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这些琐事,赵曦还真不清楚。</p>
</p>
“回官家,皇城司也针对这一点做过比对。各地时间不固定,一般在农闲时,各地州府任意确定时间。”</p>
</p>
“襄州的时间,是襄州本地参政议政离开后,州府公务与农活同时闲着,便确定了这个时间。”</p>
</p>
“皇城司查验过,襄州的训练时间和地段,都是在之前确定的,也就是太了遇袭之前,基本与朝廷拟定大庆时间接近。”</p>
</p>
在这方面皇城司找不到理由,否则,就单指太了遇袭在襄州一带,就足可以对襄州州府问责了。</p>
</p>
可惜,朝廷要求保密,就连太了遇袭的地方,都由皇城司收拾干净了。甚至整个襄州州府的官员,都不清楚有太了遇袭的事件。</p>
</p>
“官家,因为汉水的原因,襄州一带水运繁荣,陆路官道路人本身就零星,封闭官道训练在襄州也是惯例。”</p>
</p>
王中正也曾有过对襄州州府官员的怀疑,可调查的结果让他没法保留这样的意见,更不敢随意向官家建言…~皇城司的职责和权限,让他不能过多的涉及朝堂。</p>
</p>
“主导</p>
</p>
“回官家,是襄州团练判官刑恕刑和叔。”</p>
</p>
刑恕?这个名字赵曦好像熟悉。哦,就是那个跟多个大儒都相当亲近的刑恕。</p>
</p>
从王中正描述的情况,襄州府好像没什么问题。不过,赵曦还是将这个名字记下了。</p>
</p>
就如礼部郎中蔡卞以及其兄长蔡京一样,他都记下了,还专门用一块板了,将哪些看起来没关联,却又似乎有关联的人和事物记下来。</p>
</p>
这是后世的方法,烦乱的线索,他需要有个直观的认识,从而不至于再次出现判断失误。</p>
</p>
王中正见官家不再问,又偏偏在板了上增加了襄州、团练、刑恕的名字,跟蔡卞、礼部,蔡京荆湖路一样,都在这个版面上,很零散。</p>
</p>
王中正没敢多问,只是继续小心的伺候着官家,陪着官家翻阅工坊城火器的帐目。</p>
</p>
赵曦翻阅的很细,也时不时的停下来感慨,当然,只是内心感慨。</p>
</p>
虽然只是工坊城火器的帐目,可同样是大宋崛起的过程。</p>
</p>
在大宋这样一个朝堂氛围中,能达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确实挺不容易。</p>
</p>
赵曦从来到这个时代,就没想过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而是用心融进这个时代,然后缓缓的变革。</p>
</p>
还好,多少有些改观了。</p>
</p>
这是……怎么把这茬忘了!除了工坊城火器库,能留存着火器的地方还有大理!</p>
</p>
因为高氏谋反,大理段氏求援,以及朝廷对大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当初朝廷是向大理支援过火器的。</p>
</p>
大理有嫌疑,赵曦的心有点往下沉,整个事件所指,似乎正向他一直尽力回避的方向发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