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二三章 说得过去,我成了仁宗之子,布袋外的麦芒,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这种事,就这么着吧。</p>
</p>
想必到时候段思廉求到朝廷,再借文臣时,也不敢提南征军斩杀了大理所有文人的事。</p>
</p>
那是战事,是战乱时期,段思廉逃亡了,并不清楚具体情况,也说不出具体情况来。</p>
</p>
又是要求人,再指责国朝?他没那个胆。</p>
</p>
这也是赵曦要钻的空了。</p>
</p>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漏洞应该是范缜,赵曦没有要求吕公著怎么做,但吕公著并没有让他失望。</p>
</p>
范缜从吕公著接到密令的第二天,就开始负责转运俘虏的事…~他是转运使,真正的南征军后勤转运由工坊城负责,他安置俘虏也是应有之理。</p>
</p>
这时候估计还在广南吧?或者在成都府。</p>
</p>
反正范缜对打打杀杀的也烦,对大理那山山林林的更烦。有安置俘虏的借口,正好不用到战场。</p>
</p>
各取所需,整件事下来,各种巧合,确实让赵曦的谋划天衣无缝了。</p>
</p>
“诸位相公,着令吏部统计一下七品以下的官员吧,以恩荫、特奏名出生,暂时无差遣的为主。”</p>
</p>
段思廉走了,有些事赵</p>
</p>
让及第的进士去大理,估计很难。让六品以上的官员去大理?那就更难了。</p>
</p>
所以,派驻到大理的文臣,还得从特定人群中确定呀。</p>
</p>
“官家,段思廉并未向朝廷借文臣……”</p>
</p>
富弼的感觉很不好,特别是被段思廉钻了空了的感觉。</p>
</p>
还有就是,没有了借文臣的结果,他女婿冯京在段王府的辛苦,就相当于白费了。</p>
</p>
“辞行时不借,不代表回去后还不借。在汴梁生活半年,见识了国朝的文华,又有冯当世当面教授,吕吉甫旁敲侧击,国朝文华应该在段思廉心中有所萌芽。”</p>
</p>
“再说了,段思廉不是还见识了一次花魁诗文盛会吗?”</p>
</p>
“战事一了,他首先考虑能不能压的住现在大理的场了,首先考虑他段氏王室的安危,所以才要借兵。”</p>
</p>
“当矿城兵为他段氏王室树立了威信,他就会对比大理和国朝两者文华上的区别,又有借兵为参照,段思廉若不傻,肯定会请求借人的。”</p>
</p>
这是扯淡,赵曦心里明白是扯淡,可这话也确实是很好的借口,说的合情合理,关键是戳中了文人心中的点。</p>
</p>
在文人看来,无文臣不成国。</p>
</p>
还有就是,对于这一次朝廷的重事,武将圆满了,彻底平息了大理的叛乱,并且造成了大理借兵的结果。</p>
</p>
他们文臣呢?除了吕公著是主帅以外,还有什么能拿出来显摆的?</p>
</p>
本来这次是真正的文韬武略,最终的结果却没文臣什么事,这让文官团体,包括诸位相公很尴尬。</p>
</p>
而官家的这些话,这时候各位相公们听着,都觉得特有道理。</p>
</p>
那怕是富弼韩琦文彦博,不太相信这理由,也不得不承认官家说的在理。</p>
</p>
国朝文华影响深远,这确实是他们想看到的,也是他们认同的。</p>
</p>
感化段思廉,并且让段思廉最终借文臣,似乎也说得过去。</p>
</p>
我成了仁宗之了</p>
</p>
我成了仁宗之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成了仁宗之了》,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已~</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