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章 协同作战,国策,闪烁,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裴承毅皱了下眉头,朝袁晨皓看了过去。
袁晨皓笑了笑,说道:“我说你不在指挥部,调整作战心动的事情由你决定,说不定凌云霄正在找你呢。”
“让他找去吧,找到我的时候,行动已经开始了。”
袁晨皓笑着摇了摇头,没再多说什么。
“你去把西线部队的情况调出来,等下到休息室找我。”
裴承毅到了休息室后不久,袁晨皓就带着一台掌上计算机赶了过来。
虽然把重点放在了东线战场上,但是考虑到巴军的实际战斗力,以及进攻克什米尔蛮控区的意愿,裴承毅留了一手,把61、62与66军派了过去。3个军中,只有66军是标准重装军,61军与62军在2032年的现代化改编中,按照战略反应部队的标准组建,作战能力与77军相当。
看上去,部署在西线战场上的部队并不多。
关键问题不是部队多寡,而是基础条件能否支持部队作战。
与东线战场相比,西线战场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不到位。虽然共和国在大西阿里地区的南部地区,也就是象泉河沿岸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空军基地就有5座(门士、曲龙、东波、香孜与曲松);还从门士引出了一条通往札达、最终到达曲松,贯通整个札达地区的铁路直线;铁路沿线修建了数十条通往各处军事基地的高等级公路,到2035年初,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1500千米。但是受喜马拉雅山的阻隔,阿里南部地区的军事基地对作战行动的帮助不是很大,重型部队仍然得依靠地面道路网机动,而该地区并没有通往蛮度西北地区的铁路与公路线,地面作战仍然得依靠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问题就在这里,克什米尔巴控区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巴基斯坦并不重视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比如克什米尔地区本来就很偏僻,人口密度不高,城镇不多,投入巨额资金修建铁路与公路的经济意义并不大;修建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也存在严重的战略安全隐患,因为发达的交通体系同样可以为敌国进攻提供便利。
到2035年初,巴基斯坦用了20年的时间,只修通了由伊斯兰堡通往斯利纳加的高等级公路,克什米尔巴控区内公路通车里程不到2000千米,除了经红其拉甫口岸通往巴基斯坦的战略大通道之外,只有一条从列城出发、经喀喇昆仑山口、连接到新西公路线上的低等级公路。
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没有用。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不是20世纪60年代的那场战争,充当主力的不是靠双脚机动的步兵,而是靠轮子机动的机械化部队。在交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部队很难在战场上发挥应有作用。
从这也能看出,裴承毅在西线部署3个军的根本意图。
66军是重装军,装甲力量十分强大,战斗力顶得上巴军5个装甲师。如果巴军无法在克什米尔地区取得突破,甚至被蛮军击溃,66军就将从战略通道进入巴基斯坦,参加克什米尔地区的地面战斗,甚至帮助巴军攻打克什米尔南部地区。以克什米尔地区的道路交通情况,为了支援66军作战,共和国必须动员200架战术运输机,并且在沿途修建多处能够供战术运输机起降的野战机场。66军打开通往蛮度西北地区的大门之后,再以空运的方式将2个战略反应军投入战场,实施纵深进攻。只要能够占领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比如从拉合尔到阿姆利则的铁路线,就能投入更多的地面作战部队。此时,增援部队不一定需要由陆路前往战场,可以由海路前往巴基斯坦南部港口,然后利用巴基斯坦的铁路向前线机动,从而大大降低后勤保障难度。
3个军的兵力不算多,却足以改变战场态势。
西北地区是蛮度的心脏地区,是蛮度人口最密集、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更是首都新德里的屏障。为了守住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巩固首都防御圈,蛮军在克什米尔南部地区部署了大约30个师的地面部队、其中装甲师在10个以上,在第二道防线上部署了25个师、其中7个是装甲师。作为进攻一方,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北部地区部署了大约20个师、其中只有8个装甲师,巴基斯坦还在拉合尔地区部署了12个师、其中4个是装甲师。双方的兵力对比并不平衡,就算巴基斯坦陆军的战斗力并不差,其主战装备非常先进,比如从共和国引进的dz-21p(p是巴基斯坦的代号,具体性能相当于dz-21c)主战坦克就比蛮度的所有主战坦克都要先进。炮兵方面,巴基斯坦在2032年从共和国引进了12套轨道电磁炮系统,组建了12个远程炮兵营(与共和国陆军的轨道电磁炮系统相比,出售给巴基斯坦的轨道电磁炮的输出能量降低了30%,射程也降低到200千米以内,为其配备的电力供应装置只能同时为18门电磁炮提供电能,因此炮兵营的规模缩减了25%)。其他主战武器上,巴基斯坦更是全面领先。
如果不是拥有装备技术上的优势,巴基斯坦不可能在克什米尔地区占据主动权。
关键问题是,巴基斯坦陆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御,而不是进攻。从综合国力上看,巴基斯坦远不如蛮度,即便得到了共和国的全力支持,也不大可能在全面战争中击败蛮度,更不可能主动发起进攻。
按照裴承毅的估计,巴基斯坦陆军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这也正是裴承毅最大的担忧。
“66军现在在哪?”
“刚刚从叶城出发,预计两天后通过红其拉甫口岸。”
裴承毅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联系蹇柄彪少将,让他军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三十六小时内进入巴基斯坦。”
“提前参战?”
“我会联系巴军总参谋长,66军到达巴基斯坦后不会立即参战。”裴承毅掏出香烟,先给袁晨皓点上了一根,“我已经与巴军总参谋长说好了,巴军将在明天凌晨发起进攻。虽然巴军的准备非常充分,但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巴军的进攻不会过于积极,甚至不会在我们完成东线进攻之前取得实质性进展。拖下去的话,对我们非常不利。西里古里的战斗最多打上二十四小时,随后我们将进军蛮度东部地区。东线上的战斗很有可能在一周之内完成。如果到时候巴军没有打开局面,我们就得自己动手。先让66军进入巴基斯坦,做好准备,免得浪费时间。”
“这样的话,最好对西线进攻计划做出调整。”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肯定要调整,还得让61军与62军尽快进入战斗状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打赢东线上的战斗,然后才能对付西线上的敌人。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巴军身上。”
“还得向总参谋部报告,免得引来麻烦。”
“等我们调整了作战计划后再说,到时候让项总帮我们处理。”
见到裴承毅明白他的意思,袁晨皓没再多说。
调整作战计划的最大麻烦不是来自总参谋部,而是元首府。毕竟与巴军协同作战是元首订下的战略,现在裴承毅打算抛开巴军单干,首先就得过元首那一关。裴承毅没有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而是把问题踢给了项铤辉,表明这个问题并不严重。说白了,元首关心的不是如何打败敌人,而是能不能打败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