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7章 嫒女(3),官伎,三春景,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显然,对着张采萍,李尚书的这种滤镜就消失了,他还是那个看待行院女子相当‘主流’的李尚书,和其他有权有势的男子没什么不同。
赵循见红妃只微笑不说话,大约明白她的感受,怕她尴尬,便替她绕过了这个话题。转而道:“说起来,龙山府上有备下凉饼么,呈几盏上来罢——红妃还未吃过李尚书府上凉饼罢?今日好尝鲜。”
凉饼就是冷淘,类似后世凉面,在此时是入夏之后很多人爱吃的面食。李尚书家里有厨子做这个特别好吃,因为这个还出名了!所以每年入夏之后,都有客人邀集起来到他家吃这道凉饼。
当然,也不是这些人真那么嘴馋,只不过大家聚起来总得有个说法。
“今日既然有客,厨下自然有备着面团,且等着罢。”李尚书随口吩咐了一句,就有人去厨房传话了。凉饼这种东西都得现做,不过好在最耗时间的面团可以稍微提前准备,之后抻面、煮面、拌卤子之类,总不会花太多时间。
说起这个凉饼,李尚书便与几人‘诉苦’:“老夫府上的凉饼有几分薄名,按说受亲朋抬爱不是坏事,只是终究有些烦扰这凉饼受人喜爱,便常有不告而来的客人也要用着凉饼。你们或许不知,这凉饼要做的好,先头得准备半日!和面、饧面、揉面要诀就在光、透二字!而要做到这个,半日功夫省不得呢!”
“但客人到了,总不能让人现等半日罢?所以有几回赶不上,都是遣人去左近酒楼饭庄,有做凉饼的,现买些好面团只是外头的面团不如厨下的好,做好的凉饼就差着些,终究不能让来客适意。”
“李公如何不每日备些好面团呢?一些面团又不值钱,最多是费工罢了。”一客人不以为意。费工夫什么的,又不是费李尚书的功夫,他吩咐一声给厨房就是了。
“这就是你不懂了!”在李尚书回答之前,另一个客人先出声道:“每日备面团,那要备多少?有的时候没客人,有的时候有客人,有客人的话,少则一二人,多则几十人都有呢!怎么准备?”
“若是都按几十人来备面团,侈费就多了!纵然龙山不吝惜,也得担心物议!”
节俭向来是社会提倡的美德,哪怕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后世,这一点也没有改变,更不要说古代了!像李尚书这样的人,他可以山珍海味,可以在红妃这样的女乐身上花很多钱,但不代表他浪费粮食,别人也不说。
类似的情况后世也是一样,大家不会对高级饭店里吃大餐的人有意见。但看到食堂里好好的饭菜全剩下,给浪费掉,还是会觉得特别刺眼。
红妃听到这番议论,倒是想到了上辈子书里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北宋末年蔡京,也是请同僚吃凉饼,一些没被邀请的人听说之后,不知是为了趋奉他,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都上门了。
蔡京其人出了名的‘人缘好’,这大概也是这些人敢不告而来的原因之一吧,所以也不可能对这些额外多出来的客人发火、将人赶走。那留下来就得招待,可要怎么招待呢?大家都知道做凉饼要准备半日呢!
可没想到,蔡京家的仆人很快端出了足够所有客人食用的凉饼。
古人想不明白蔡京是怎么做到的,只觉得是他有手段。但现代人不同,认识事物的能力强得多不说,信息传播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类似的厨房‘小贴士’稍微上网查一查,就能得到答案。
红妃出于好奇也查过,所以知道在不能借助现代厨房设施的古代,要怎么做到蔡京那样。
此时见说到这里了,便笑着道:“李公何用忧虑?此事不难解决我正好知道一法,可以在夏日保存揉好的面团数日不坏。使用此法,李公府上提前准备些面团也是可以的。”
这样说着,红妃就把自己知道的法子说了出来。说起来也很简单,不过就是面团饧好揉好之后,用纱布裹紧,再用油纸或者荷叶、芭蕉叶这样能够密封的东西密封裹好。之后浸到凉水里,隔一天揉一揉的话,能存十来天呢。
“用此法,面不止不坏,抻好的凉饼还能更劲道。”红妃笑着道。
“还有这样的事?”李尚书露出顽童般的表情,一下笑了:“今日有学着了!”
这个表现不是刻意夸张,此时有很多大家族、酒楼等,都有自家的菜谱、秘方,大家族借此可以展现底蕴身份,酒楼则是借此赚钱。所以这些一般都是‘不传之秘’,李尚书说是‘学到了’,那就真是学到了。
过了十来日,红妃从外面回撷芳园自己的小院儿。正因为一日忙碌,疲惫地坐在妆奁前卸妆时,秦娘姨从钱总管那里拿到了红妃不在时,递送给她的信笺、小礼物等等,摆放在桌上,一样一样给红妃说明。
拿起李尚书府上送来的盒子,秦娘姨道:“这是李尚书差管家送来的,信上说多些娘子告知的‘凉饼方儿’,府上用过了,着实管用,解决了一大难题。李尚书送了些府上自制的凉糕、四样水果、四样酒,多些娘子。”
凉糕和水果没什么好说的,倒是酒看着特别。秦娘姨拿起来细看,原来都是用一尺高的细颈玻璃瓶装的,光是这瓶子就很值钱了。瓶子上每个都挂了鹅黄色签子,一个紫色玻璃瓶上挂的签子写的是‘蒲桃酒’,一个红色玻璃瓶上挂的签子写的是‘樱桃酒’,另外还有黄色玻璃瓶和绿色玻璃瓶,分别是橘酒和青梅酒。
此时的人喜欢的酒大多度数不高,口感绵软顺滑为上,事实上喜欢烈酒本来就是清朝时的事了。此前喝烧酒这种烈酒,更多是和‘草莽英雄’联系到一起,至于文人都是偏爱黄酒这种的。
按理来说,这种情况下大家应该很爱果酒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古代酿酒技术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果酒特有的苦涩,所以果酒并不受高端市场欢迎——从西域进口的少量葡萄酒算是个例外。
“娘子,是四样果酒呢!好少见。”秦娘姨道。自从跟着红妃做事之后,她就没再见过果酒了。
红妃瞥了一眼,道:“那并非一般果酒,该是进上的如今蜀中出得好果酒,其中的上品已去掉了涩味。只是量不多,价值不一般,大多进上了。”
红妃估计是这方面的技术还不稳定,不然的话,酿酒而已,又没有特别珍惜的原料,怎么也不该是这个产量。
这时红妃也卸妆完毕了,要去洗漱。秦娘姨看着,赶紧跟着去准备红妃每天都是要沐浴的,古代不比现代,要做的准备比较麻烦。而且就算沐浴要用的东西准备好了,秦娘姨也还得去服侍。
比如红妃那一头厚密的长头发,披散下来的时候多让这时的女子艳羡,就有多麻烦!这时连淋浴喷头都没有,洗这样的头发可费劲了,非得有人帮忙才能轻松一些。
细细洗好头发,泡了个热水澡,头发擦的半干,就回到了花厅——如今已经入夏了,倒是比其他季节好一些,不用担心头发不干了。只要擦的半干,就能出来等它自然晾干,这已经省了不少时间了。
就在红妃一边写各种回信、听秦娘姨说明日行程,一边晾干头发时,却听到外边有动静。不一会儿,有人走进了她的小楼里,站在厅里朝里道:“红妃在哪儿?今日寻你耍哩!”
红妃丢开手里的纸笔,搁到了一边去,道:“在花厅这边,你们来吧。”
来的是以甄金莲为首的几个院中姐妹,当初红妃刚刚进学舍时,甄金莲还是女弟子呢!如今两人已经同为女乐了。而在甄金莲身后,则是孙惜惜、陶小红,以及一个叫刘三四的院中女乐,她和甄金莲关系蛮好的。
甄金莲站在花厅门口,上下打量了一番红妃,然后就笑了:“好标致的小美人,灯下夜读书,真是美极了。”
走近一些,见红妃濡湿的缎子似的好头发,露出艳羡之色:“别的也就罢了,院中姐妹就没有丑的,只你这头好头发,看着着实叫人眼热——我的头发倒是厚密,却天生发黄。年纪小时,姐姐们说长大之后自然就黑了,所以才说小丫头是‘黄毛丫头’。却没有想到,长大了也是一样的。”
“有人头发不够好,还染头发呢,可我只是头发不够黑,倒也不好为这染发那染发膏子味道重,不好上头的。”
古人染发只有‘黑色’,也只图‘黑色’,但就是这一种颜色,也不是那么好染的。先不说染好之后不够持久的问题,只是染发膏的味道就很一言难尽了。要么臭臭的,要么香的过分其实香的过分也是因为本来的味道不好,用了许多香料去掩盖。
这时刘三四也走了过来,笑嘻嘻道:“金莲这话说的,难道你真不羡慕红妃这皮肉?这可比她的头发还要有名气呢!之前冠大家就一直问红妃是怎么让肌肤这样润泽有光的,只是我们都是见过的,她和我们一样吃喝,一样用些洗面药、涂抹香脂说到底,还是老天爷偏心!”
“也不是”红妃实话实话:“我也说过的,若是少吃些糖,皮肤自然要好许多的。”
她有甘露水帮忙才能有这样的好皮肤,普通人没有,但也有一些办法让皮肤好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