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贝拾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9章 表姐家来人,带着异能兴农家,捡贝拾珠,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路新铭看出了这里面的门道,心想:一亩地一年两季打两千三、四百斤,返回三百斤地租,还净落两千多斤。这可是好几倍的利润啊?!何不利用这个条件,多租赁一些土地?!一来报答恩人(他一直认为他的“天神赐婚”是宏远娘的“神气儿”罩成的)的恩情,二来也好为自己的生活打下基础。毕竟十廷(份)里头,有他的三廷(份)?!
于是,路新铭一边打理着三个门市,一边大力宣传出租土地的好处,着手租赁土地。从庄园附近开始,慢慢向四外村里浸润。只要有人愿意出租土地,他一律照收不误。
租赁土地是双方互惠的举措,加之路新铭心眼灵活,待人诚恳热情,四外村的人们都愿意把自家的粮田租赁给他。从去年春天到现在,他在三个庄园的四外村里,租赁的土地都快连成片了。
路新铭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和李巧巧的爱情结晶,也在今年春天“呱呱”坠地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当然这里也有梁晓乐和小玉麒麟的功劳。是梁晓乐让小玉麒麟给他们送的双胞胎)。路新铭获佳人又得麒麟子(这里指对男孩儿的美称),高兴的睡梦里都是笑,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于是,给双胞胎儿子起名幸福——一个叫路李幸,一个叫路李福,其含义就是:姓路的和姓李的相结合,就是幸福!
自从一对小家伙儿来了以后,在宏远娘的建议下,李巧巧又买了丫鬟,雇了保姆和家丁,从新过起了过去前呼后拥,奴仆成群的日子。
啊呵,毕竟李巧巧是在富有的家庭里长大的,从小~便被丫鬟婆子伺候着。在孤儿院自食其力是受环境影响,同时还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理想,一旦条件允许,很容易回归到过去那种享受上去。
路新铭乃穿越党,自是对这比较陌生。但爱妻要这样做,又能减轻爱妻的家务负担,也就听之任之,慢慢适应起来。
梁晓乐对这很满意,毕竟这都是人家李巧巧继承前夫的财产,自己是借人家的财产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的。芪家留下的财产,李巧巧打着滚儿地铺排(消费),也铺排(消费)不尽;梁晓乐欠她的这份情,一辈子也还不清。
不过,李巧巧也花不着宏远爹娘的钱(名义上李巧巧和丈夫路新铭,是宏远爹娘的管家,宏远爹娘自是要负担李巧巧的费用)。所有的收入,李巧巧占十分之三,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她根本用不清。而李巧巧通过两次婚姻认识到,万贯家产买不来幸福,钱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够花就行,攒钱没用。也就不心疼把钱花在享受上了。
对于天地林村、花雨镇和十八行三个庄园的门市,梁晓乐也大胆地采取了就地送货方式——直接把空间飘飞到仓库里,该添什么货,就添什么货,不记账也不过数,任凭路新铭随便报账。
梁晓乐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是为了报答李巧巧的情,二是路新铭同为穿越党,从繁华富裕的二十一世纪穿越到贫穷落后的异时空,思想落差一定很大。她想让他一开始就尝到穿越的甜头,感受两世为人的惊喜。
路新铭则把这一切全归到了宏远娘的“神气儿”上了:地里能获取几倍的利润,这买卖上还不是一样?!有老天爷爷照顾的人家,要是不出点儿新奇事、蹊跷事,那才叫怪呢?
作为三处庄园“总管”的他,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无论多么新奇,多么蹊跷,也只记在心里,从来不对外人说一句。
这更让梁晓乐感到放心和欣慰了!
…………………………………………
再回过头来说梁晓乐。
梁晓乐顺着梁——萧双车大道往南慢慢飘飞。一边飘飞一边观看下面的粮田。
她看到,在天地林村、花雨镇和十八行村这三处庄园周围,四面都有最起码五里地的范围,农作物种植形式和她们家的都一样,长势也很好。随着往外扩延,这样的地块儿越来越稀少,直到大约十来里的地方,才不见了踪影。
梁晓乐知道这是路新铭的功劳(因为宏远爹在每个庄园里只买了一千亩土地),在心里很为路新铭的忠心和魄力高兴了一把。
书中暗表:无论是搭伙还是个人,只要有土地租赁合同成立,宏远爹都要带着长工总管辛庆同前去看地块(这也是梁晓乐通过灵魂对接让宏远娘与宏远爹定下的规矩)。梁晓乐有时装萌卖乖耍赖跟着去,有时就在空间“气泡”中偷偷跟着,为的是能在空间版图上标出明确位置,日后好管理。这一项也牵扯了梁晓乐不少精力。
对这里的情况梁晓乐虽然了解,但版图只是小小的一点儿,不显山不露水,真要实地观看起来,梁晓乐还是激动不已。
梁晓乐心中高兴,便对三个庄园多看了几眼。她忽然发现,在花雨镇的东南方向,距离花雨镇也就七、八里的地方,有一处荒芜的农田。而且面积不小,少说也有大几百亩上千亩。
荒芜的土地上面长满野草荆棘和各种灌木、杂树,一棵农作物也没有,是真正的撂荒之地。
而在它的周围,就有路新铭租赁的地块,并且农作物长势良好。与满田的大秋作物比较起来,这处荒芜之地,就如同有着浓密黑发的人头上,长了块儿秃疮疙瘩,难看极了。
对土地爱惜如生命的梁晓乐,望着这处荒地心疼不已。心中暗想:
为什么要撂荒呢?自己种不了可以卖,舍不得卖就租赁给路新铭呀?不用动一镰一锄,一亩地一年就有三百斤粮食进囤,那是什么劲儿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