠负重来刺激肌肉的生长。练到后来,肌肉猛增,血管暴绽,像个怪物一样。我早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今日听秦大哥一讲,才明白它走的是一条求紧、求硬之路,却是一条不归路。因为松无极限,紧却是有极限的。人体无法承受太紧、太硬。紧则僵,则硬,则断,则裂,万物皆然,对吗?”紫苏抢着说。</p>
“啊呀,如此看来,西洋拳和健美术那是万劫不复的了,决不可去碰了。”白苏吃惊地说。</p>
俞水荣听了,频频点头,说:“你们在时月的启发下,真是一点就通啊。”</p>
时月说,俞二哥过奖。他也不过是在前人武学理论的基础上,自己的一点体会,也许并不成熟,允许讨论。</p>
他认为,拳击与健美,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练练倒也无妨,毕竟可以锻炼肌肉的强度,筋腱的韧度,反应的速度,等等。但如果向极限追求,则一定是误入歧途。极限到处,就是悲剧。随着年岁的增大,满身的伤病也会显现出来,生活质量和寿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p>
总之,肌肉、筋骨是要练的,但须通过锻练意气而得。主次不可颠倒。</p>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的“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这个意思。</p>
如果颠倒了,将肌肉当作终极产品来追求,走进的则是一条死胡同。无限追求肌肉块这个“死疙瘩”,五脏六腑所受的伤害和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p>
“要成大道,还得将视线转向东方,转向中国的古人。命要‘松’中求,功在‘柔’中有,真理掌握在我们老祖宗手里,”时月肯定地说,“人体可以通过求松而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创造奇迹,从提高摧毁、控制能力向摆去拘束,进入自由境界转变。”</p>
紫苏听了,点着头,攥紧拳头挥了几下。</p>
白苏说:“我以前不学拳,是觉得打拳太累。今天听师弟一席话,才知道打拳原来应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行拳的过程,是一个身体不断松开、膨胀的过程,一个不断打通全身、沟通内外的过程,一个不断排出浊气、过滤糟粕、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的过程。我用‘松’的理念来重新体会练拳,可谓飘飘欲仙,乐在其中,不愿出离矣。”</p>
紫苏听了,也开始静默尝试。</p>
果然,松松的一遍拳练下来,气不急,话不颤,却脸色红润,额上全是汗。她说,连身上都出汗了,而且周身舒泰,口舌生津,实在妙不可言。</p>
俞水容听了,鼓掌赞叹说:“贤弟真聪慧之人也!会总结,会比较,分析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虽闻所未闻,但连我这个识字不多的人,听了也都明明白白。佩服,佩服!也难怪贤弟的功夫一日千里,原来悟出了这么个‘松’的道理,‘松’所具备的无限可能性。以贤弟之才学和勤奋,日后必成一代宗师啊!”</p>
众人于是纷纷摆开架势,开始体会如何“松拳”,连夏菱都开心地加入其中。</p>
旧檀有《学艺歌》云:</p>
师父只开门,</p>
修行在自身。</p>
真传一句话,</p>
只付有缘人。</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