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之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二章:南下救灾,天命水浒,一剑之刃,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晁盖离开燕京之前,又花费30万点财富,为玄武军区补充了60万石粗粮,足够他们坚持到明年夏收。

一切安排妥当,晁盖带着一些亲卫和柴进、耶律淳快马南下。

一路畅通无阻,于九月十八日抵达大名府。

柴进、耶律淳则继续前往梁山主寨,耶律淳作为辽国南院大王投降,于情于理,都应该在梁山主寨内给他建一座“辽国公”的府邸,以后再有辽国皇亲国戚投降,也可一并入住。柴进作为迎宾司司长,需要回梁山主持此事。

晁盖则进入大名府寻找宗泽。

“天王万岁!”

大名府军兵见晁盖和亲卫前来,立刻行礼高呼。

晁盖颔首回应,只见大名府城外,里三层外三层,连绵数里,搭建了数不清的简易窝棚。

很快,天王抵达大名府的消息就长了翅膀一样传播开来。

“太好啦,天王来了,咱们就有救了。”

“听北方传来的消息,天王刚刚打败了辽国人,收服了燕京城。”

“有天王带领,打胜仗不是应该的嘛。但我关心咱们的粮食,被水泡了半个月,再不退水,不要说今年收成,连种子都种不下,明年可就惨了。”

“天王一定有办法!”

百姓议论纷纷,晁盖进城,见到府衙内的宗泽正忙得不可开交。即便有三万苍狼军协助,各项事务仍纷繁复杂让他头疼。

更重要是的,又没钱了!

作为这次黄河决堤的主灾区,之前梁中书献出来的一百万贯用来购买粮食,安抚民众,分摊到各州县之后,很快就花光了,但也仅仅是安抚住了民心,让百姓维持一个半饱。

“天王,您可回来了!”

见到晁盖,宗泽堆满皱纹的脸,终于舒展开了一些。

“受灾损失如何”

晁盖顾不上客套,走到书桌前,看着上面铺着对的地图问道。

“决口处在滑县境内,大水冲毁濮阳、东明之间数县。之后,黄河之水分成两股,一股沿五丈河东下出海;一股经鄄城、曹州、汇入梁山泊,再南下嘉祥、金乡一带汇入微山湖。

一路之上,死伤万人,近百万百姓无家可归。

梁山泊水面升高五尺余,许多淤泥成田被淹没,损失惨重。

五丈河本就不宽,泥沙具下,河床升高,不但河道无法行船,还造成多处决堤。

黄河之水改道开封,连那里都被淹成一片泽国。”

宗泽在地图上一处处为晁盖指出受灾的地点,脸上愁容再次密布。

“明白了。滑县决堤处堵住了吗”

晁盖问道。

“宋庭颇为阴损,多处决堤,最后连贯形成了长达三百丈的缺口,滔滔黄河水,非人力可以封堵啊。”

也不怪宗泽犯愁,这种大自然的伟力,以封建时代的技术条件,确实无能为力。

晁盖手指在黄河故道上滑动了一下,细细思索。

黄河泛滥问题起自大唐,定都长安二百八十年间,关中人口暴涨,黄土高原上森林树木砍伐严重,甚至出现荒漠化痕迹,导致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虽然在原始社会黄河泥沙量就非常大,但唐朝之后,泥沙量数十倍的增长,下游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到唐末五代彻底失控,最终,黄河灾害在两宋集中爆发。

濮阳以东的下游河道淤堵严重,形成地上悬河,致使黄河会不断在濮阳一带河道高低的交汇处决口,所以当地的澶州和滑州频繁受灾,从中唐的0年20年一决,发展到赵宋建国开始的两三年一决。

赵大和赵二对治河很重视,一方面下令在上游植树护林固土,另一方面在黄河下游大量设置到埽岸,黄河决口问题相比五代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然而下游淤堵的问题,在没有工业挖沙船的时代基本无法解决,用手挖脚刨的方式疏浚黄河,挖的泥沙还没流的快。直到后世2023年,黄河下游也没有实现全线通航入海,就知道解决黄河淤堵有多难了。

澶滑二州处于黄河上下游的高低交汇点,赫然一个不稳定的定时炸弹,时人也已经预感到改变黄河现状的大灾早晚会在这里发生,一旦这里出现大规模决堤,就会直接影响黄河走势,也就是变道。

于是,宋真宗时,著书郎李垂在02年写了一篇《导河形胜书》,核心意见就是——现在黄河之所以决口主要是因为下游河道出海不畅,如果放任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不规则变道,往北则贯穿河北,往南则夺淮河入海,都是千年一遇的大灾,那么既然一条河道这么不痛快,不妨给他人工泄洪,一口气给他挖六条河道同时出海,这样一方面能减轻故道的出海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六条河道的流域,可以建设广阔的农业水利设施,还可以在地理上强化河北东部的军事防御。

宋真宗认为“筑堤七百里,役夫二十一万七千,工至四十日,颇为烦费。”,给否决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