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大迂回,国策,闪烁,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百一十二章战略大迂回
对美国海军、甚至对美国来说,2062年2月28日都是一个永远无法忘却的灾难日。
当天凌晨,在美国海军的作战舰队主动撤出交战海域之后,在佛得角群岛附近活动的美国海军舰船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损失。
用一些西方战史学家的话来说,此日之后,美国海军荡然无存。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在当天的战斗中,夺取了制海权与制空权的共和国海军舰队、航空兵与协同作战的陆军航空兵总共击沉与俘获各类美军舰船2400余艘(其中俘获的不到100艘),总吨位超过1亿2000万吨,击毙美军官兵近20万人,仅在接下来一周之内营救起来的美军官兵就多达18000余人。
战争是残酷的,而且胜者得到全部,败着丢掉一切。
虽然在这场海战中,美国海军损失的大型战舰并不多,3支主力舰队溜掉了2支,航空舰队则无一损失,但是美国海军作战舰队所依赖的各种辅助舰艇,特别是支援舰队进行远洋作战的战斗支援类舰艇几乎全部被击沉。用一位英国海军史学者的话来说,在“佛得角群岛海战”之后,美国海军沦落为“北大西洋海军”,作战舰队只能在靠近美洲大陆的北大西洋上活动,丧失了与共和国海军在远洋争夺制海权的能力。
由此可见,即便美国海军保住了不少大型战舰,也失去了反击能力。
当然,对共和国来说,这场海战的结果绝对可以用意外来形容。
不说裴承毅这样的对海战不太了解的战略决策者,就连策划这场海战的华剑锋,以及在后方协调指挥的张雪峰都没想到,美国海军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宁愿丢掉更加宝贵的支援舰艇,也不愿意与共和国海军舰队决战。要知道,在战斗打响前,就算华剑锋与张雪峰都没怀疑过最终的结果,认为美国海军必败无疑,但是两人都认为,美国海军会死战,即便打不过,也要为众多辅助舰艇,特别是已经部署到位的几座海上基地争取到撤退时间,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可以说,当时没人想到美国海军会变成懦夫。
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对共和国更加有利。
从战略上讲,在美国海军丧失了到大西洋对岸执行作战任务的情况下,美国陆军输掉中东战争已成必然。更重要的是,美国不但会输掉中东战争,还会丢掉整个北非地区,而且也没有必要继续扼守直布罗陀海峡。
说得简单一点,共和国海军能够占领佛得角群岛,也就能够以佛得角群岛为跳板,进军加勒比海地区。加上共和国与加勒比海南岸的几个国家,比如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有着非统一般的关系,所以只要共和国证明有能力进军加勒比海地区,就能让这些之前不敢得罪美国而呆在战场外的国家成为集约集团盟国,成为共和国进军北美大陆的跳板。如此一来,共和国海军可以从东南西三个方向上进军巴拿马,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之后,就能从太平洋这边将物资送往加勒比海地区(这条航线要比经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前往加勒比海的航线稍微短一点,只比经苏伊士运河与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加勒比海的航线稍微长一点),不再需要跟美国正度北非与直布罗陀海峡。
从政治上讲,这让共和国绕过了欧洲,从而使欧洲边缘化。
可以说,这也正是共和国当局不惜重大损失也要打下佛得角群岛的根本原因。
不管怎么说,世界大战不同于一般战争,是多场局部战争的集合,因此世界大战中的政治因素比军事因素重要得多。
虽然中欧合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快了战争进程,甚至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讲,共和国当局肯定不希望像100多年前的美国那样,在辛苦打赢了世界大战之后,不得不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即便这种情况几乎不能排除,即欧洲肯定会顶替美国,成为具有挑战共和国实力的超级大国。
阻止欧洲崛起,基本上是共和国当局在这场战争后期的主要目的。
必须承认,即便打赢了战争,共和国也元气大伤。
虽然在整场战争中,得益于先陆后海的战略,即首先集中兵力打击俄罗斯,确保陆地安全,再转向大洋,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加上俄罗斯过于羸弱,比战前预料的还要糟糕得多,在共和国陆军面前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很快就输掉了战争,也就无法对共和国本土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共和国本土基本上没有受到威胁,即便遭到过轰炸,损失也不大。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共和国耗光了40多年间积累下来的全部资本,国力大受影响。
根据在战争结束近百年后解密的一份资料来看,早在2060年,也就是能够看到太平洋战争胜利曙光的时候,共和国当局就成立了一个向元首负责的秘密机构,专门评估战争造成的损失,以及战后恢复国家实力所需的基本条件。当然,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实际上是为最高统帅部提供战略决策建议,比如在战争期间应该重点控制哪些地区,以及应该利用战争名义重点储备哪些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些建议有一个共同目的,即大战结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国家实力,攥取战争利益。
该机构提出的众多建议中,就包括遏制欧洲。
根据解密资料来看,能否成功遏制欧洲的崛起势头,成为了能不能获得战争利益,称霸全球的关键所在。
在这份被封存了近百年的报告中,匿名起草者明确提到,如果不能设法在战争期间边将欧洲边缘化,共和国将在战后面临两难选择,即要么做好与西方世界打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准备,要么就得与团结起来的欧洲分享胜利果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根本没得选。
说得直接一点,即便共和国当局愿意退一步,与欧洲分享胜利果实,随着西方世界以欧洲为核心再次团结起来,共和国必然会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换句话说,这只是延迟了第四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
要想避免第四次世界大战,就得使欧洲边缘化。
从共和国的战略上,能够明确看出这一点。
可以说,在欧洲参战的问题上,共和国当局就充分利用了欧洲。虽然几乎所有欧洲人都将俄罗斯看成东方国家,把俄罗斯人看成东方人,但是从基础文化看,俄罗斯人更像是欧洲人,而不是亚洲人,或者说是更倾向于基督教文明的欧洲。欧洲以向俄罗斯宣战的方式加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一个战略失误,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欧洲失去了与俄罗斯联盟的可能性。从短期来看,这对欧洲有利,因为俄罗斯的存在让欧洲避免了与共和国直接为邻的危险,也就为欧洲争取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共和国取得大战的最后胜利,就会登陆美洲大陆,也就会努力控制环太平洋地区,从而形成对欧洲两面包夹的态势,让欧洲失去大范围扩张的机会。也就是说,即便欧洲能够控制欧洲大陆,能够南下控制北非,能够控制北大西洋,也最多只是一个地区性强国,或者说是一个影响力非常有限的世界性大国,而不可能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欧洲的唯一机会就是进军美洲大陆。
也就是说,欧洲要借助共和国击败美国的机会,在美洲大陆上站稳脚跟,并且获得从美洲进军太平洋的机会,从而打破共和国的封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实力不亚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