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64章 新生活,逍遥初唐,扬镳,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牧从李世民口中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李世民也是不胜的唏嘘。看得出他也有几分‘前朝遗民’式的感慨,这可能也是他为何会对攻打高句丽一直耿耿于怀吧。实际上,随着大唐的建立,高句丽的姿态已经逐渐的放低了。生怕给大唐找到了借口开战,相比之下,李世民的政策,倒是一直有点咄咄逼人。
李世民口中的隋炀帝,李牧也不是十分尽信。按照李世民的说法,在决心攻打高句丽之前的隋炀帝,是一个隐忍有德的皇帝,而决心攻打高句丽之后的隋炀帝,像是入了魔一般,步步昏招。一个人何以前后反差那样的大?李牧是有点不信的,这背后有多少权谋勾连,怕是连当年还是小孩子的李世民都无法想象吧。
李牧已经打定主意,等下次回到长安时,特意去一趟逍遥谷,看看李渊是如何评价这些事的。作为隋炀帝一朝真正的亲历者,李牧相信李渊的角度,肯定与当年还是小屁孩的李世民有所不同。
李牧听完了李世民的想法,知道自己阻止不了李世民的想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臣建议派出一些细作,潜入高句丽境内,掌握他们的动向和反应,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免得两眼一抹黑。”
“朕也这样想。”李世民见李牧的态度开始转变,不再说阻止他的话,心情大好。终于也不再拖延下班的时间,放李牧回去休息了。
……
又批了几天的奏折,君臣二人便收到消息。阿史那思摩撇下大部,轻车简行,已经渡过了长江,再有一两日的功夫,就能抵达扬州了。
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唯有星夜兼程,才能做到这种程度。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阿史那思摩是真的着急了。不管怎么说,这个姿态是已经够低了,就连一直嘴上说要给突厥以严惩的李世民,看到阿史那思摩如此的表现,盛怒也缓和了不少。
另一个消息是,第一批的迁徙户,也已经度过了长江。算算日程,与阿史那思摩也就是脚前脚后。
这第一批的安置户,是整个迁徙计划的重中之重。如果能把他们安置好了,就等同于是打了个样儿,让后来人都看看,大唐说过的话,做过的承诺,都是能够兑现的。这对以后迁徙百姓,有非常大的利好。
反之,如果第一批的迁徙户都没有安置明白,那么对于整个迁徙计划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没有人会理解这个计划有多大的难度,只会觉得大唐说了不做,出尔反尔。这样的名声,李世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为了迁徙计划的顺利完成,李世民终于肯放李牧出去,不让他继续看奏折了。李牧也乐得够呛,整天憋在屋子里,看怎么也看不完的奏折,对他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折磨。这让他有点理解李世民了,为何找这个看奏折,找那个看奏折,唯独自己不愿意看奏折,一个月两个月谁都能坚持,怕的就是经年累月,都是一些乱遭的事儿,搁谁身上谁也受不了。
……
“准备准备,马上轮到你们了啊1
棚外传来管事的喊声,同罗一家赶紧打起精神来,收拾自己的行礼,准备登车。他们是昨天下的船,在口岸的棚区休息了一夜,今天一大早,就来了牛车队,排在他们前面的,一大早就已经登上了牛车,这是第二批过来的。看这情况,再有一趟,所有人也就接完了。
同罗因为卖了一块玉石的原石,手里有了八贯钱。这一路上看出来这八贯钱有用了,沿途他正经买了些东西。比方说一口纯铁的锅,这在突厥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但是在大唐的集市便能买到。等到过了长江,一家人也算是置下了一些家当,行装有些臃肿了。
本以为行李多了,会引来管事的不满。同罗已经准备好了一百文,想要贿赂一下管事的。但是没想到,管事的竟然没有要钱的意思,见他家的行李多,直接安排了一辆牛车专门给他家。同罗追着送钱,被管事的拒绝掉了。坚持给,反倒是遭到了呵斥。其实管事的哪里是不想要,实在是不敢埃听闻侯爷为了安置好这些迁徙户,竟然亲自下来督工,天知道他老人家啥时候来,到哪儿视察,万一给逮住了——听说侯爷的脾气可是不太好!
同罗只好作罢,跟着母亲一起把行李搬上牛车,便随着车队一起,晃悠悠地朝着‘风十七’号农场去。这一路上同罗一家打听清楚了,他们一批来的人,全部都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农常没有一个同部族的,被分配到一个地方的。同罗觉得有些遗憾的同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反正来到江南,就已经准备好了从头开始,有几个认识的人,和没有认识的人,有什么分别么?
而且大家要是打散了,那就是全都打散了。也是公平的,总比自己没认识的,别人有认识的要好。
牛车晃悠悠,同罗也回忆起了这一路的遭遇。
那日与范德彪作别,登船之后,便在舱里领到了第一顿饭——每人三个大馒头,一块齁咸的咸菜。孩子只有一个馒头,却多了一个煮鸡蛋。浓稠到可以立筷子的粥竟然是可以随便喝的,但有一样,只可以吃,不可以带,不可以私藏。这样的要求让同罗一度以为,这样好的伙食只是这一顿,但是到了晚上,他的顾虑就消失了。因为到了晚上的时候,还是这样的待遇,可以立筷子的稠粥依然管够。
这就是大唐的气度么?吃饭还有管够吃这一说?
同罗不知道的是,如果他去年来,也许大唐都做不到这一点。但是连着两年的丰收,准备打仗又不打了。各地方的府库都是满的,他们这点人敞开了吃,能吃多少?招待也就大方了起来。
孩子们不管不顾,拿到了包子就吃,拿到了鸡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见过鸡蛋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怎么下口,还是管事的教了一回,他们才学会的。草原的孩子,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美味?每次吃的时候,都是一点一点舔到嘴里的,吃的那叫一个节俭。
大人们吃得就节省多了,三个包子起初只吃两个,剩下一个留着,怕以后没得吃。但是路上走了几日,发现每顿都有,自己留着的包子,还给留坏了,也就没人再留了。不过咸菜这个东西,倒是不怕留的。而且他们也打听到,盐在大唐也是比较贵的东西,就改把咸菜留了起来。
就这样度过了渭水,又行了十余日,抵达长江边,过了长江,再换小船顺流而下,终于来到了扬州的地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