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如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破赵一,汉朝旧事,墨如枫,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彭城大败的恶果还在继续。
魏豹之后,齐,赵也相继背汉和楚。
楚汉战争虽说是处于相持阶段,并不是说双方就是势均力敌。对于汉军来说,相持是保面子的说法,硬扛才是最贴切的形容词。
刘邦真的很苦,在荥阳忍受着楚军精锐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更苦的是,他已经糊弄不住那些诸侯,什么仁义之师,什么楚军残暴,什么背信弃义,统统没有用,那些人混了多少年,人情世故看得透透彻彻,他们认得不是人情,是实力。
实力上讲,汉军远远不如楚军。
刘邦心里面很清楚,对于陈馀,劝都不用劝,他是造反的老资格,当初他是以杀张耳为条件来助战的,现在真想大白,张耳没死,陈馀心里已经怒火中烧,怎么可能劝得动?刘邦也明白,张耳的事情也只是个借口而已,真真正正的原因还是现在楚强汉弱。
算了,人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不愿意,那寡人就只好动武了,这样也好,荥阳是无论如何不会有什么大的突破的,趁这个机会把这些不听话的人部干掉,也好解荥阳的燃眉之急。刘邦细细地思索着张良的建议,终于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韩信派人从魏国平阳送来一份奏折。
刘邦匆匆打开一看,心中一惊:韩信,果然是国士无双,竟然与张先生想得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韩信还略有补充,他在信中要求增兵,目的是“北举燕,赵,东击齐,绝楚粮道!”
妙啊妙啊。刘邦心中大喜,下令满足韩信的增兵要求。
不仅韩信的战略构想妙不可言,刘邦给韩信派去助战的将领也是妙不可言,这个将领不是别人,正是陈馀的刎颈之交张耳。
张耳与陈馀的恩恩怨怨,他们相知,相交乃至相恨的故事,早已被路边社炒得沸沸扬扬,一直都是坊间巷子的焦点话题。
这是一招绝妙好棋。
平阳汉军驻地。
韩信自从灭魏后,一有空对着眼前的地图发呆。
拿下代国自然轻而易举,关键是赵国。
赵国在今河北省南部,都城在襄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平阳(山西临汾)与襄国(河北邢台),中间隔着横贯南北的太行山脉。
太行山有八大隘口,其中有个隘口叫“井陉道”,西口是娘子关,东口叫做土门关,也叫井陉口。井陉道狭长而崎岖,大军要从此经过,非常危险。
按赵将李左车的话来说就是“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史记》。
正在韩信冥思苦想的时候,张耳领着三万人马日夜兼程赶到平阳。
韩信大喜。
于是,韩信便马上着手部署扫清太行山以西的代军。
果不其然,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代国,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破代,擒代相夏说。
陈馀在得知代地失守后,迅速聚兵井陉口,兵力号称有二十万。
注意这只是号称而已,实际兵力至少可以打个七五折。
韩信心里明白,破赵意义之重大,已经关系局。
这不是一个容易打的仗。
正在这时,刘邦派来了信使,见了这封信,韩信差点崩溃。
信中命令曹参火速率精兵南下增援荥阳一线。
刘邦亲自下的命令,韩信自然不敢违背。
只是曹参这一走,几乎把在韩信手下的汉军精锐抽调一空。
对于这道命令,韩信还是很理解的,自己是苦,可刘邦更苦,荥阳面对的是天下最强悍的楚军,压力可想而知。
怎么办,兵力不足?等荥阳派兵来增援是不可能的,破赵必须速战速决,等援兵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我们前面说过,韩信是属于创造思维一类的人,在军事领域内,他的创新能力无人能比。
没有兵力,创造兵力也要打。
于是,他决定创造兵力。
当然,限于克隆技术还没有发明,直接粘帖复制是创造不出来的。
他的办法是临时募兵。
不会开玩笑吧,韩大将军,此战不是要速战速决吗,你也太瞧不起号称二十万之众的赵军了吧,赵军虽然也有新兵,但是老兵油子也还是占多数,而且你是深入敌境,途经山谷,容易两面受敌,你募来的新兵蛋子能担当这种大任吗?
本帅也很无奈,难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吗?韩信无奈地摆摆手。
把两军的情况分析来分析去,越深入分析只能越令人抓狂。
打这种仗,能有胜算吗?
应该说胜算微乎其微。
只能说韩信够胆色,够洋气。
虽然困难重重,但让韩信撤退或停滞不前那是不可能的,他记起淮阴小儿羞辱自己的时候,在那一天,他就默默地对天发誓,今生今世一定要建立不朽功勋,让一切曾经嘲笑自己曾经看低自己的人后悔。
不管怎样,这一把他是赌定了。
韩信坚定地领着三万杂凑的部队踏上了东征的路途。
张耳的妙用现在就显现无遗。
秦末大乱之后,张耳就一直在赵国混,现在虽然跟刘邦混了,可是人脉还在,赵军当中不乏他的眼线。因此,赵军的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他的法眼。
张耳的线人给韩信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让韩信吃了颗定心丸,韩信下令汉军行进至井陉道三十里外的地方驻扎。
据线人报告,陈馀部将广武君李左车建议趁韩信远来疲敝,自告奋勇愿率三万人马抄小路截断汉军的粮道。而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正确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