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黄泥山头的枪声,古邑侠踪,旧檀,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说这天傍晚,藤井带队离开乌龟潭后,向黄泥山进发。</p>
全力南进的日军没有看到,此时,乌龟山上那座小庙内,也悄然出来一名五十挂零的瘦小男子,着僧衣僧帽,正是一名和尚,急匆匆地下了东面的山坡,在山脚的壶溪里登上一只小舢板,急急地划向东岸。</p>
上岸后,瘦男人又在村子里雇了一匹马,沿着东面的山脚,飞快地往壶溪上游进发,直去暨阳境内,将正在壶溪西岸前行的日军部队远远甩在身后。</p>
出于安全和作战半径的考虑,在进入黄泥山之前,办事老到又有经验的藤井,让部下抢先占领了离村三里的六宅坎头,在渡口布上岗哨,然后再占离村两里的香草墩,布好炮兵阵地,然后才安心地进了黄泥山,靠着村中的小山搭建帐篷,架设电台,设立了临时指挥部。</p>
这样,从水到山,从东到西,日军都筑起了防线,三个地方还能互相策应。</p>
做好这些事,日军安心地埋锅造饭。</p>
炊士兵们做饭时,发现少了一个锅盖,伍长便吩咐一名士兵去农家借用。</p>
别看日军远涉重洋侵略中国,但自身队伍内部,却是军纪严格,号令严明。</p>
出于政治目的,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主张随意危害平民,因为那样做有违《国际法》,也会招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p>
只有扮出一副秋毫无犯的模样,才有利于大日本皇军的正面宣传,树立所谓的“仁义之师”形象,也能为日本天皇和内阁赢得比较好的口碑,于是该装样子时装样子,该演戏时也演戏。</p>
此外,日军的补给,还有战争期间挑夫、向导等人力资源的征用,都离不开当地的平民。失去了平民,也就失去了物资方面的重大依靠。</p>
虽然日本军队有着上述如意算盘,但每当出现伤亡,又找不到中国军队报复时,他们往往会丧失理智,兽心大发,随意拿中国平民出气,出现滥杀无辜的现象。</p>
这会,他们平安无事,见到山河秀丽,心情也不错,也就落得做个好人,没有进农家,而是将埋锅做饭的地点选在了山坡边。</p>
找锅盖的士兵进了一幢像样一点的木头房子,站在天井里叫了几声,出来一名小姑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p>
士兵看看这小姑娘,着实水灵,于是心情很好地冲着她笑笑,一边朝灶台指指。</p>
小女孩带他进去,他揭了锅盖,锅里有番薯丝稀饭,已经烧熟,上面蒸了一小碗鸡蛋。</p>
他又笑笑,知道是小女孩为家人做的,于是冲女孩竖了竖大拇指,然后拿起锅盖,手向外指指,“叽哩咕噜”地说了几句,又将手往锅上指指,意思是拿去外面借用一下,等下会还回来的。</p>
聪明的小女孩很快明白了士兵的意思,冲他友好地点了点头。</p>
这小山村里的小女孩,虽然也见过军队,但不知道这是支日本军队。她只知道,远来的都是客,人家自己做饭,向她家借一个锅盖,当然是要满足人家的啦。</p>
别说是锅盖,即使是要她家的粮食,也是应该给的。</p>
半晌,饭做好,士兵拿着锅盖送回来,上面放了一大块焦黄喷香的锅巴。</p>
那时小姑娘的家人已经回来,见到士兵,有些紧张。他们之前也不是没有见过当兵的,国民党的部队,新四军的部队,这个小村都到过,他们也接待过,但眼见这支部队十分特别,人也特别矮壮,还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看了还是有些胆怯。</p>
士兵将东西放下,嘴里说了句“阿里嘎都姑煞姨妈斯”,意思是表示感谢。</p>
小姑娘听他说什么“饿煞姨妈死”,先是愣了一下,之后想是自己听错了,笑笑,拿起锅巴掰开,见里面没有放盐,便进去灶头抹了点盐,拿出来给士兵看,一边掰了一块给士兵,自己也“咔嘣咔嘣”地吃起来,一边冲着士兵甜甜地笑。</p>
士兵掰了一块尝尝,不禁连连点头,嘴里说着“唯西”(日语“好吃”之意),一边吃一边摇晃着脑袋走了。</p>
其实,小姑娘不知道,日本兵是不吃锅巴的,可能是怕吃坏了肠胃,影响行军打仗。或者是怕锅巴一吃,对其他食物与美味的食欲就降低了。要不,这么香的东西,他们会拱手送人?何况是送给正受他们欺侮的中国老百姓。</p>
中国人则不一样。</p>
中国人受不得人家一丁点的好处。受了,便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p>
这就是中国式的善良。</p>
当下,小姑娘吃了人家的锅巴,心存感激,一张脸笑得真跟阳光下金灿灿的野菊花一样。</p>
地图上的“黄泥山”,其实只是个极普通的小山村,当地人叫它“黄泥山头”。除了十来间黄泥和着细沙与稻草末子夯筑而成的草屋,就是一片种着庄稼的田野,还有一处黄泥小山岗。</p>
这村中的小山岗却一直往南延伸,在一里开外与天竺山汇合,成为甑山的余脉。</p>
再往南,则是猎坞、仓头、古城等自然村,每个村都背靠着层峦叠嶂的甑山山体。</p>
日军原以为背靠山岭,已经十分安全,可不想还是被驻防在暨阳、稠州一带的国军某师得到了消息。</p>
送信的是中共新四军武工队的地下交通员,就是那乌龟山庙里的瘦和尚。</p>
这支武工队属于新四军粟裕某部,长期活跃在云龙江两岸和千里岗山脉、仙霞山脉一带。</p>
当时新四军的主力远在苏浙赣交界处,所以只能通知百里外的暨阳国军前来阻截。</p>
得知情报后,国军某师师长迅速下令手下两个团的官兵,翻山越岭抄小道前来奔袭日军。</p>
师长是名英俊的中年男子,五官轮廓分明,上唇留着漂亮的八字胡。</p>
九年前的一个夜晚,在南京紫金山麓的一幢别墅里,有个男人与北平的红颜知己,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p>
那个通话的男人,就有两撇漂亮的八字胡。</p>
事实上,他们正是同一个男人。</p>
北方的红颜知己前来投奔后,男人女人度过了6年甜蜜的时光,但“七七事变”爆发后,男人很快就上了前线。</p>
男人的部队本可以神不知神觉地合围黄泥山头的日军,不想小姑娘汪菊花的爸爸是个猎人,晚上在黄泥山外围的山里打猎,见到了在林中穿行的国军部队,于是急忙一路小跑回了家。</p>
老汪告诉家人,那么多人的部队连夜急行军,不走大路走山路,恐怕是来对付村里的军队的。这时,他们才想起这些军人的面貌、装备和语言,判断对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日本佬”。如此,这里八成是要打大仗了,得赶快找个地方躲一躲。</p>
当时正值子夜,外面漆黑一团。</p>
老汪一家子火速收拾了稍微值钱一点的行李和米面,跌跌撞撞地跑向西边的村口。</p>
他们想去投奔十里外庙下村的秦家。</p>
秦家是老汪老婆的姐姐家。两家人好久不见,正可以借机叙一叙。</p>
而且,秦家对门的张郎中,是远近闻名的骨伤医师。</p>
天还没亮,山峦与房屋都在黑暗中矗立着朦胧的黑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