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化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4章 改变研究格局的论文,学霸从改变开始,一白化贝,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历史上,计算物理学是计算机的第一项应用。
计算物理学也被视为计算科学的分支。
但是计算物理学的本质,却还是研究如何使用数值方法,去分析可以量化的物理学问题的学科。
这一点,正是当初弗里德曼教授,称赞陈舟具有计算物理学天赋的根本原因。
计算化学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
有时候,计算化学这个名词,也用来表示计算机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
但其本质,与计算物理学一样。
主要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数学近似,以及电脑程序计算分子的总能量、偶极矩、四极矩、反应活性等性质。
计算化学也用以解释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计算材料学则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指的是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
因为计算材料学是关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服役性能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的学科,它也被称为是材料科学研究里的“计算机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材料学涉及的学科,是包括材料、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化学等多门学科的。
但本质上,不管是计算物理学,还是计算化学,亦或者是计算材料学。
它们的学科本质,都离不开计算。
而计算,便是数学。
计算机科学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归纳到数学上。
陈舟现在所突破的课题结果,便是将数学的本质意义,还给了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材料学。
陈舟从dd-2号材料的研究路线入手,结合先前dd-1号材料的研究,去探究计算材料学,在这其中可以发挥的更大作用。
然后,再跳出有关计算材料学的研究范畴,开始将先前的物理学课题中,所涉及的计算物理学研究内容,与计算材料学这一范畴的研究内容相印证,获得更多关于这个课题的结果。
再然后,是计算化学。
虽然dd-2号材料的研究,也属于化学课题范畴。
但是,它不够纯粹。
也因此,陈舟对于计算化学的代入,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完善。
除了必要的大量文献资料外,陈舟甚至于还给自己找了一些,十分适用于使用计算化学方式进行研究的课题,展开实践。
只不过,陈舟想要解决的课题,实在有点太“大”了。
这个“大”,并不是特指课题的难度,或者其他的什么。
主要是因为,陈舟是为了解决在理论研究中,寻找到有价值的研究内容时,容易被忽视的“不重要”内容,从而错失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这也就造成,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大”了。
虽然他一开始的想法没有错,数字和符号,或者说数学,是绝对值得信赖的一门学科。
但是,如何将这个想法,落实到实际的研究中。
尤其是用这个想法,串联起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材料学。
就变得十分艰难。
陈舟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便是在计算物理学、计算材料学和计算化学的研究相印证后,他无法再更进一步跳出单独的学科圈子,将它们糅合到一块去。
即使他在计算材料学和计算物理学,再到计算化学的研究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所取得的结果,也足以令人惊叹。
即使他也在不同的计算学科研究上的相互印证,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可他还是在更进一步时,也就是试图创造新的研究方法,融合多种计算学科,解决他的想法时。
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尽管陈舟也多方尝试,并且结合错题集的反馈,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
可他就是抓不住最核心的解决点。
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所设置的时间点的步步逼近。
陈舟也变得有些烦躁起来。
这也是陈舟出去溜达的原因。
浮躁的心态,已经不适合研究下去了。
只不过,陈舟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
不知是谁扔进无名湖里的一块石头,居然砸醒了他!
使得他的思路,如同那一圈圈涟漪一般,彻底打开了。
这个可不单单是比喻。
而是陈舟所想的解决办法,确实如同一圈圈的涟漪一般。
由面及点,由外及内。
从计算材料学的每一圈涟漪开始,也从计算物理学和计算化学的每一圈涟漪开始。
陈舟去寻找着,那激起涟漪的石头,也就是它们的核心本质点。
因为他们的核心本质,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数学。
只不过,因为研究内容的不同,从本质点开始,往后的每一圈涟漪,发生了改变。
而现在,陈舟便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圈一圈的,剥除掉不同的涟漪,找到那个洋葱心。
最终,陈舟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他成功的将理论研究与数学方法结合了起来!
通过准确的量化学科问题,使得那些“不重要”内容,可以不被忽视。
这一理论研究的成果,其实应该被称之为一种研究思想。
毫不夸张的说,通过这一项研究成果,陈舟成功的把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材料学这些计算学科的研究深度,给推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也把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材料学这些计算学科的最大价值,挖掘了出来。
这一项理论研究成果,被陈舟称之为“量化计算法”。
算是与他以前命名的“分布解构法”相对应吧……
书桌上,一摞草稿纸,已经被陈舟整理完毕。
陈舟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抬手看了看时间,陈舟满意的说道“不错,算是赶在7月8号这天,搞定了原定计划的研究内容。比预估时间的话,快了4天,阔以,阔以,就很nc……”
至于研究成果出来后的论文,陈舟就完全不着急了。
就算他再磨洋工,这4天,也足以搞定了。
更何况,他的手速,啥时候慢过了?
接下来,到25号的所有时间,便几乎全属于规范场理论和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了。
想到这,陈舟顿时伸了个懒腰。
这一顿紧张的研究,他确实十分疲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