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一章:文吏,反清,崛起的石头,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襄阳城东门向前二里不到,矗立着一座规模宏伟的军校场。

这座军校场为洪武年间所建,有明一代多次扩建,规制极为庞大,装下几万人马绰绰有余。

如今整个校场,色泽都以黑色为主。

李自敬的前营旗纛衣甲皆为黑色,校场上方旌旗摇动,旗帜与大纛相交,在半空猎猎作响。

校场外,被前营士卒拉起了一条条黑色的横幅,横幅前站满了身着黑色箭衣,手持刀枪的前营士卒。

这般肃杀的气氛,让许多人都是面色犹豫,驻足不前。

虽说少了些许的市场烟火气,但却令那些前来应征的襄阳百姓不自觉将走动的身姿挺起了些。

一些胆子小的,甚至是远远见到这般场面,便是被吓得折返回去,绝了想要参军的心思。

将校场设置成如此肃穆的场面,也是李自敬故意为之。nt

军队中就要干军队的事,烟火气,那是民间该有的,校场作为军士检阅集结之所,更应该气氛威严。

如果连这点氛围都受不了,参军上了战场也会是逃兵,还不如尽早把他们吓走。

襄阳内外至少要几十万百姓,每日前来躲避灾祸的流民更是多不胜数,如果想要裹挟,可以轻轻松松拉起一支七八万人的军队。

但是这样的队伍,有用处吗?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如今前营的人数虽然不多,算上吴兆胜的三千降卒也还不到一万人,但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

论起质量,比一般三万五万的乌合之众要更好。

李自敬的资金有限,当然也不打算和从前流贼的做法一样,走到哪抢到哪。

要想在荆襄立足,就需要彻底摒弃逃窜的作风,建立起一套正规的军队考勤、饷银制度。

好在到达邓州的时候,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能支撑一段时间。

这两万人,还远远不到一个大顺主力野战营的建制,但却是目前前营能供养的极限。

少于两万人,出去了谁也打不过,也难成事。

九千老兵,去教导一万新兵,新兵老兵的比例接近一比一,管控起来也更容易。

情况就和顾君恩料想的一样,虽然这段时间,襄阳城内颇有关于前营的恶劣传言,但扩军这天,来的人依旧是人山人海。

只不过,来参军的这些人,多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连其中青壮也大致如此。

吴兆胜比较稳重,因此被安排到了门前的位置。

在这几日的扩军准备中,李自敬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

前营之中,算上李自敬自己,就只有三個人识字。

顾君恩是军师,要负责管理事务,不能坐在那一直写册子。

吴兆胜虽然识字,但也就仅限于识字,看得懂兵书而已,他写出来的字,就连顾君恩都不认识。

要是让他去办政务,到时候写出来的编制册谁都看不懂,那麻烦就大了。

至于郝摇旗,李自敬根本连问都没问,不用想,这货可能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李自敬在后世时,身边都是学生,就算学历水平较低的,也很少有连字都不认识的。

从未想过,在这个年代,识字率居然这么低。

整个前营几千人,识字可以临时拉出来办理政务的,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前几日,谈及扩军当日的兵卒造册记载等营务,李自敬左手右手掰扯半天,竟然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

确实,手底下能干事的人太少了。

因此吴兆胜今天就多了一个新任务,就是在扩军之前,先找到一批识字的拉到前营来充当文吏。

李自敬对于前营的愿景,可不单单只是拉出去打仗这么简单,需要五脏俱全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未来小说相关阅读More+

电子佛梦到了黑山羊

恶俗小说

清末的法师

黄文才

浴火八零年代

小黑山

穿成农门小寡妇,全家都是极品

秋天的扇

错抱魔修大腿后我逃了

王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