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拉帮结派,国策,闪烁,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排除广袤的国土不说,即便以重点地区的战略防御来说,俄罗斯只具备有限的大气层内拦截能力,不具备轨道空间拦截能力。更重要的是,按照军情局的估计,到2040年,俄罗斯最多只能确保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的安全,而且在两个方向上,最多只能同时拦截50个目标。毫无疑问,这样的拦截能力在世界大战中等于摆设。要知道,即便是共和国的战略弹道导弹以最低标准携带核弹头,也能同时携带10个以上的诱饵弹头,并且通过末段助推器弹道修正技术,让末段助推器分解成为具有诱饵效果的数十个大碎片。如此一来,最多只需要5枚导弹就能使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的战略防御系统饱和,完成对俄罗斯最重要的两大战略中心的战略打击。事实上,也许远没有这么复杂。根据俄罗斯观察家消息报在2042年报道的一则消息,因为建设经费长期不到位,加上人才流失严重,莫斯科的导弹拦截系统已经行同虚设,根本不具备实战能力。
对一个大国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欠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防御能力,哪怕只是针对重要城市的导弹拦截能力,俄罗斯才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敢与共和国对着干,只能忍气吞声,任由共和国一步一步的侵吞中亚地区。
对美国来说,这自然是拉拢俄罗斯的绝佳机会。
根据军情局掌握的情报,从2037年开始,美国就有计划的向俄罗斯提供一些与战略防御系统有关的先进技术。因为当时美国国会还没有批准向俄罗斯出口先进军事技术的相关法案,所以很多工作都是由cia等情报机构秘密完成的,其中就包括故意向潜伏在美国的俄罗斯间谍泄露关键技术。
到了40年代,美俄的军事技术合作由台下到了台上。
从2045年开始,借着《伦敦条约》第三阶段削减工作前期谈判的便利条件,美国先后向俄罗斯提供了高能激光器、等粒子束发射器、高精度光学瞄准仪等众多用来建立与改善战略防御系统的先进技术,甚至提供了几套试验性质的拦截器。根据军情局掌握的消息,俄罗斯能在2051年进行第一次地基激光拦截试验,就与美国的帮助有密切关系,不然俄罗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获得地面拦截能力。当时,军情局甚至认为,在试验中击落来袭导弹的拦截器不是俄罗斯生产的,而是由美国提供的。虽然这一猜测后来被排除,但是美国肯定派人参加了试验,并且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然,除了战略防御系统之外,美俄军事合作还深入到了其他各个领域。
别的不说,以在陆军建设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高强度合金装甲来说,在国内产能一直无法提高的情况下,美国当局在2041年就批准相关企业到俄罗斯开厂,美国国会则在第二年批准了以联合生产方式向俄罗斯输出技术的法案。正是如此,在2045年之前,俄罗斯成为继共和国与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了高强度合金生产工艺的国家。在此基础上,俄罗斯才在2049年的时候提出了陆军大换装的设想,即用全新设计的地面主战平台,取代已经在俄罗斯陆军中服役了30多年的t-95式主战坦克与bmp系列步兵战车,使俄罗斯陆军一步迈入轻型化时代。
不管是什么合作,只有在对双边都有利的情况下,才能维系长久。
军事合作也不例外。
表面上,美国在为俄罗斯排忧解难,通过各种手段,让俄罗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国。实际上,美国也在合作中获益。
以帮助俄罗斯建立战略防御系统来说,美国就获益匪浅。要知道,按照相互确保摧毁的“恐怖平衡战略”,只要共和国与美国相互扔核弹头,双方都不会放过其他具备在核大战之后称霸的大国,比如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已经与美国结成了同盟关系,所以美国不会主动打击俄罗斯。问题是,共和国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打击美国的时候,还得让俄罗斯回到石器时代。如此一来,如果能够帮助俄罗斯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战略防御系统,共和国就得在俄罗斯身上花掉更多的核弹头。在弹头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投向美国本土的核弹头将大大减少。虽然从理论上讲,这不会使美国完全逃避打击,毕竟美国仍然是共和国的头号打击对象,但是至少能够降低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受到的压力,使美国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为美国在战后崛起、并且再度称霸奠定基础。
战略方面如此,战术方面也是如此。
拿与俄罗斯联合生产高强度合金来说,美国本土的产能提不上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缺乏几种必要原料。虽然美国也是全球3个拥有全部矿产的国家之一(另外两个就是俄罗斯与共和国),但是这几种至关重要的稀有金属的储量却不多,加上共和国的资源企业霸占了全球稀有金属矿藏的大半江山,所以美国只能把希望放在俄罗斯身上,通过输出技术获得俄罗斯的资源。正是如此,在2043年,美国加快了陆军换装步伐,并且在2050年的时候提出了全面换装的设想。要知道,如果没有来自俄罗斯的资源,美国几乎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为陆军大换装。
归根结底,军事同盟只是政治同盟的前奏。
虽然按照国际惯例,军事同盟应该建立在政治同盟之上,毕竟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政治同盟,也就不可能有军事同盟,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在大国合作中,军事同盟往往会成为政治同盟的前提条件。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是因为在军事上遇到了同样的强敌,原本在政治上完全对立的英国与苏联才结成同盟。
从基本层面上看,美国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实际上也是因为有同一个强敌。
2050年,两个超级大国摆开架势,纷纷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美国朝野上下就出现了是否应该与俄罗斯结盟的声音。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俄罗斯不但不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盟国,反而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敌人,所以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下,美国没有理由不与俄罗斯结盟。加上前面10多年的密切经济往来,以及在以军事领域为主的技术交流的前提条件下,美国更应该提高与俄罗斯的关系,将俄罗斯当成盟友看待。
重要的是,美国没有急着走出这一步。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共和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后一个还能对共和国构成现实威胁的邻国。如此一来,如果美国明目张胆的与俄罗斯结盟,共和国当局肯定连想都不用想,就会在两国签订同盟条约之前,出兵攻打俄罗斯,甚至会为此单独发动一场战争。虽然这对美国有好处,至少能够为美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但是也会使美国丧失最重要的盟国,从而使美国在下一场战争中失去援手。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当局也不是笨蛋,绝对不可能在美国与共和国正式开战之前与美国结盟。
正是如此,直到2056年,即俄罗斯与共和国翻脸之后,美国才迈出了结盟的第一步。
当年10月,也就是在裴承毅访问法德意三国之前,美国国务卿以总统特使的身份在访问了哈萨克斯坦之后顺道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签署了具有同盟性质的《莫斯科条约》。
正是如此,1个多月后,裴承毅去了法德意,并且在罗马表现得极为高调。
由此可见,2056年的哈萨克斯坦事件,算得上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诱因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