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节 均给民田,凤穿残汉,黑色柳丁,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蔡吉手持折扇轻叩虎口道,"孤打算借鉴曹丞相的户调制。不论贫富贵贱,一律按授田纪录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何为租、庸、调?"田丰再次追问道。蔡吉刚才一系列有关均田制的缜密对答,不仅让田丰好生见识了一番传说中"女中管子"的风采,同时也让他不再质疑均田制的可行性。因为在田丰看来,倘若如此稳妥、详尽的计划都无法实施,那冀州的官僚都可以回乡养老去了。所以此刻的田丰对蔡吉和她的均田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打心眼里想知道更多有关均田制的细节。
蔡吉当然也没让田丰失望,当即语调简练地解答道。"租,即田租;庸,即力役;调,则是户调,由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蔡吉说到这儿顿了一下。转而向在场的文武征询道,"至于租、庸、调之额度。孤以为还是由诸君来商议定夺为好。毕竟诸君比孤熟悉冀州。"
蔡吉对租庸调额度的态度赢得了在场文武的一致认同。上位者能有心提出新制度,那是勤政爱民,能搭起新制度的框架,那是才华横溢,但要是连最为细节的内容都定死,那可就有些越俎代庖了。好在蔡吉对这方面的度一向掌握得很好。没有让在场的官僚们太过为难。
"依许都户调,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女为户主或次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征收减半。逊以为冀州户调也可按此收取。"刘义逊说完,又斟酌了片刻补充道,"至于田租可按户收取每年收取栗二石。"
一旁的高纳听罢刘义逊所定租调,不禁大惊失色道:"绢三匹!绵三斤!此调额太苛刻也!"
刘义逊本想反驳冀州人丁兴旺,绢三匹绵三斤的户调额度并不苛刻。可还未等他开口,蔡吉却先一步颔首答应道,"现今冀州百废待兴,依孤看来,户调就暂且定为,每户每年纳绢一匹、绵一斤或麻十斤。"
眼见蔡吉将户调调整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额度,高纳赶紧转身朝蔡吉恭恭敬敬地俯身叩首道,"纳在此代冀州百姓谢过齐侯仁厚。"
蔡吉之所以调整户调并不是被高纳说服,而是在她的记忆中均田制户调的额度从未超过每户绢一匹、绵一斤。所谓户调其实就是人头税,因为汉末整个货币体系已然奔溃,于是曹操便将原来缴纳钱币的人头税,折算成了缴纳布匹的户调。不可否认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才,但他对百姓的压榨也确实让人咂舌。
订完租、调两项额度,接下来便是涉及徭役的庸。汉末的徭役以军事为主,从兴修城池到运输粮草都需要耗费大量劳力。这方面当然是太史慈更有权威。
不过这会儿的太史慈没有就徭役提出自己的建议,反倒是皱起眉头向蔡吉询问道,"主上将冀州屯田制改为均田制,那军屯可还保留?"
屯田制是目前军屯制实施的基础,蔡吉更改了屯田制自然会影响到军屯制。其实均田制也有相关配套是军制,那就是府兵制。该制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皆由府兵自备,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项军制。但是府兵制必须建立一套独立的军府系统来负责府兵的选拔和训练,势必会颠覆汉末现有的军制。所以蔡吉打算先推行均田制打好基础,再由上至更改军制。
想到这里,蔡吉便顺势答道,"孤会保留军屯,凡入军户者,皆免庸调。"
太史慈得了蔡吉明确的答复,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再发话。蔡吉却觉得还不够,便又清了清嗓子说道,"均给民田事关重大,须由德才兼备之士来主持实施,方能惠及民生。"
言罢蔡吉转身朝着坐在身旁的田丰拱手一拜道,"元皓先生为人刚正不阿,又熟悉冀州风土认情。孤欲举荐先生为冀州刺史,统领冀州百官主持均给民田事宜。还请先生莫要推辞。"
太史慈与刘义逊现下虽是冀州四郡级别最高的武将文臣,但他二人并没有因蔡吉举荐田丰为冀州刺史而心生不满。这不仅是因为田丰的才华早已闻名于世,更因为即将推行的均田制急需田丰这等镇得住场面的冀州名士来充当领头羊。于是紧随蔡吉之后,太史慈与刘义逊也跟着双双向田丰劝说起来。
“还请元皓先生莫要推辞。”
“冀州上下急需先生之才。”
面对蔡吉等人殷切的举荐,田丰一时间陷入了犹豫之中。接受刺史之职有违他之前暗自定下的底线,但他又真心诚意地想要参与均田制的推广与完善。因为田丰已敏感地意识到均田制可能是继井田制之后又一名垂青史的制度。哪怕蔡吉日后横遭不测,她所定下均田制依旧会被后世的有识之士不断借鉴引用。自己作为参与者岂不是也能流传百世?更有甚者或许连同之前附逆袁绍的污名也能一并洗清?
“先生可是对均田制有所不满?”蔡吉望着田丰饶有兴致地轻声探问道。
下一刻回过神来的田丰眼中不再有任何犹豫与畏缩,取而代之的是寻找到新目标的热切与激情。就见他心悦诚服地朝蔡吉俯身一拜道,“丰愿为均田制进献绵薄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