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设计武器(中),史上最强狐仙,仲夏夜姬,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两晋以后,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军队的主力是重装骑兵。兵器发展的重点放在改进骑兵装备方面,特别注意人和马的防护;也表现在马具的完善方面,如镫的普遍使用和鞍的改进,使人能更快地掌握骑术,便于奔驰和长途行军,提高了骑兵的作战能力。骑兵的铠甲,南北朝前期以两当铠为主,后期以明光铠为主;战马的防护是完备的“具装铠”,由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和寄生构成。人铠和马具装都以铁质为主,皮质为辅,并配套使用,人用铁铠,马亦披铁具装,或都用皮甲,色彩也是相同的。同“甲骑具装”──重装骑兵的大量使用相适应,进攻性兵器也有些变化。在格斗兵器中,马戟日渐淘汰,多用长体双刃的马矟,以增强穿透铠甲的功效。在远射兵器中,适应骑兵的弓箭有了发展,强弩则向重型的床弩发展。南北朝时期的步兵不如甲骑具装受重视,从有关图象材料看,常是轻装而缺少铠甲,装备的兵器以刀和盾为主,也常见长矛和盾配合使用。远射兵器以弓为主。着铠甲的重装步兵,则以明光铠为主。
隋唐时期,继承南北朝时期的传统,但重装骑兵的重要性下降,恢复了骑兵轻捷的特点,因此马具装铠的生产已不如南北朝时期受重视。唐朝实行府兵制,据《新唐书?兵志》载,一般士兵标准装备的兵器,为“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弓箭和横刀(即短柄的佩刀)是当时骑兵和步兵每人必备的兵器。至于整个军队中主要装备的兵器和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唐代兵书《太白阴经》中有较详细的记述。现据该书列表如下(一个军的总人数为12500人):
从唐朝晚期经五代至北宋初期,兵器又有新变化。成书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武经总要》,总结和记述了汉唐以来传统的冷兵器中当时还生产和装备军队的类型,以及新发展的兵器及装具。传统的格斗兵器仍以刀、枪(矛)为主,但为了适应各种特殊战斗的需要,每类下又各形成若干分支,如《武经总要》记载的刀有8种、枪有9种之多,同时大量采用各种棒类兵器,以及骨朵、铁链夹棒等锤击兵器。远射兵器仍以弓箭为主,弩则向主要用于攻城的大型床弩发展。防护装具有铠甲和马甲,以及步兵、骑兵用的盾牌。据《武经总要》记载,刀、枪和棒类是当时最主要的格斗兵器,而弓箭是当时最主要的远射兵器。部队除有大约30装备弓弩的射手外,40的战士装备刀和枪,12的战士装备棒类兵器,其余的战士装备其他兵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在中原和江南进行,夺取设防城市成为军队的一项主要任务,因此攻守城器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
“我想弄一些远程的武器,方便。”
是的,即使有铁,但没有人想象的到其实木器类的攻击武器反而更胜一筹,这个真正挑战的才是发明者的才略。
不了解古代兵器的朋友,很可能认为"弓弩"是一种兵器的名称,我认为也非全错,因为两种兵器的发射原理是基本一样的。
"弓弩"是弓和弩两种兵器的统称,其主要差别是体形大小和形状,以及射击远近等。"弓"体形较小,形状即是影视古装剧中均可见的上弦的弯弓,在加上1米左右长的箭组成。射程一般在100米以内,由于体形小重量轻,是步兵骑兵都可灵活使用的兵器:而"弩"就不同了,都是用木材做成一定形状的架子,安装上与"弓"原理一样的大型弹射装置,可发射更大的箭铁球或石块,但因体形大,所以只能步兵使用。而且因拉力大,所以需多人拉才能发射,但射程远,一般300余米,最大的"弩"可达500米。由于笨重,发射频率也低,为了加快发射速度,便安排进弩手张弩手和发弩手协调操作。我国宋代的"弓弩"最多,故"弓弩"兵在宋军中可达六成。"弩"的种类也较多,最主要的有两种:一为"床子弩",其木架形似大床而得名,属当时的远程重武器了;二为"神臂弓",实际为一种加了简单机械装置的改良"弩",射程也可达300余米,且穿透力強。这两种"弩"为宋军立了不少汗马功劳。契丹大将萧达览即被"床子弩"射杀,大挫了契丹士气;而"神臂弓"可轻易射穿军士身穿的重甲,曾令金军胆寒。所以在北宋时期,宋軍的作战能力是较強的。宋代初期的确很重视"弓弩"的研究制造,在神宗之前便设有弓弩院和造箭院,两院所辖工场均各有上千工匠,所以当时"弓弩"的发展和运用都很可观。在战争中,宋军都有较周密的战术安排。两军相对时,前为使用刀抢的士兵,二是弓箭手,三为射程远的重武器"弩"(有的"弩"已安装了轮子,移动也方便多了)。当敌人冲到近300米时,便先用"弩"发射大箭或铁丸等射杀带队将官,往往能使敌人惊嚇止步。若敌人更近些了,弓箭手才开始齐射,也有较大威力。最后才由刀抢手与敌人短兵相接,而因敌方已先受到两次"弓弩"攻击,士气也受到影响,宋军战胜敌人的机会也多了!这种战术在当时确取得了很好效果。也是提高战斗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与开发的远程兵器"弓弩"分不开的?
宋亦發展了一系列巨型的床弩,這些床弩為增加發射的力道,都是以複合弓來提供足夠的彈力。這些床弩的發射機制和個人型所使用的弩機不同,一般是以槌子來敲移「牙發」,使弦脫離,進而帶動弩箭。床弩一次發射數十箭,對於敵人的密集攻擊具有很大的傷害力。由於威力強大,攻城軍往往用來射擊城牆,以便軍士可以蟻附上城,所以攻城軍將這種弩箭稱為「踏撅箭」。
总之还是很多都有记载的,只不过我勉强知道是如何一个形状,却是完全帮不上忙的,也不知道杨戬到底是想何般。
我还是开玩笑道:“你不会是想做枪炮吧?”
“那也不是没什么可能。”他挑眉后笑的极度的自信,“枪支有点麻烦,但是大炮还有点可能。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大炮,但实在是有些落后了。完全打出来的十个里九个是哑炮。”
至于说可以,是因为中华发展火器,倒也是挺早。
从北宋到南宋约3个世纪,是早期火器的创制阶段。这个时期火器已用于战争,并有一定规模,有些火器的储备已是数以万计,在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就全局来说,当时大量装备军队起决定作用的兵器还是冷兵器。北宋发明的火药箭、火毬类火器,主要是用以纵火的火攻器具,可起烧伤敌人和惊吓敌军人马的作用。南宋发明的铁火炮、火枪类火器,已有较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但这两类火器除少数可以手投外,主要是用弓、弩、礮等冷兵器来发射和投掷,飞火枪也是把喷火筒和矛枪结合起来使用,都离不开冷兵器。因此,这个时期虽然已经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但还是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
据《宋史?兵志》等史书记载,自开宝三年至咸平五年(970~1002),兵部令史冯继升、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冀州团练使石普等人,先后向朝廷进献火箭、火毬、火蒺藜等燃烧性火器。《武经总要》中记载着这些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并列出3种火药配方,这些配方是世界上最早以火药命名并用于军事的配方。这些火器,在北宋时期的战争中经常使用。如靖康元年(1126),宋军在丞相李纲指挥下,使用火箭、霹雳炮同其他冷兵器相结合,打退了金军对汴京(今河南省开封)的进攻。之后,金军也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火器的技术,攻占了汴京城。北宋时期火器的制造已初具规模,在汴京设有广备攻城作,工匠5000余人,下辖10作,其中就有火药作和专门制造火器的火作。元丰七年(1084)二月,从汴京一次调发煦州、河州驻军的火器,就有神臂弓火箭10万支,火药弓箭2万支,火药火炮箭2000支,火弹2000枚之多。
南宋时期,火药的性能已有显著的提高,金和南宋都使用了铁壳爆炸性火器“铁火炮”。这种炮是金人于13世纪初叶首先使用的。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金军在进攻蕲州(今湖北蕲春)时,使用了用生铁铸成、壳厚2寸的铁火炮。绍定五年(1232),蒙古军进攻金南京(今开封),士兵在大型活动掩体“牛皮洞子”遮挡下掘城,守城金军用铁索悬吊爆炸威力更大的铁火炮“震天雷”,至掘城处爆炸,其声如雷,闻百里外,产生强烈的燃烧和四散飞击的铁壳碎片,毁坏了蒙古军的铁甲和牛皮洞子。景炎二年(1277),元军攻静江(今广西桂林),守城宋将在城陷粮绝的情况下,率部下250名点燃一具大铁火炮集体殉国。历史上的这些记载,说明铁火炮已具有很大的杀伤作用,火药性能已经有较大的提高,火器已从纵火器材发展为直接杀伤、破坏的兵器,这是火器发生飞跃的重要标志。
火枪的出现和演变,表明火器的又一方面的进步。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火枪,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使用的长竹杆火枪,以竹为筒,内装火药,临阵点燃,喷射火焰,焚毁了敌人的攻城器械“天桥”。这是最早的管形喷射火器,它能使点燃的火药定向集中喷射火焰。这种技术以后又有了发展。南宋绍定五年(1232),蒙古军进攻金南京时,守城金军使用的飞火枪,将纸制的火药筒绑缚在矛柄上,近战中既可喷火伤人,又能格斗拼刺。虽然是“飞火”,但在火药中还掺杂着铁滓、磁末等,与火焰同时喷出,也能起一定的杀伤作用。南宋开庆元年(1259),又进一步创制出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以巨竹为枪筒,内安子窠(弹丸),用火药发射。这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长期探索,终于在用人力发射的弓箭和礮之后,人类第一次用化学能发射弹丸的成功尝试,也是早期火器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为进一步发明金属管形射击火器解决了一个重大技术问题。
铁火炮、火枪等火器问世后,很快就在战场上显示出威力,无论是宋军,还是金军、蒙古军,都争相添制。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火器作坊的规模,已远远超过北宋都城汴京的火器作坊;军事重镇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一个月就造一、两千尊铁火炮;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在两年三个月内,就制造和添修3~10斤重的铁火炮、火弓箭、火弩箭、霹雳炮、突火筒等64万件。蒙古军在攻陷宋、金的城池后,特别注意搜罗工匠,为他们制造火箭、火炮、火枪等火器。这时的火器虽然在军队装备中还不占主要地位,但在一些战役中,已显示出重要作用。火器已成为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
这一阶段从明朝后期到清朝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大约经历3个多世纪。这个时期从仿制外来的鸟铳(枪)和佛朗机铳(炮)、红夷炮开始,火器已分为枪、炮两大类各自独立发展,并大量装备步兵和炮兵。随着火炮威力的日益增大,逐渐取代了礮和床弩一类冷兵器,成为城堡攻防战的主要兵器。步兵装备的鸟铳(枪),填装弹药慢且不能用以刺杀,因此刀、矛、弓、箭仍然是重要兵器。这种状况一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对清朝后期的战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