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7章 喜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三秋空城,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97章 喜事</p>

以常理看,几百万字的大部头翻译整理,绝对会花费数年甚至十余年。</p>

历史上亚氏的著作在1920年代就开始翻译为中文,不过只是在学术圈里小范围流通,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受到追捧。</p>

苗力田先生是专门研究西方哲学的,他后来重新翻译了亚氏全集,他在序言中还讲了亚氏全集的发现过程。</p>

大体就是亚里士多德死后,其书稿被朋友、学生们几经辗转,其中有100年放在一个朋友家的地窖里。</p>

欧洲那个时候又到了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死了200多年,到了公元前60年,吕克昂(就是亚里士多德创建的学院)第十一任主持人安德尼罗河才终于拿到书稿开始整理。</p>

苗力田这么充满疑问地写道:</p>

“这是一个伟大传奇的故事,虽然听起来感觉非常凄婉,但是总难免让人产生疑惑。因为吕克昂就是亚里士多德一手创造的,他亲手创造的学校在他去世整整250年当中,没有任何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术论文或者作品流传下来,甚至没有人提到他,这件事情不感到很奇怪吗?</p>

……</p>

更让人遗憾的是,安德尼罗河留下的这部全集,居然也没有流传下来,全都丢了,而且连目录都没有留下。”</p>

他还发现,古代研究希腊哲学的学者,也一句都没有提到亚里士多德。</p>

此后,苗力田又写道,整个罗马时期,仍然没有人提及亚里士多德的存在,查士丁尼大力发展基督教后,更是严重,几乎只允许教会学校存在,讲授神学。</p>

后来阿拉伯人翻译了亚氏全集,13世纪又翻译成拉丁文,不过阿拉伯文的著作也没有任何遗留。</p>

今天摆在李谕面前的这套全集,是柏林科学院花了四十年时间整理完善修订出来的。</p>

至于其中有多少是后人加入的,早就完全不可考。</p>

这些只是事实描述哈。</p>

话说李谕是真的太能体会国人现在的心情了,是真的信老外说的各种话。</p>

原因嘛,就是自卑呗。觉得咱们自己的文化太落后,要不后来连鲁迅这种大佬都赞同过废除汉字改用字母文字。</p>

直到李谕穿越前,中华开始复兴,大家才慢慢重拾自信,很多以前深信不疑的所谓“公知言论”一个个开始瓦解,大家渐渐发出质疑之声。</p>

质疑本身没啥好批判的,毕竟以前欧洲一直在质疑咱们,礼尚往来嘛。</p>

西方人自己都说,进步是在互相的质疑、批判中成长。</p>

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有了点质疑之声,网上很多人就急的跳出来,似乎连讨论讨论都不行。</p>

可能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太特殊,是西哲老祖宗,西方的至圣先师。</p>

目前一种主流的观点是,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就算不存在,肯定也有个原型,后世一些著作都套到了他头上,毕竟这么多作品全都是凭空出现也不太可能。</p>

就像当初马可·波罗吹元大都一样,西方把亚氏吹过头了。</p>

也就像当时西方人都信马可·波罗,咱们这么多年也都信了西方对亚氏的过度美化。</p>

但马可·波罗也是西方人,咱们自始至终都没主动吹过,所以现在西方貌似有点骑虎难下,圆不回来。</p>

只是他们仍掌握着话语权,全世界大部分人都相信他们的话。</p>

但中国人不一样,你吹科技强,咱无话可说;吹历史吹古代文化,真不该在中国人面前显摆。</p>

咱们太了解了:为啥古代著作字数少?是因为古人惜字如金,书写工具非常宝贵。</p>

那时候知识分子也少,吕不韦编《吕氏春秋》,集合了上千门客花了那么久才一共只有20来万字。</p>

孔子的《论语》只有一万多字,甚至不是孔老夫子一个人搞定,是他的弟子帮着记录整理。</p>

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都有考古发现。</p>

李谕看过纪录片,海昏侯发现的竹简,几乎成了一堆烂木头,差点被丢掉,复原的过程非常麻烦。</p>

其他可怀疑的东西更多了,比如为什么西方考古发现基本只有雕像,几乎没有青铜器?</p>

要知道咱们发掘的青铜器别说数量,种类都多到让人震惊,许多描述青铜器种类的字甚至是生僻字,普通人念不出来。</p>

还有,但凡喜欢历史的都知道,只有盛世才可以大规模修史,二十四史里唐朝修了六部。</p>

可惜李谕穿越到的这个时代,洋大人是最高高在上的时代,说啥就是啥,大家全都无法怀疑。</p>

好在民国时期独立思考、存在质疑能力的大师有不少。</p>

李谕对这种事压根不着急,毕竟只有民族变得强大、建立自信之后,才会拨开迷雾看到真相。</p>

如今身在清末民初,别想太多了,先尽可能让大家学习就是,不翻译古希腊的作品更是不可能的。</p>

至于争论,可以用那句著名的评语:暂时搁置争议。</p>

潜台词是有能力的时候,我再跟你争议。</p>

——</p>

李谕在天津站买了一份《京津泰晤士报》继续返回京城。</p>

由于是英国方面的报纸,有相当的版面在介绍英国和欧洲的情况,比如头条上罗尔斯·罗伊斯的死。</p>

即劳斯莱斯两位创始人之一。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实在是难以区分,简单记就是年轻的、富家子弟的是罗尔斯。</p>

劳斯莱斯在搞航空发动机领域,上天的诱惑对现在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大,罗尔斯在使用了李谕专利的发动机后,迫不及待地驾驶飞机穿越了英吉利海峡。</p>

来回的穿越都很成功,虽然他并非第一个驾驶飞机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从飞机上投下信件的人,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最原始的航空邮政飞行。</p>

但穿越英吉利海峡一个月后,罗尔斯就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丧生,年仅33岁。</p>

受到横穿英吉利海峡的鼓舞,美国那边又开始搞了水上飞机,从飞机甲板上起飞,然后飞到了陆地上降落,不知道应不应该算作最早的航空母舰?</p>

但同样很可惜的是,成功完成第一次船上起飞的那名飞行员,短短一年后也在一次飞行表演中逝世。</p>

所以这时候的飞行相当有风险。</p>

回到京城后,李谕收到了不少电报,有各种请求专利授权或者直接求购发动机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半岛小歌手

超绝可爱林娜琏

如果可以那就在未来相遇

懒猫Anila

父债(父女h骨科)

祭月

女主被男主们找到了(高H直播伪无限流)

吃瓜吃饼群众

掌中世界

晦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