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听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雪灾,晋末的卯金刀,倚夜听雨,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用晋廷的那边的管理标准,基本上百姓不造反,就算是治理有功,想收税收直接找世家要钱要粮,然后他们再通过自己的方式向着基层摊派。
那今年虽然突如其来的大雪,自然不算对这边造成了什么损失,毕竟这些年战争经历的多了,被雪压死人算什么。
但问题是,现在这些地方已经被刘泰给收回来了,到了刘泰的治下,那刘泰自然要尽可能把这些人给救治好。
毕竟对刘泰来说,自己每个子民都是自己的宝贵财产,每个劳动力的存在对发展国家那都是弥足珍贵的。
毕竟自古以来,从来都是嫌弃干活的人少,嫌弃吃饭的人多,区区平民,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他们越多自己建设新大汉的速度才会越快啊!
而刘泰的想法郗鉴虽然不知道,但郗鉴知道的是刘泰对普通百姓是非常看中的,尤其对人口的普查工作,不论是最初时候的登记造册,亦或者人口普查,刘泰都是有做的。
像这般大面积的雪灾导致房屋坍塌,从而出现了伤亡的事,如果晋廷那边的官员也不用说隐瞒,只能说这种事情没有上报的必要。
但郗鉴根本就不会去隐瞒,相反在这时候郗鉴要短向刘泰请求物资上的支援,从而把损失减少到最少。
毕竟郗鉴清楚刘泰,知道邺城肯定储备了不少御寒的物资,这些物资若能运输过来,绝对能让兖州很多失去了房屋的百姓,在这个冬天拥有了更多存续下来的可能。
说到底,还是这雪还不见停的,很多木制的老房屋,能不能支撑下来郗鉴自己也没把握。
所以,这就需要把一部分的百姓从郊外迁徙到了城里面居住,那自然增加了生活成本。
刘泰看着郗鉴的发过来的奏章,以及另外附录的详细情况,看完之后,马上对褚翜道:
“先拨一部分的御寒物资过来,兖州那边需要救急!”
“这些物资倒是一直都在准备,但现在的问题是运输问题。
我们一开始以为北方会爆发雪灾,所以主要的准备工作全部都向着北方去做的。
南方不论是运河道路的清扫,亦或者其他的调度工作,准备的并不是非常充分。
至少这雪不停,物资想运输过去需要至少半个月时间。”褚翜神色严肃道。
说实话,如果这不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北方的运河能够冰冻的踏实一点,那么调度物资也不会这么困难。
但偏偏运河才刚结冰,随便拔出短剑在运河冰面上捅一刀都能捅出个窟窿,滋滋冒水。
这样的冰面,滑冰不能滑冰,走船不能走船,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
“用战卒!”刘泰沉声道,“我们大汉的军队,是大汉百姓的军队,如今大汉百姓受灾,如果正常物资运输没办法把粮食与物资运输过去,那就用军队把粮食跟物资运过去!”
听到刘泰的话,不论是褚翜,还是温峤都是不由一怔,但却也神色严肃了起来。
温峤此刻出来道,“大王,还请您坐镇中枢调度物资,运输之事,交给军中将领便是!”
温峤非常清楚,如果换了其他的君王很可能会随便交给其他的将领来做。
但刘泰的话非常有可能亲临第一线的,不是说刘泰这么做不行,而是刘泰现在既然已经从将领转职成了汉王,那就必须要做好自己的职责。
攻略中原这种决定大汉命运的战争,刘泰亲临第一线,温峤不会说什么,毕竟刘泰本身就是靠着军事立身。
但现在这种救助灾民的事,再让刘泰冲在第一线,那就显得自己这些臣子显得太过无能。
而且这么冷的天,如果刘泰一个感冒,然后直接没了,那才成了笑话。
刘泰听到温峤的话,也点头道,“便让赵安率领他的本部前去吧!”
刘泰也明白自己的职责,所以自己的退让也是为了整个政治体系能顺利运转。
听到了刘泰这么说,温峤不由松了一口气,而褚翜道:“李矩,祖约,桓宣等人将领熟悉兖州,却不熟悉我们军队的风格,我们可以让他们作为副将跟随赵安支援兖州!”
刘泰听到褚翜的话不由一愣,深深看了一眼褚翜,也点头道:“可!”
褚翜对着刘泰行礼,马上便是开始发布政令。
而经过了刘泰的批准之后,这命令很快便传递到赵安战部,以及李矩,祖约,桓宣等人将领的手上。
对比起赵安马上便是开始回到军营,清点战卒,李矩,祖约,桓宣等人将领此时此刻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就是兖州那边发生了雪灾死了人吗?需要邺城这边派遣军队去运输物资过去吗?
李矩,祖约,桓宣等人将领虽然并不理解刘泰的这个军令,但身为军人,尤其是降将,接到了任务之后,也不敢有任何的耽搁。
而等到他们陆陆续续赶到军营,却见到军营已运转起来,就算原本放假的战卒也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军营中。
这种战卒的运转效率,看得他们目瞪口呆,因为他们从来没想到,一支军队从下达命令到整个邺城的士卒归位,居然连六个时辰都不到,这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但更快的,却是刘泰把物资已经直接安排雪橇送到军营中。
刘泰来到点将台上,看着下面的士卒说道:“我大汉的战士,大汉子民需要你们去拯救,所有救援的物资都在那里,接下来就拜托诸位,辛苦跑一趟了!”
“一切为了大汉!”此刻的士卒们带着几分狂热的异口同声回答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