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论诸葛亮的法家思想,大汉帝国风云录,猛子,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葛亮自公元207年登上政治舞台后,在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中,使其法家思想得到了伟大实践,极力推行了统一祖国的法家政治路线,其成果辉煌。公元2o8年,他亲赴紫桑,说服孙权,孙刘联兵,以少胜多,赤壁一战,击败曹操。尔后助刘备趁胜“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公元221年使刘备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鼎足抗衡。刘备死后,他“两和诸戒,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务农植谷,闭关息民”。“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军资所出,国民富绕”。“冶戒讲武,以侯大举”。自公元227年始,“奖串三军,兴师北上,五出祁山,八年伐魏。终因主客观原因所限,未能达到“北定中原”的总目标,
公元234年病发五丈原军中。“出归未捷身先死”,但他顺应历史潮流,在其法家思想的实践上,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宁、社会生产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l、“内修政理”,以法治蜀。
诸葛亮在治蜀方针上采取了先秦法家“法住而国治”的思想。化为了革除刘焉父于推行儒家仁政而造成“文法羁糜互相承事,穗政不单,威刑太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答法正书》)的混乱状况,坚持“以法治蜀”的鲜明立场。“刑法峻惠”,严加抑制豪强兼并割据势力。当时法正劝诸葛亮应“缓刑驰禁”。诸葛亮严正回答,并明确宣布:“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思;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主要,于斯面薯”《答法正书》。有人讽刺他吝惜敖罪,他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治理国家要用“以刑德治臣”。因而在北伐中,蒋瑰认为正在用人,劝请葛亮不宜斩马谩,诸葛亮在《论斩马谩》中说:“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此说明诸葛把法治与统一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统一,必须“以法治蜀”,“内修政理”。因此,他在政治上“刑不择贵”,组织上“务在举贤’;轻济上推行屯田,“务农植”,盐铁官营,他从各方面整顿法纪,革新政治,抑制豪强,有效地加强了蜀汉中央集权统治秩序。
2、
“科教严明,赏罚必信”。诸葛亮在《赏罚》中说:“禁令刑罚,所以成心”,“赏以兴功,罚以禁奸”。他认为法令刑罚是治国的重要工具,可震慑人心,劝善规恶。他说:“经常之法,
规矩之要”。如何掌握和发挥这一工兵作用,诸葛亮主张“有忠于国”(《与群下策》)反对“竖私枉公”(《兵要》)。他认为“赏罚不明,教令不常,
以私为公”,“人有二心,其国家危殆”(《赏罚》),影响到国家的存亡。所以,诸葛亮在治政洽导中,‘开诫心,布公遭,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劲必戴”(《诸葛亮传》),并建议刘禅要“陟罚撼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出也”《前出师表》。他“赏不逾时”,“刑不阿贵”。萱恢出使东吴有功,回国后“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迂巴郡太守”
《萱恢传》。甫将军李严受刘备托孤之重,诸葛亮发现他两面三刀,破坏了北伐,即上表贬黜。他在《赏罚》中明确说:“赏罚不避怨仇,则齐桓褥省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这是他对先秦法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
“以法治果”、“以武为计”,“以威武为政”。诸葛亮认为法治路线决定军队的一切,他在《整师》中悦:“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全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叠于用”。他在《兵要》中说:“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玉,,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说明将帅的作用依赖于兵,更依赖于法。所以他在《论斩马谩》中强调:“孙、吴所以能胜天下者,用法明也”。阐明以法治军,可以无敌于天下。他在《斩断》中提出:“军法异等,过轻罚重.今不可以犯,犯令者斩”。他在军中“立旌旗以视其目,击全鼓以鸣其目,设斧铖以齐其心,陈教令以同其道,兴赏赐以劝共功,行诛伐以防共伪”。如街亭之失后,因王子有功,立即井迁。马谓有过,斩首示众。并上魏自贮,降职三等。以训职明法。由于他“法令明,赏罚信”。坚持法家路线,“以法治导’,“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故蜀军“赏罚肃而号令明”,“戎阵整齐”,“及其兵出入如宾、行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限如风”。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能克敌致胜。他“以法治军”妁军事路线是为其法家统一革新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他在孙武:“兵者,围之大事,死生之地,存已之遭”和孙膑:“以兵绳之”的基础上,在《治军》冲明确提出;“治军为政,谓治边境之事,
匡敌大乱之遭,以威武力政,诛暴讨遭,所以有国家安社稷之计”。他还说:“国以军为辅,群以臣为佐,辅强用国安,辅弱别国危”。所以在诸葛亮以法治军的伟大实践下,使军队成为保卫和巩固蜀汉政权的可靠工具,为贯彻诸葛亮法家统一革新路线起到坚强柱石作用。
4、“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先秦法家用人主张;“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诸葛亮总结历史经验,得出可靠结论:“桓公以管仲如霸,秦王以赵高丧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据这些有益经验,他认为:“治国之遭,务在举贤”。怎样才能举贤?他采用;“懊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兵要》的办法,依靠部下,通过评议,按法令来推荐。这样使“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忘誉者不能进也”《兵要》。他以“民之五害”作为考察、升免官吏的标准。披如州书佐蒋琬,他认为是:“社稷之器”,特推荐提拔,魏国降将、天水冀人姜堆,‘思虑精密”,“深解兵意”,是“凉州上士也”,故破格重用。由于他以先秦法家用人路线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样的组织路线为贯彻他的法家统一革新政治路线起了巨大作用。
5、盐铁官营,劝务农桑。诸葛亮在经济政策上吸取前汉法家人物的理财经验,实行盐秩官营,设置了司盐校尉和司全中郎将,专省炼铁煮盐,抑制豪强垄断盐铁生产,增加了蜀汉财政收入,仅盐业一项,“利入甚多,有裨国用”。同时,请葛亮极为重视农桑生产,提倡“劝务农桑”。他率先垂范,鼓励子孙家人耕种农桑,精心组织蜀国的种桑养蚕,织锦生产。形成了川西平原“栋宇相望,桑梓连接”,“技巧之宋,百室离房,机抒相和”的繁荣景象(《张膏传》)。使蜀汉“决敌之资,唯仰锦目”。并将蜀锦生产由成都平原推广到南中地区产品远销吴、魏,其收入是蜀汉军费支出的主要来源。“务农植谷”,“闭关息民”,“功分务穑,以举民财”是诸葛亮的一贯法家政蛤、军事主张。如在甫征中,“今士兵种蔓菁于山谷”,“以济军食”《刘禹锚嘉话录》。“命人教打中以伐刀耕”冯苏《滇考;诸葛亮武襄修南征》,使西南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治平地,建成邑,务农桑‘《同上》。在北伐中,“休士劝家”,“分兵屯田于渭滨”。为促进农业发展,他提倡兴修水利,特设堰官,派1200多人常驻成都堰区,组织、管理、修筑堵葛堰,以利灌溉。为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生产,改变“益州险寨”,交通不便,诸葛亮组织军民在川陕边界“凿石架空”,修复秦栈遭。在白水关至成都建驿站400余处。在越崔郡开山凿石,修筑了一条“石蹬崎岖”的山路。诸葛亮为限制豪强地主对农民过分压榨,“铸直反钱,平诸物价,今吏为官市”《刘巴传》,稳定农民,使农业得以发展。蜀汉经济,虽处连年战争,但在诸葛亮法家思想路线的实线下,成都平原仍显出“沟洫脉散,疆里绮蜡;黍稷油油,士稻莫荚“(左思《蜀都赋》)和“田畴辟,仓事实.器械利,蓄积饶”《诸葛亮传》的繁荣兴旺景象。
6、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诸葛亮为实现法家统一革新政治路线,针对西南、西北地区多汉、戎、夹杂居特点,他的法家思想在其民族政策上做出了伟大实践,一反儒家掠夺、屠杀、镇压之法.采取“西和”、“南抚”。雄护了蜀汉政权内部的安定团结,对外一致抗曹。这是先秦家法人物没有提出过的。如在平南中,除惩治镇压与蜀汉政权为敌曲首要分子外,对上层叛乱首领孟获也采取了“兵战”马“心战”相结合的策略,在武力威服同时,敦抬攻心,“七擒七纵”,经传投降,并任丞相府呻丞之职。对愿与蜀汉合作的上层人物,采取“即其渠帅而用之”的政策,选任为郡、县至中央官吏。使南中地区“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谕谏》。北伐中西和诸戎,联合羌胡,破格重用人之杰、天水姜维,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建立起一支以各族人民组成的抗曹联军,促进了蜀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族人民的融合,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7、
“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这是诸葛亮为实观其法家统一革新战线,在草庐中制订的战略方针。实践证明,能否坚持它,关系到蜀汉的胜利与发展。赤壁大战,孙刘败曹,使刘备趁胜“跨有荆、益”,能与曹、孙鼎立,是这一方针的胜利。蜀、吴联合抗曹虽是趋势的必然,但也存在着利害的冲突,集中表现在荆州之争上。蜀汉有荆州,可屏卫益州,直下江东,北向宛、洛。孙吴得荆州,可控长江中游,窥察蜀汉,直驱宛洛。故刘备取益州,孙权立即索取荆州,几乎酿成孙、刘大战。曹操平定汉中,刘备只得“与孙权连和”,以湘水分界。实践证明,孙刘解盟,必利曹操。然刘备取汉中,关羽轻率北攻曹魏,又不结好孙权,曹孙默契,“孙权袭杀关羽,取荆州”o刘备拒绝诸葛亮劝告执意伐吴,既失荆州,又失战略出路。给蜀汉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可医治的创伤。刘备死后,诸葛亮先结好孙权,与吴形成“犄角之援”,北伐中孙权称帝,他派人致贺,奠定蜀、吴盟好,并派费“频频至吴”,巩固两国联盟,使诸葛亮南征北伐,“无顾江东之忧,河南之友,不得尽西,北之为利,亦已深矣”《绝盟好议》。从上蜀汉在联吴方针上的反复而后果不同,说明了诸葛亮这一战略策略方针的正确性。
“出师一表千载无,这比管乐遗有余”。从诸葛亮法家思想形成之因,后人罩在他身上非法家思想外纱和他的法家思想的伟大实践分析看,他在以法治蜀、治政、治军、治人、治财、治戎、治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伟大实践,做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后人做出了光辉典范。对此,历代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都有充分的肯定。今天,在化改革、扩大开放、防腐反贪,大力发展生产力,振兴中华中,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借鉴和裨益作用,应以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
王彦俊、天水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
左峰、天水市文化出版局副局长、
天水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绿色网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绿色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