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06章:初见,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黄,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楼船靠岸,一行礼官前来接引,朱塬跟在老朱身后下船,岸上也适时响起了鼓乐之声。
随后又是队列。
归来一行,老朱在最前,身后是一干文武随从,文左武右,照品级排站,因为人数较多,只是排队就花费了一刻多钟,鼓乐终于停止。
朱塬凭借自己的一身正三品得以排行文臣第一,还是老朱特意交代。
毕竟严格来说,他不算出征凯旋之列。
因此,朱塬也清晰地第一次见到了某个迎上来的少年人。
太子朱标。
今年才13岁的朱标,个头比当下朱塬还高半头,有着一张略带青稚的白净圆脸,乍一看,倒是像马氏比老朱更多一些。老朱夫妻两个都是偏圆脸庞,夫妻相很足,不过,老朱是刀眉,气势很锐,朱标则是类似马氏的卧蚕眉,面相因此显得柔和。
儿子像娘,很常见。
说起来,曾经倒是有一个论调,说马氏没有儿子,只生了两个女儿。老朱的二十六个儿子,从朱标开始,都是其他妃嫔所出。
对于这种观点,曾经无论是某个作为秦王后裔的死党,还是被迫跟着看多了明史的朱塬,都持相反态度。
老四和老五不是马氏亲生的,这一点大概率是真的,但,前三个,不说当下看朱标明显偏向马氏的外表,只是根据曾经历史上各种记载推断,也可以确定。
比如一个。
老朱在1352年马氏20岁的时候与这位发妻结婚,这一年,老朱24岁,刚刚投奔郭子兴,只是一年就娶了头领的干女儿,无论是情理还是逻辑,刚刚出头的年轻人,都不会急着纳妾,更何况,老朱与马氏的深厚感情,众所周知。
接着,朱标是1355年出生,老朱夫妻两个结婚的三年后。
如果算怀孕时间,可能只有两年甚至一年多。而且,这段时间,郭子兴也还活着,老朱名义上一直再给郭子兴效力。考虑‘娘家人’的感受,骨子里也非常重视规矩礼法的老朱也不会搞出一个妾室先孕。
甚至,就算老朱其间有过其他女人,按照古代某些内宅的潜规则,马氏也不可能缺少心计,让别的女人先给自己丈夫生下长子。
另一方面,夫妻两个,在当时虽然都是大龄青年,超级晚婚,但从生理学角度,反而都是最适合生育的年龄,事实也证明,不像某华高……夫妻两个身体都是没问题的。
老朱有二十六个儿子可以证明。马氏,既然之后能生出女儿,没理由之前生不出儿子。
如此种种叠加,从各个层面来看,朱标都只会是马氏亲生。
再然后,又连续有了朱樉和朱棡,时间都对得上,而且,这段时间老朱还处在个人奋斗的上升期,他是一个有足够自制力的人,不会沉迷女色,野史里甚至还有老朱杀名妓以自醒的段子。
马氏一边,生下三个儿子之后,地位稳固,老朱个人事业也达到了一个巅峰,确认自己立于某种不败之地,也就不再介意其他女人为自己丈夫诞下子嗣。
再就是,当时,朱棣出生的时候,老朱已经在应天站稳了脚跟,还摆脱了郭家,算是一方霸主。
于是也可以稍稍享受一下。
这才有了老四和老五。
两兄弟生母是基本没留下什么记载的‘碽妃’,恰恰证明了马氏地位的稳固,以至于一个姬妾哪怕在那段时间里生下了儿子,都没能留下太多资料。
至于朱标几个的生母是‘李淑妃’的传闻,且不说时间对不上,就想一想某个画面。
老朱才和妻子结婚一年多,就迫不及待纳了部下李杰的女儿为妾,又很快生下了儿子,还连生三个,在妻子并不是不能生育的前提下,这简直是宠妾灭妻。
这种事儿,以老朱重感情的性格,干得出来吗?
龙湾码头上。
朱塬思绪飘飞,另一边,是朱标一本正经地对着自己父亲念诵大段大段的恭贺祝词,念完了,又是奉酒。
朱塬也得了一杯。
再然后,还没结束,又是一段不同于最初的鼓乐,还有舞蹈,又持续了大概一刻钟。
这还没完。
还有展示俘虏的环节。
以及,皇帝陛下面对百官万民,也朗声演说了几句。大概是谦虚一番,此战多赖上天保佑,祖宗显灵,将士用命,并非一己之功,然后展望了一下未来。
巴拉巴拉。
老朱一番话落,礼官引导下,百官万民一起下拜道贺。
当仪式终于结束,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朱塬感觉腿有些麻,头开始晕,肚子也饿了,本以为终于可以结束,却被老朱招手唤上前:“塬儿,来,见一见标儿罢。”
相互不止一次悄悄打量也各自发现对方打量过自己的两个少年人再次对视一眼,朱塬撩衣就要下拜,被老朱拦住:“莫要如此多礼,任地见外。”
老朱这么说,朱塬顺水推舟,不过还是深深一揖:“塬儿见过殿下。”
听着父亲话语,朱标一边更近距离打量这位同龄人,一边伸手虚扶:“翰林,请起。”
“以后……呵,该叫叔叔,”老朱也觉得有些别扭,还是说道:“俺已让人拟诏了,等忙完这几日,就该行你的礼,”这么说着,面对长子疑惑的目光,老朱笑道:“标儿,塬儿是咱自家人,任每爷俩今后还要多多亲近才是。”
听到‘叔叔’、‘爷俩’的字眼,再想起母亲偶尔的一些话,朱标目光闪了闪,很快点头。
朱标身后不远处,一起赶来迎接的朝廷诸臣也听到了皇帝陛下这番话,表情更是各异。
这……
真是一家人啊。
只是,好像……辈分似乎不太对。
老朱拉着两个子孙说完话,也没有冷落诸臣,走上前,从李善长开始寒暄,朱塬也只能耐心地跟着。
很快到了一个武将,三十岁左右,显得很年轻,个头却超过一米八,哪怕有着一张偏长的椭圆脸,满身披挂之下,也难掩英武之气。
老朱笑容明显多了几分,又拉过朱塬上前:“塬儿,这是友德,他也是个少年英才哩,十六岁就已开始领兵,很快就当了万夫长。”
傅友德?
朱塬迷湖了下,反应过来,傅友德还在前线,年龄也不对,而且,老朱又是如此亲近,这让他很快记起另一个人,邓愈。
邓愈,原名邓友德,字伯颜。
为什么改名了?
大概率还是因为某个起名狂。
说起来,作为洪武三年封赐的开国六公爵之一,邓愈的军功战绩远不如徐达和常遇春,连被封侯的廖永忠和汤和都不如,之所以能得一个公爵,除了早年率万人投靠老朱的资历,还有就是这位年轻将军与老朱之间近乎父子的情义。
这一点,史料上老朱多有表示。
还有过往几月老朱亲征在外,特意将邓愈调回金陵镇守,信任可见一斑。
而且,后来的《明史当中,邓愈的列传,是和李文忠、沐英排在同一卷的,很明显,史家也是如此定位。
这么想着,朱塬连忙又是一揖:“朱塬见过邓将军。”
虽然年龄长了朱塬一轮多,邓愈却没有如朱标那样搀扶,而是抱拳还礼,态度很温和地笑着道:“翰林之名,愈多有耳闻,今日总算有幸一见。”
老朱又带朱塬见过另外几位之前不认识的文臣武将,终于发现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面色不对,反应过来,摇头笑道:“你这身子呵,算了,今日就如此,赶紧回去歇了罢,唔,明日那些个典仪你就不必参加了,好好歇歇。还有,你身子弱,今后朝会也可免去,就如此,去罢。”
朱塬松了口气。
特别是不用参加每天的早朝,不得不说,祖宗真是周到。
再次恭敬地与周边诸位一一告辞,朱塬离开队伍,在老朱吩咐的一位礼官陪护下,很快找到了外围人群中的赵续。
连忙走过去。
赵续领着一队亲兵等在外围,见自家小官人模样,也不多说,帮着排开人群,很快来到码头北边的一抬轿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