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永乐大典
软朝香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永乐大典,四合院,正阳门下的自在生活,软朝香烟,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进屋之后,韩春明说道:“小杏,快把你说的那几册古籍请出来吧,让我们见识一下。”</p>
“五子哥,小坤,你们先别着急,先喝杯茶。”</p>
孟小杏烧了一壶水,先把茶泡上,然后去把她新淘回来的几册古籍,请了出来。</p>
古籍用锦盒装着,非常小心的保存着。</p>
锦盒打开,杨玉坤和韩春明总算见到了孟小杏所说的、她新淘回来的二十五册古籍的真面目。</p>
“这是,《永乐大典》!”</p>
“真是《永乐大典》,我的天,小杏姐,这东西你从什么地方淘来的!”</p>
见到孟小杏所说古籍的真面目,杨玉坤和韩春明都被惊到了。</p>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孟小杏所说的古籍,居然是保存非常完好的二十五册《永乐大典》。</p>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夏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p>
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p>
嘉靖年间,重录《永乐大典》,之后有关大典的记载就很少见了,特别是永乐正本的下落更是扑朔迷离。</p>
有传言说大典的正本毁于明末战火。也有说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还有说正本被殉葬了。</p>
反正各种说法都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也没个定论。</p>
至于大典副本。</p>
命运更是颠沛流离。</p>
副本流传至清代,并没有受到重视。</p>
到雍正年间,大典才由皇史宬移藏到翰林院。</p>
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纂修《四库全书》,此时《大典》已缺佚两千余卷。</p>
道光以后,清室日趋衰败,官吏乘机盗窃,大典逐渐流失损坏。</p>
而最大的厄运,则是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两次侵入帝都。</p>
侵略者大肆焚烧劫掠,许多宝贵的文物丧失殆尽,《永乐大典》也同样遭到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所余寥寥无几。</p>
孟小杏这次淘回来的二十五册《永乐大典》,为大典副本。</p>
“这二十五册《永乐大典》,是我收回来的,据这个卖给我的人说,他的太爷爷曾经在清庭的译学馆当差,这二十五册《永乐大典》,是他太爷爷当年从洋人的马槽下面捡来的。”</p>
这二十五册《永乐大典》,是孟小杏前些天刚淘回来的。</p>
在她的几家再生资源回收站,都挂有高价收购古籍的牌子。</p>
也是她运气好,这二十五册大典,是自己送上门来的。</p>
一九零零年六月,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帝都,与围攻英国使馆的义和团发生冲突,英国使馆毗邻翰林院,在冲突中成为战场。</p>
据《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载,冲突中有人将火把抛进翰林院中,翰林院顿时着起大火,排积成行、一望无尽的藏书遭受空前浩劫,贮存《永乐大典》的敬一亭也被烧毁。</p>
《永乐大典》的大部分在这次浩劫中被焚,剩下的有的被修了工事,有的被垫了马槽。</p>
据卖给她大典的人讲,这二十五册大典,就是他太爷爷当年从洋人的马槽底下,捡回来的。</p>
“这才是真正的国宝,你这丫头运气真好,这二十五册大典能保存下来不容易,好好对待它们。”</p>
孟小杏这丫头一下子淘回来二十五册《永乐大典》,韩春明还真有点羡慕这丫头的运气。</p>
这二十五册大典,一点都不比他手中那几件重量级藏品价值低,从某些方面来说,甚至更高。</p>
杨玉坤说道:“小杏姐,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夏国民间第一古籍收藏大家。”</p>
在这之前,孟小杏可以称之为前门楼子甚至四九城民间第一古籍收藏大家。</p>
有了这二十五册《永乐大典》镇在手中,称一声全夏国民间第一古籍收藏大家,也没有人敢不服。</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