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无界
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8章 无界,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三秋空城,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08章 无界</p>
李谕同时收到爱因斯坦时间相隔一个多月的两封信后,很快也知道史瓦西得出了第一个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解,——黑洞。</p>
此前提到过,场方程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它实际上是有10个未知数的张量方程。准确说,是由10个方程组成的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p>
张量是个非常好的数学工具,可惜普通人想理解太了,只有少数的纯理科专业才会接触。只需要知道它是个非常难以求解的微分几何方程就是。</p>
微分几何的大名说过很多次,就连韦神都在搞,千禧年七大数学问题里也有两个是微分几何领域。</p>
这种方程没有通解,只有特殊解。</p>
也就是要设定边界问题、初始条件等等,然后得到相对应的一个特解。</p>
史瓦西得到的,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解,即史瓦西解。</p>
它也是场方程最出名的一个解,因为史瓦西通过广义相对论在理论上完美推导出了黑洞存在。</p>
黑洞这东西虽然到二十一世纪时仍然非常神秘,但确实不是多新鲜的东西。</p>
早在十八世纪,拉普拉斯就通过计算发现,一个具有地球同样密度,直径为太阳250倍的明亮天体,它发射的光线将被自己吸引,而不能被我们看到。</p>
所以宇宙当中最明亮的天体,却很可能看不见。</p>
最后一句话挺有哲学高度。</p>
拉普拉斯还给出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径公式,即r=2GM/cc(最后cc是光速的平方)。</p>
公式没错,与后世用广义相对论推导出来的一样,只不过拉普拉斯的推导过程是错的。</p>
他是通过把光假设成粒子计算得出。——话说那时候欧洲大陆的科学家普遍支持光的波动说,拉普拉斯这一点多少有那么一点“离经叛道”。</p>
眼下史瓦西的方法当然就是正确的了。</p>
此时的史瓦西正在德军服役,处于东线战场,与俄军对峙。</p>
史瓦西的速度相当快,得出这个结果距离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仅仅过去不到一个月。</p>
爱因斯坦收到这封来自战壕前线的信时,破旧褶皱的信封上覆满了尘土,寄件人的姓名被一大块血迹盖住,打开后才看到名字:卡尔·史瓦西。</p>
“如您所见,战争对我还算温柔,尽管在不远的距离内还能听见猛烈的枪声,但请允许我在您思想的园地中进行这次探索。”</p>
——可惜战争对史瓦西并不温柔,几个月后,他就死于疾病。</p>
史瓦西在计算过程中,尽可能简化了初始条件,计算了一个非旋转的球形恒星外部的时空曲率,然后得出,如果一颗恒星的所有质量都被压缩到一个足够小的空间(后世称之为史瓦西半径)中,那么所有计算似乎都失效了,时空将无限地自行弯曲下去。</p>
对我们的太阳而言,如果它的所有质量都被压缩到不足三公里的半径内,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而地球则需要压缩到大约两厘米,也就是差不多一个弹珠那么大。</p>
在这种情况下,史瓦西半径之内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逃脱引力的牵引,甚至连光或其他形式的辐射也不行;时间也将延缓到停滞。换句话说,在外面的观察者看来,史瓦西半径附近的旅行者似乎被冻结了,驻足不前。</p>
由于史瓦西死得太早,没有来得及做更多研究。</p>
而且史瓦西解刚提出来的时候,没有引起太多重视,对当时的人来说,真的有点难以理解,怎么会有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p>
啥玩意?!</p>
而且宇宙学或者天体物理学并没有发展到对应的层次。最少要知道电子简并压下的白矮星,以及中子简并压下的中子星之后,才能进而从理论上推测黑洞的存在。</p>
这是一个挺长的过程,大概1939年,才由奥本海默盖棺定论(后续还要继续等待天文观测)。再之后就是霍金等人对黑洞的更深一层研究。</p>
而目前连中子都没被发现,很难从形成机理上去讨论黑洞。</p>
不过倒是可以针对黑洞的一些奇特性质进行讨论。</p>
于是李谕写了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下黑洞解的一些有趣的性质预测。</p>
比如那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黑洞事件视界:只要物质进入事件视界以内,就别想出来了,只能被吸到奇点。</p>
还有就是,事件视界以内时空坐标是互换的,事件视界其实是个等时面。在常规意义上,一个圆形,从边到圆心,是个空间下的半径;但对于黑洞来说,从事件视界到奇点,却是个时间坐标。</p>
这个性质仔细琢磨琢磨蛮有意思,也很重要。</p>
奇点成了时间的终点,而时间是不能回溯的,只能向前(向前的速度可以变化),因此物质进入事件视界只能奔向奇点。</p>
假如你开着飞船掉进黑洞,不管向哪个方向加大引擎马力,只会让你更快地掉到奇点,因为那是时间的流向。</p>
这就导致事件视界与黑洞之间必然是真空状态,——任何东西都掉入奇点了。</p>
另外,李谕还在文中讨论了一下引力红移。</p>
他早在第一次去哈佛天文台时,就提到过红移。</p>
简要复习一遍,红移就是离我们远去,从物理学的角度说就是波长变长。</p>
挺好理解,生活中的例子就是一辆汽车向我们驶来然后离去。向我们驶来,音调会变高,即频率变大,波长变小,蓝移;离我们远去,正好反过来,音调会变小,即频率变小,波长变大,红移。</p>
这是最常见的多普勒红移,但知道原理就足够,举一反三呗。</p>
黑洞导致的是相对论下的引力红移。</p>
也不难理解。</p>
咱主要讨论光。</p>
首先记住一点,光子从诞生之初的设定就是速度永恒不变(没有质量),永远是光速c。</p>
黑洞属于强引力场,光子想要逃脱引力的束缚需要付出代价。由于光子的速度不变,根据光子的能量公式:E=hf(f就是频率),它只能牺牲一点自己的频率。</p>
——频率降低,波长不就增加了,也就是红移。</p>
理解到这一步,就自然而然能够明白引力时间膨胀。</p>
看过大名鼎鼎的《星际穿越》的应该记得,主角在太空中寻找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过程中,曾到过一个强引力场下的星球,在星球上只停留了很短时间,外面已经过去好几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