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故事换酒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二章 大秦需要文治!(求订阅),镇抚大秦,一两故事换酒钱,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相较于武功,文治更为柔和。”</p>
“也更为致命。”</p>
嬴政咀嚼着嵇恒的话,眼中若有所思。</p>
他已大体知晓了嵇恒的想法。</p>
嵇恒之意,便是他过去的‘文治武功’,其实都偏向于‘武功’,缺少了作为调和的文治。</p>
只是文治的术又指的什么?</p>
一念间。</p>
他想到了嵇恒前面提到的‘编书’。</p>
嬴政沉思良久,凝声道:“朕若是没记错,当初你曾说过‘天下失官,学在四夷’,周朝中后期,天下伐交频频,未尝没有这些‘学在四夷’的士人推波助澜,眼下天下一统,自当收回周王室丧失的权威,岂能再任其旁落?”</p>
“若是大秦按你所为,如何保证天下不乱?”</p>
“士人倨傲,身怀野心。”</p>
“若过于偏向文治,天下治理会更难。”</p>
嵇恒摇了摇头。</p>
嬴政的担忧,嵇恒是知晓的。</p>
嬴政认为一旦将知识大量下沉,注定会催生出大量的‘士人’阶层,士人一向不安于沉寂,到时天下不仅得不到安宁,反倒会越来越乱。</p>
甚至重蹈周朝覆辙。</p>
嵇恒沉声道:“陛下的担忧是正常的。”</p>
“但周朝士人之所以有这么大影响力,除了为贵族上层掌控的知识下沉,还有就是大多士人本身为贵族,士人的数量相对较少,因而在他天下出现动荡时,这些士人自认高人一等,所以才能挥斥方遒,激昂文字。”</p>
“然大秦的文治跟‘学在四夷’不一样。”</p>
“学在四夷,终究还是以贵族为门槛,只是从上层贵族沉到了寒门贵族,但这究竟还是贵族之间的游戏。”</p>
“真正的底层能参与的很少。”</p>
“而大秦的门槛很低。”</p>
“低到最终是人人都能识字。”</p>
闻言。</p>
嬴政目光微凝。</p>
嵇恒的这番话,有些过于夸张了。</p>
嵇恒并未在意嬴政的脸色变化,继续自顾自道:“大秦的文治当扎根在大秦的土壤上,而这百来年里,大秦奉行的是法。”</p>
“是商鞅创立的制度。”</p>
“亦如当年商鞅的军功爵制。”</p>
“人人有爵,便等同于人人没爵。”</p>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p>
“等到天下人人都能识字,到那时跟现在的人人不识字又有何区别?大秦真正核心的律条、法令、以及更深层次的算术、军事,终究只能在学室才能学到,大秦学室培养的是精英骨干。”</p>
“而我的建议只是入门。”</p>
“两者之间是有着泾渭分明的鸿沟。”</p>
“只不过这道鸿沟要真正修成,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同样能为大秦所用,便是我提出用来安抚军中的。”</p>
“距离真正实现人人能识字,少数十几年,多则几十年,而这一段时间,便是大秦赏赐给关中士卒的功赏。”</p>
“等几十年之后,识字变得廉价,到时谁还会把能识字看的很重?”</p>
“而这才是大秦的文治!”</p>
“目的。”嬴政并未被嵇恒的话蛊惑,直接了当的问道。</p>
嵇恒笑了笑,眼中流露出一抹冷冽,他沉声道:“此举就是要将过去天下深入人心的士人体系给击溃。”</p>
“将士人引以为傲的傲气彻底磨平。”</p>
“将天下除了少部分外,都拉到同一水平线上。”</p>
“皇权之下,一律平等!!!”</p>
闻言。</p>
嬴政目光微动。</p>
他深深的看着嵇恒,眼神陡然变的深邃。</p>
嵇恒长身而立,神色带着几分倨傲,傲然道:“文治,目的是搭建大秦自己的文化体系,而非是继续沿袭旧制。”</p>
“士人体系也好,贵族体系也罢。”</p>
“终是旧制。”</p>
“这套体系并不适合大秦。”</p>
“秦国立国之后,一直想跟中原亲近,甚至是有意的效仿,但最终秦国积贫积弱,等到秦献公、秦孝公时,秦国彻底放弃中原那一套体系,启用商鞅,重新搭建了大秦的体制,继而秦国才渐渐拥有问鼎天下的实力。”</p>
“眼下大秦面临的困局跟过去秦国是一样的。”</p>
“大秦学不会关东那一套的。”</p>
“越是受其影响,大秦的实力只会越弱,最终在自我怀疑中,整个帝国逐渐瓦解,而后不复存在。”</p>
“大秦要的是自己的文化体制。”</p>
听到嵇恒的豪言壮语,即便是嬴政,都不禁有些心惊。</p>
嵇恒的野心太大了。</p>
大到疯狂。</p>
他好奇的问道:“你可知这番话若是传出,会遭至多大的非议?又会遭受多大的憎恶,你就当真不怕死?”</p>
嵇恒笑了笑,轻蔑道:“生亦何欢,死亦何惧?”</p>
“我本就死过,又岂会怕死?”</p>
“有死本就无足轻重。”</p>
“而且我身处咸阳,若在这里都能出事,只怕到时死的人,不会只有我一个人的。”</p>
嬴政哈哈一笑。</p>
他并未就生死过多言语,继续问道:“你所说的新的文化体系又是什么?”</p>
嬴政的神色相较前面已严肃不少。</p>
嵇恒的话,已勾起了嬴政的兴趣,也让他充满了好奇。</p>
嵇恒没有急着开口,举起酒壶,大口的痛饮了几口,这才继续道:“法律从某种程度而言,当是维护道德的底线,所谓道德其实就是公序良俗。”</p>
“过去天下遵守的公序良俗是礼。”</p>
“随着周王室失权,社会的公序良俗渐渐崩坏,礼制崩塌,但随着孔子著春秋,创立了儒家,同时采取有教无类的教学,儒学渐渐替代了‘礼’,也渐渐为关东诸侯接受,说是儒,其实依旧是礼。”</p>
“只是以‘儒’代称。”</p>
“两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p>
“儒之所以能这么快为关东接受,是因为其本身就是周礼,而关东受周礼影响很深,民众同样,所以关东先天就有儒学的基础,只是改良后的周礼,依旧只适合驭民,并不适合治国。”</p>
“随着天下格局渐渐明晰,关东诸侯为了安民,也为了自身政权稳固,便开始有意在底层宣扬礼学,继而让儒家渐渐势大。”</p>
“但礼也好,儒也罢,都没有具体标准。”</p>
“一切随心。”</p>
“就算是君主也难以掌控标准,甚至可能遭至反噬,为天下所谓的‘公序良俗’所逼迫让步。”</p>
闻言。</p>
嬴政目光微沉。</p>
这同样是他不喜儒家的原因。</p>
当年他设立博士学宫,启用了不少的儒生,然则这些儒生却借着各种典籍,不断抨击大秦政策,俨然把自己视为道德化身,将自己置于律法之上。</p>
而这也是彻底激怒了他。</p>
最终。</p>
他选择了抛弃儒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