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糊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节 试探,民国投机者,有时糊涂,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应钦与庄继华无仇无怨,他不愿意得罪庄继华,因此提醒;王柏龄则是赤膊上阵,蒋介石可以不在意王柏龄的中伤,但何应钦的话他不能不留心。何应钦无论是在黄埔军校总教官的位置上还是在教导团团长的位置上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军事才干和组织能力,其政治眼光也颇为不凡,处事谨慎,已经成为黄埔系的核心人物,如果他都对庄继华表现出忌惮,说明庄继华已经对很多人产生了威胁,何应钦很可能是代表某些人提出来的。
作为一个团体的首脑,蒋介石必须注意团体内部的平衡,资历这个东西有时很轻,有时却很重;很多一期的教官还是小小的连长营长或中尉上尉,庄继华就已经是中校了,如果升为旅长,那么很快就能成为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位将级军官。距离他毕业也才不过一年的时间,如此快速的上位,在历史中也少见,上一个或许是号称用八百骑纵横天下的霍去病;这会打破团体内部的平衡。
另一方面庄继华最近的表现也让蒋介石颇为担心,王柏龄所说的支持农会的事情,蒋介石不是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庄继华回来的第二天他就知道了,当时他没在意,一则因为当时廖案初发,正是紧张之时,另外他也没在意,支持工农嘛,他在潮也做过,不过现在看来,庄继华难免有擅作主张的嫌疑,如果往深了追究。那就严重了。
王柏龄走后,蒋介石感到这事不好处理,既不能处理重了,又要让庄继华吸取教训;重了,有可能把他打跑了;轻了,以蒋介石地了解,庄继华肯定不会往心里去。这个度不好掌握,契机也没出现,蒋介石一时没想好。只好先放放再说。
廖案之后,份子纷纷离惠,以汪蒋合作为核心的左派牢牢掌握政权,这一切让鲍罗廷对前途充满信心。他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充满乐观情绪,建议加强与国民政府合作,并且正式向共产国际建议在中国招收一批青年去莫斯科,为革命发展培养干部。共产国际回信接受了他的建议。同意在莫斯科建立一间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学校,培养中国革命的干部;同时提醒他要注意协调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中国工人的力量还很薄弱,中国革命目前还是要以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为主。在这个革命中国民党应该成为革命地主要力量,共产党应该接受国民党的领导,共产党员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国民党作决定。要团结国民党中的左派。必要时可以作出一些让步。
共产国际的来信让鲍罗廷很受鼓舞,他立刻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向汪精卫和蒋介石通报了共产国际地决定。这个会议是廖案结束后,国民党中央为准备东征和处置胡汉民而召开的。汪精卫大为兴奋,他认为这是苏俄对他作为国民党领袖的承认,他委婉的询问鲍罗廷国民党加入第三国际地可能性,鲍罗廷闻听不由一愣,他没想到汪精卫居然会有这种想法,在他这一愣之间,蒋介石插话表示支持,认为国民革命是也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与第三国际反对帝国主义的方针是相符合的。
蒋介石地表态让鲍罗廷感到他很难立刻拒绝,如果他这样作了,将会影响他与汪蒋现在的融洽关系,于是推托说,他只是共产国际的代表,对于这个事情他无法作出决定,不过他支持汪精卫地主张,建议汪精卫直接向共产国际提出。
“我看这样很好,兆铭兄,胡展堂马上就要去莫斯科,可以让他当面交给国际地领导人。”蒋介石提醒汪精卫。
胡汉民涉及廖案,可是最终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胡汉民曾经参与阴谋,而汪精卫也替他分辩,认为他应该只负政治上地责任,言下之意就是对他的处置也应该是政治上地,建议胡汉民去苏俄考察,这个提议得到包括谭延恺、朱培德在内的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
“我看还是先以私人名义问问,如果可行,我们再正式提出,这样更稳妥些。”谭延恺手抚长须提议。
老成谋国之言,与会者自然赞同。如果贸贸然提议加入,最后被拒绝,国民党的脸可就丢大了。当然写信的自然是由汪精卫来作。
对于选派学生去莫斯科的提议很快获得一致通过,并确定了由汪精卫、谭延恺、古应芬为主的招生委员会。
随后蒋介石正式提出整编全军,取消所有带地方色彩的不对称号,一律改称国民革命军,各部队按照党军范式进行整编。
蒋介石的提议一出笼会场顿时沉默,提到整编熊克武心中滋味最是复杂,他现在虽然还是中央委
是手里的兵却没有了,其他人自然也看到川军整编的反对吧,可蒋介石现在正在势头上,若直接反对,被他当作靶子,成为许崇智第二也不是不可能。
蒋介石见大家不说话,便抛出准备的策略:“我还有个提议,国民政府目前只有外交部和财政部,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军事工作将是国民政府的重心,因此对军队的建设不能有丝毫放松,我建议成立军政部,同时推荐熊锦帆同志担任部长。”
蒋介石此举让众人大出意外,熊克武也感到意外,他原以为自己不可能再入军旅,却没想到蒋介石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推荐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