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半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零九章 道家五术,天墓之禁地迷城,吴半仙,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轻轻抚摸着身上的羽衣,感觉触手柔软中带着坚韧,羽毛中好像又蕴含着特殊的灵能,就是这种能量将四周的严寒隔绝在外。
李东这时问道:“这些白化金雕一定也不是凡物吧?”
唐逸风点头道:“不瞒二位,承露宫实为道门中的道医一脉,历代宫主与长老,都精通修身养命之术,又掌握许多奇门异术,并能改造地脉使这里灵气不会外散,久而久之,居住在此的人或动物,都会身具灵脉,更适于参研逆天改命之道。”
这段话信息量有些大,既透漏了承露宫的实质,又简单解释了这个地区的怪异之处,还说出了这群人的真实身份。
“道医是什么?和中医有区别吗?”李东是不懂就问。
这时,我们已经进入了正殿,首先让我感到一丝诧异的是,这里的气息,竟然与嫣儿本体所在的寒冰洞相似,也与李少君那个寒冰棺散发的气息差不多。
难道这寒冰殿另有所指?想想也是,一个传承千年的神秘道统,岂会胡乱起名字,看来此寒冰非彼寒冰啊。
唐逸风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的说道:“这要从道门五术说起……”他先从医学起源一点点说起。
术者,道之用也。道家五术为:山、医、命、相、卜。
其中的道医,并非简单的运用中药、针灸、按摩、祝由、导引养生等方法,道医流派较为中医还要深入彻底,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流派。
广泛意义上的道医,其实与命理学息息相关,其对医术的定义是,如何挽救命运中的不幸,如何将自然界诸多因素为我所用,如何求助于天而为人造福,这是一种研究改善命运中各种不幸的方法。
中国医学的发展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约八千多年,应起於早期巫祝之禁咒祈禳,其後则用汤醴草药,并逐渐采用针法与灸法。
在战国以迄秦汉之际,经脉理论渐认形成,鬼神祟人之观念,渐为邪气致疾论所替代,因而发展出以“补泻”为基本原则的调经理气治病法,并由针灸运用发展到汤液方面,导致医术发生典范转移的现象。
古之巫医,也分化成为巫与医。
巫者,自然仍以其禁咒祈禳,从事著奉侍鬼神的工作;
医者分为中医与道医:中医以《黄帝内经》作会基本理论,它讲究二因(内因、外因);
道医则以“一元四素”“三元(源)化生万物”的道教理论,作为基本理论,它讲究三因(本因、内因、外因)。
宋朝以後,医者之传承渐渐依附於儒学体系,出现“儒医”的观念,不但以《易经》等儒家经典来解释医籍,排斥禁咒、服食、辟榖、调气诸法,且不承认神仙家及房中术可列入医学传统中。
后来因为时间的变故,医道隐传开始,道医就慢慢的隐退于医家,最后成了道教标榜的名号,但传承者十不存一。
道医学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与民俗文化性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道医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
道医借用了道家(道教)的文化,同时也采用了传统中医的文化,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因独特的医术和方法,在道教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由教内宫观大德道士、教外的道家学者组成的特殊道医流派。
道医古称“大医”。
凡学仙者,皆当知医,凡大医者,皆修天道,道医一脉极为苛刻严格,医不近仙者不能为医。所以行走在外的道医,无一不是当世“神医”,但凡出世,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敬仰与供奉。
其中最为有名的道医是唐代的“孙思邈”,他被后人誉为“药王”,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就连这与世隔绝的承露宫内,都有一座药王殿。
据唐逸风所说,承露宫实为第一代宫主所发现,当时这里就已经有几座宫殿,至于是何时、何人所建,一直是承露宫的秘密。其他的宫殿与铜仙承露盘所在广场,都是后来建造的,也包括我们所在的寒冰宫。
而这东方宫主的祖上,可追溯至汉代,却是传说中的东华帝君弟子,道号叫做曼倩的……东方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