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壮志凌云,催泪系导演,天下小黑,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得不说,从这方面来说,首映礼的确是宣传电影的一大利器,至少,如果你只是电影首映,媒体报道肯定不会那么主动,但是首映礼,各路大佬,明星云集,媒体自然会自发地报道这些。</p>
也从侧面宣传了电影。</p>
很快地,整个能容纳三千人的礼堂就座无虚席。</p>
作为东家,李易自然还是要出场说两句的。</p>
可他一出场,大家鼓掌之后,却只留下了几句话:“我就不多说了,在我看来任何类型的影片,从来都不是真的被观众抛弃了,武侠片也不外如是,大家直接看电影吧!”</p>
然后?没有然后了!</p>
大厅里面灯光熄灭,大银幕亮了起来。</p>
依然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的“李易导演作品”!</p>
出现在大银幕上的第一幕,就是黑旗军的旗帜在狂风之中烈烈作响。</p>
比起原版的阵容,李易的这个版本,黑旗军的旗帜更多,造型也更加贴合历史真实的黑旗军旗帜。</p>
一卷卷轴束着红花,高悬在帆杆上。</p>
舞狮在舞狮者的演绎下,眼睛灵动地眨动着。</p>
舞龙舞狮,可以说是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一个特色,因为黄飞鸿被称作粤东十虎之一,舞龙舞狮本就是粤东民间流传多年的风俗。</p>
镜头一晃而过,高台上,一名官员高坐,他身坐着的正是赵千饰演的黄飞鸿。</p>
舞狮很快地到了摘红的时候。</p>
可是就在舞师即将摘下红轴的时候,鞭炮声响起,却让不远处的洋人军舰上的兵丁以为是枪声。</p>
枪声响起,舞狮的人被打了个踉跄,顿时从绳子上摔了下来。</p>
眼看狮头就要落下,黄飞鸿一个飞身悬绳飞扑,接下了狮头。</p>
因为在粤东的习俗里面,舞狮摘红的时候,狮头不能朝天,但是更不能落地。</p>
黄飞鸿在这里一展身手,成功的摘下了红轴,丢给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将军!</p>
红轴被高瘦的刘永福将军展开,他和黄飞鸿一人一边,只见一条红轴上书:“壮志凌云”,另外一条红轴上书:“侠气冲天”!</p>
镜头切换,却是望眼镜的场景,只见整个粤东海面上,停满了外国的军舰!</p>
“黄飞鸿你看看,现在西洋战舰都满满地停进了我们的港口,港岛给了鹰国,澳岛给了葡国,白熊占领了雪地,连自己的祖地都保不住了,还派我刘永福去安南,到人家的地方去跟法兰西交战!”</p>
说着刘永福长叹一声转身看着不远处船舰上挂着的牌匾道:“安南人见了我这吾土吾民的牌匾,会怎么想呢?”</p>
“来人呐,摘下它!”刘永福让人摘下了那个牌匾。</p>
“慢着,刘大人,现在朝廷朝令夕改,说不定你很快就会调回来!”黄飞鸿说道。</p>
“现在朝廷是非多,派我去打仗又嫌我兵力多,我走了之后,这帮水师跟了我这么久,一定会被解散,黄飞鸿你是我们黑旗军教头,你收编他们做民团继续操练,一旦有强敌打来,他们就可以保家卫国!”</p>
听到刘永福的话,水兵们都纷纷跪地请求黄飞鸿收下他们。</p>
其实这里也是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正值,黑旗军被派往安南作战时期,黄飞鸿是黑旗军教头,为了避免水兵被解散,刘永福让黄飞鸿收编他们进民团,以待不时之需!</p>
黄飞鸿答应了下来,随后,刘永福将一把纸扇递给黄飞鸿。</p>
上面写着各种清廷签下的不平等条约。</p>
“见扇如见人,希望我回来的时候,这个条约已经一笔勾销!”刘永福说道。</p>
只是看到这一幕,影院内的很多观众都忍不住叹气。</p>
因为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刘永福虽然后来回来了,可是他的愿望却哪怕是在他这一生都没有能够实现。</p>
黄飞鸿展开纸扇,镜头转换,阳光下海面上海浪汹涌。</p>
夕阳残照,海风急,浪潮起,绣有保家卫国四个大字的黑白旗帜迎风飘扬,黄飞鸿带着民团排出阵列练拳习武,此时《男儿当自强》的旋律开始。这可以说是全片最激动人心,并使人奋发向上的场景,虽然民团的人一个个的肋骨都露出来了,可是仍旧贫贱未移,强身健骨,保家卫国。如若每个国人都能这样自强不息,谁又能断定眼前的太阳不是即将升起的朝阳呢?正如歌词中唱到的:“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p>
“这个画面,太壮观了,我记得《一刀倾城》里面也有类似的画面!”</p>
“不过《一刀倾城》里面可没有这么雄壮热血的歌曲伴奏啊!”</p>
“而且地方不一样,感觉狗导演真的把这个场面拍活了!”</p>
“是啊,或许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多的自强不息的先辈们,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p>
过了这个场面,电影很快地进入了正题。</p>
率先出现的是集市的群像,可以看到洋人兵丁招摇过市,也可以看到茶楼里面人声鼎沸,茶楼另外一面,几个曼妙女郎手摇着宫扇向下看。</p>
一队清廷兵丁押着带着刑枷的囚犯走过,还有来自不同国度的外国人,以及传教的传教士。</p>
粤东最为最早开埠的地方之一,这里可以说是西方文化最早进入的地方之一,也为这部影片的主题之一,中西文化的对碰埋下了伏笔。</p>
有意思的是,底下的洋人传教士高唱着赞美诗,茶楼上的卖艺的国人,见了,一个个都纷纷开始拉起了二胡,拨动了乐器,试图用这种方式盖过这群人的声音。</p>
这一幕虽然看起来有趣,但是却是实打实的反应了此时此刻这里的民众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的心态。</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