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西征大计,华夏立国传,曾鄫,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和二年冬,汉太保李弈自晋寿1举兵反,蜀人多从之,众至数万。汉主势登城拒虞,弈单骑突门,门者射而杀之,其众绵溃。势大赦境内,改年嘉宁。势骄淫,不恤国事,多居禁中,罕接公卿,疏忌旧臣,信任左右,谗诌并进,刑罚苛滥,由是中外离心。蜀土先无獠,至是始从山出,自巴西至犍为、梓潼,布满山谷十馀万落,不可禁制,大为民患。加以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
-------引言摘述
“你们还是反对吗?”桓温环视一遍跪坐在周围的部下,益州刺史周抚、龙禳将军朱焘、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征虏将军监沔中军事领义成太守刘惔、督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夏相袁乔、安西将军长史范汪、参军毛穆之、龚护、孙盛、周楚等人坐在那里神情各异,却都沉默不语。
已经列席过好几天“军事扩大会议”的周抚、朱焘、司马无忌、范汪、毛穆之、龚护、孙盛、周楚等人都是反对人士。
刚才他们已经又重申过一遍反对意见。西征多派兵则恐怕会造成荆襄兵力空虚,要是北赵乘虚南下,直取荆襄,占据江上,那下游的晋室就危在旦夕了,这荆襄一干人等就是千古罪人了。少派兵吧又恐怕没有十足的把握,伪汉已经立国数十年,历经数代君主了,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到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大败而归的话,不但荆襄战区实力大减,桓温自己在朝野上下的威望也会丢得一干二净,众宵再群起攻之,后果可想而知。
道理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但是这位安西将军还是********想西征,天天照常开会,开会就只说这个老话题,什么意思谁听谁知道。即然老大和大家的意思不一样,大家该说的都说完了,也不好再紧逼了,再说下去就是和领导对着干了。可是顺着领导派兵西征吧,这事太重大了,谁也不敢担这个干系。于是大家只好坐在那里不好说话了,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和曾华差不多时间赶到的刘惔和袁乔却反应不一。刘惔正坐在桓温的左下首,腰背挺直,可就是双目微闭,双耳不闻周围事,一副万事关老子屁事的名士模样。
而袁乔坐在那里,一脸的沉思,消化刚知道的信息。在独自想了一会之后好像想明白了什么,在大家还在沉默的时候,突然抬起头准备开口说话了。
不好,要是袁乔也开口反对西征伐汉,桓温这面子今天就算交待在这里,而西征大计可就不知要拖延到何时了。袁乔和刘惔可是桓温属下的左膀右臂,是荆襄地区最大的两位地方实力派人物。
去年桓温赴任江陵,都督荆襄,开门两件事就是委好友刘惔为征虏将军,把自己已经去世的好友、前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先康帝国舅庾翼(也是桓温的妻舅)的儿子庾方之从监沔中军事领义成太守的位置上替换下来,然后再委袁乔为建武将军、督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领江夏相,这才算是在庾家经营了数十年的荆襄地区站稳脚跟。后来加上心腹爱将曾华统领六万屯民,组建长水军;驻武当的梁州刺史司马勋(他最可怜,空职一个,又没有什么兵马,更得不到桓温的器重,这次连参加军事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响应投靠;诸弟众心腹占据要职,桓温的位子变得稳固起来了,这才开始悄悄清除庾家势力。
当年庾翼和他哥哥庾亮为了控制荆襄地区,也是用的这一招。先是委亲信为督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江夏太守,然后借口北伐从武昌(今湖北鄂县)移驻襄阳,然后将当时的监沔中军事领襄阳太守桓宣(跟桓温没啥关系)改任司州刺史,从襄阳赶了出去,这才算是真正占据了荆襄地盘。
而桓温依例除都督府兵、南蛮校尉府兵及诸州郡兵外,尚有其它两支特殊军队,一为驻守襄阳的监沔中军事领义成太守刘惔的边军,二为治安陆的督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夏相袁乔的边军。只要这两人不同意西征,估计桓温调兵遣将要麻烦很多。
由此可见刘惔和袁乔因为他们身上的官职,加上和桓温的私人关系,在整个荆襄官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是周抚、朱焘等人能比的,对这次西征决策也有着一锤定音的关键作用。
刘惔已经摆出一副你爱咋办就咋办的样子,看上去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桓温和反对的下属都不能从刘惔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支持。那么袁乔的意见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曾华不知道袁乔想要发表什么意见,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开口抢先说道:“都督大人,属下闻经略天下大事,自非凡人常情所能及,智者了然于胸中,而不必待众言皆合。今为天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指北方后赵和蜀地的成汉)。蜀地虽险,却较羯胡为弱。都督欲图之,宜先取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自恃险远,战备不修,正是攻袭的绝佳良机。可选精卒万名轻装疾驰,等敌觉之,我已经逾过其险固隘口,长驱腹地,李势可一战而擒。再者蜀地富饶,人口繁庶,昔日诸葛武侯恃此抗衡中国,如能占之,实为国家大利。”2
曾华此话一说,桓温不由连连击节,大声叫好。真不愧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开完会一定奖给你一朵大红花。
桓温提出西征伐蜀是颇有深意的。当年他和妻舅庾翼相互勉励,意图北伐。当年庾翼誓言北伐,移驻襄阳时,就曾以时任琅邪内史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入临淮,与相呼应。现在自己接替庾翼占据荆襄大权,桓温更希望能实现以前立下的北伐大志,但是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力。
但是桓温已经察觉到现在朝廷已经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永和初年,方镇势力以徐、兖褚衷和荆、梁桓温为重。
褚衷以后父为征北大将军,其职衔军号表明,朝廷意在以褚裒徐、克之重经略北伐军务,不让他人插手,以避免他人以北伐之名,挟北伐之功,形成觊觎。徐、兖自郗鉴以来,一直是卫戍京师的重镇,褚裒以都督徐、兖而为征北,是集卫戍与北伐二任于一身。
而桓温却坐镇荆襄,替代庾翼,将曾经威胁过建康的庾家势力从上游清除干净。
永和二年何充死后,会稽王司马昱居中辅政,渐渐发现桓温在清理庾家势力的同时慢慢发展起来,可能比以前的庾氏更难驾驭。于是以名士殷浩为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主扬州,意在借其名望以稳定政局,制约上游。
看来那些清贵们不愿意看到自己这个浊官占据江上,尽掌荆襄兵权。桓温想到这里,心里不由暗自叹息,难怪叙平曾对自己感叹过,当权者防内异远胜于御外敌。
但是桓温却不甘于此,他决心要巩固现在的位子,继续争取更高的权力,建立更大的功业,因此他必须用战功去立威。但是现在能用兵的只有两个方向,北伐吧,力量还不够,时机未到。那就只有西征了,“欲图之,宜先取其易者”,叙平这句话说的好呀!
曾华站出来替桓温的西征大计说话,而且讲出的道理又有理有据,让众人无话可说。曾华刚才的讲话就如同一块重重的砝码,往桓温和西征一侧放去。
但是曾华知道,这还不够,自己必须还得加码。
“诸位劝阻都督大人伐蜀的主要原因,是恐我军西进,羯胡趁隙窥觎攻掠。然羯胡突闻我军万里远征,却不知是真是假,但必认定我内有重备,定绝不敢妄动。纵有险犯,沿江卫戌诸军未动,足以拒守,必无后患。”
“而且我一直在注意北方羯胡动向。据探子回报,五月,西平忠成公张骏薨,世子重华继之。张氏素忠朝廷,孤悬西凉,附伪赵之背,历为石胡眼中刺。今西平公年幼,石胡岂不趁此西攻。据闻,石胡已遣将军王葆击武街,凉州刺史麻秋、将军孙伏都攻金城,凉州震惊。此灭西凉之际,石胡自无暇南顾。就石胡而言,西北之急甚于南方。”
“另北赵东北有北燕慕容,其狼子野心已赫然显世。其王慕容皝以为古者诸侯即位,各称元年,于是始不用我晋室年号,自称十二年。北燕所图者必是南下北赵,入主中原。赵王石胡使征东将军邓恒将兵数万屯乐安,治攻具,为取燕之计。燕王皝以慕容霸为平狄将军,戍徒河,两军对峙已经年,如此两者,北赵羯胡何有余力南顾呢?”
这时,曾华突然站起身来,慷慨激昂道:“都督,曾不才,愿为前驱,躬当矢石,领三千子弟为大军开路搭桥,以为前锋。”
曾华的话象洪钟一样响彻整个议事厅,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就连似乎已经羽化成仙的刘惔也睁开眼睛,精光灼灼地盯着慷慨激昂的曾华看了许久,最后满意地又闭目修仙去了。
曾华的话也象台风一样,将刚刚还笼罩在议事厅上空的反对西征浓云彻底地吹散了。众人想到了曾华或许会支持桓温西征,因为大家觉得这两人颇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但是大家却万万没有想到曾华不但高调支持桓温西征,还有据有节地说出如此多的理由,从蜀汉分析到北赵,从西凉分析到北燕,所有会影响西征的因素都被考虑分析,丝丝相扣,听上去几乎是无懈可击。
桓温强忍着心中的喜悦,环视一眼坐在周围的众人,看到无人出言反驳,于是转到袁乔身上,朗声问道:“彦叔,你看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