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色鸾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2章 你们也配?,辽东百户,只手遮明,青绿色鸾鸟,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京城百姓对于王朝聘等人被捕,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抓的人太少,难以起到威慑作用,也有人觉得,应当对名满天下的大儒予以敬意,不能施以刑罚
但是,第二天,当有人传出王朝聘和长沙吉王朱由松有联系时候,风向立刻一转,所有人都觉得:王朝聘,陈贞慧两人当死不足惜!
站在道义的立场上,反对王琦,那是读书人的坚持,或者说风骨。
但是一旦和其他藩王联系在一起,那便是想要以一己之私,引动天下,到时候手上的,皆是百姓。
所以说,死不足惜!
南京城应天府大狱。
王朝聘自从被抓进来,三天时间,没有人前来提审,除了每日送餐的狱卒,便再见不到任何人了。
这种情况,实在令这位大儒有些难以忍受。
“王琦想要做什么?这样轻慢老夫!”王朝聘在狱中没有受到任何的虐待,也没有任何人前来苛责——这种情况反而令王朝聘忍受不了!
“老夫清清白白,若是如此出去,岂不是为世人所误会?”王朝聘正在苦恼时候,只听极远处一阵锁链响动的声音传来,好似有人走了进来。
王琦?
王朝聘霍然起身!
正主终于来了!
随着那道身影缓缓走来,王朝聘的目光由期待缓缓变为了失望,进而是愤怒,对着来人厉声道:“王琦怎么不来?”
他是看不起老夫吗?
秦二宝站在铁门外,自有人为其端来凳子。
“你的事情,不值当劳烦首席大人,”秦二宝端正的坐在那里:“你只是一个儒生.说实话,你的自我认知,有些不到位。”
“儒生?”王朝聘冷笑一声,脸上满是自豪:“你可以去问问王琦,若是让他重新选择,他是当武夫,还是选儒生?”
秦二宝皱着眉头,觉得这位读书人有些疯魔了——你也配和首席大人比?
“我来这里,是想问问你,你和吉王朱由松,是什么关系?”秦二宝摆了摆手,让其余人先出去,自己单独和王朝聘聊聊。
“吉王殿下,”王朝聘眯起眼睛,沉声道:“他欲起兵反王,老夫和他是合作关系,以壮声威!算起来,这个时候,殿下已经起兵了!”
王朝聘的脸上,泛起一股子激动:“不求胜利,只求能够撼动王琦的势力,让天下有识之士,能够联合起来,共击王氏!”
“执迷不悟!”秦二宝之所以遣退其他人,就是想给王朝聘一个机会,这样的大儒,若是能为王琦所用,则议会推行,要顺利许多。
可是现在看起来,此人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等南京城议会成立之后,会判处你的罪名,而后才会有具体的结论,”秦二宝站起身子,不想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这段时间,你可以想一想,好好的思考一番,什么才是天下?”
言罢,秦二宝转身离去,昏暗的牢房中,只留下王朝聘一人。
靠着大牢内的墙壁,王朝聘缓缓坐下,嘴里喃喃自语:“天下?”
————
还有十余天,便是华夏纪元了。
王琦并不打算在正月之前回京,新年以来议会的第一次议员大会,将在二月二十号开始,王琦在那个时候赶回去即可。
现阶段,在南京城的诸事完结之前,王琦还需要在这里坐镇。
王朝聘,陈贞慧等人在傅传德的指认下,已经被皇城卫投入大狱,等议会成立之后,再行审理——王琦不想去插手。
他也想看看,议会中的刑罚委员会,在自我创新的形势下,能走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而长沙的吉王,自有卢象升去处理。
另一方面,李羊山已经从阁皂山回南京,计划筹备道统学刊,以统一天下舆论。
————
“商行,工厂,土地,人口”王琦在纸上写下八个字,定定地望着,眸中少见的出现了一丝犹豫。
“商行倒是可以先行南下,”王琦用笔在商行下勾画了一笔。
这几天,范中进一直给王琦来信,想要将商行开至南京,而北京城的王正一和王楠,也在筹划着将分号开到南京城。
北方的商行南下,可以促进良性竞争,使得原本被南方世家豪族所垄断的商贸、盐运、织造业、烧瓷、工矿等产业得以兴盛,某些方面,还可以促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商行的大量涌入,可以让工厂遍地开花。
而王琦最近在做的便是,以议会手中所掌握的资金,在南京城建立两京十三省第一家聘用制纺织工厂。
议会为主导,两万两白银的启动资金,在南京城郊外建立一家工厂,资金由议会的委员会直接管理——王琦想要看看,通过政府的引导,能不能让资本主义制度在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念及于此,王琦用毛笔在工厂下轻轻勾画。
“人口?”王琦的眉头微微皱起。
若是工厂大量的崛起,势必会和土地争夺人口,这样一来,粮食和耕地便会成为一个尖锐问题。
“需要郑芝龙和丘通,从海外大量采购奴隶,以供国内工厂使用,而且,边境地区还有大片急需开垦的荒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充实。”
其实,大明朝现在的人口,还远远未达到峰值。
只是粮食限制了发展。
而且还有很多人被大明朝的黄册摁死在民户,匠户,军户上,不得脱身。
所以在议会元年的第一次会议上,王琦打算废除黄册上的籍户制度,只保留原黄册上的人口统计,籍贯等制度。
以解放广大农户和军户以及匠户,让原本困在土地或者军户所的人群,能够投身到工厂和海贸的浪潮之中。
至于粮食
王琦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一封信上。
徐光启的科学学会近期有了重大发现,学会第一批学员刘定在蓟州府西南一处实验田亩上,培育出三十株适应北方渐寒气候的玉米种子。
还有甘薯也在加紧实验。
“时不我待.”王琦印象中,小冰河时代其实已经到来了,若是在十年内不能将玉米等作物推广开来,到时候到处的饥荒泛滥起来,王琦也有些头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