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阁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6章 哪来的底气(2/2),超级农业强国,凌烟阁阁老,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人曾向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提问:“如果再生为人,你愿意生在哪个国家?”
汤因比思索片刻回答说:“我愿意生在中国。”他以历史学家的眼光给出了审慎的理由:“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前,萨尔曼对于这句话一直没有太大的感触,但现在,他有些理解这句话了。
中国对于阿拉鄯沙漠区的治理开发在国际上都反响巨大,但如果真的达成了目标,意味着中国的沙漠将会越来越少。
就在此时此刻,或许不仅阿拉鄯沙漠区,还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沙漠,正在被“悄悄”的消灭。从全球沙漠最多的国家,到将成沙漠最少的国家,每一天中国都在慢慢的进步和创造奇迹。
只有矫情的欧美发达国家,才会为了开发沙漠是好是坏而争论不休。
同为后起国家,沙特农业部的萨尔曼深谙“落后者就要尽力拓展民族生存空间”的道理。
都知道中东地区气候炎热,不适合农业发展,很多人印象中,中东地区只有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做得不错,殊不知,沙特在沙漠农业的开发上,也是个“狠角色”。
正所谓没有农业这一重要的基础,上层建筑就无法建设。
千百年来,就是因为缺少农业基础,阿拉伯半岛上始终未能建立起现代化的国家,半岛上的吃瓜群众看着外部世界的巨变,还是继续吃椰枣,饮驼奶,水源与草场依旧稀缺——直到沙特被“石油”这个大礼包砸中。
坐拥全世界最高石油产量的沙特有钱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钱。“壕起来”的沙特,不仅沉浸于买买买,还把眼光投向了绿洲和谷地,希望通过海水淡化、抽取绿洲地下水和收集雨水来解决农业水资源的问题。
他们成功了,但也失败了。
沙特凭借着中枢灌溉系统,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沙漠中缔造了壮观的“麦田怪圈”。沙特也一度完成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甚至进入出口小麦大国行列。
但大自然告诉了沙特人一个真理——如果你不能开挂,就算你是“壕无人性”,也无法逆天而行。
在全国大部为沙漠和荒漠高原,没有一条河流、没有一处湖泊的沙特,大部分的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疯狂的地下水抽取,引起了海水的入侵与地面沉降,也让沙特人明白了,他们发展的本质上是基于石油工业的沙漠农业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沙特本土生产的粮食还不到五分之一,其余均是进口。一个在中东地区“化沙漠为良田”的神话自此夭折。
然而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诱惑实在太大,但凡有一丝可能发展农业的国家,都不会将这个战略领域拱手让于他国,对于沙特来说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的阿拉鄯沙漠开发工程引起巨大争议的时候,沙特方面就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两把刷子,中国人怎么敢大动干戈?没准中国人掌握了沙漠开发的一种新模式?
所以萨尔曼来了,带着在中国寻找到驯服“沙魔”秘诀的希望而来。
哪怕这模式可能不太符合沙特人的观感。
……
“在沙中建起黄金屋,让沙中再生千钟粟,盼沙中车马多如簇!”
一条硕大的条幅,在嘉谷风电场建设基地上飘扬,充分让人体会到施工团队的目标。
“齐董,这就是嘉谷风电场三期的选址了。计划安装风机数量是98台,装机规模将达200MW,年发电量约6亿度。完工后,这将是国内最大的风电场之一。”陪同齐政和萨尔曼参观的,是承建嘉谷风电场的国电集团的戴总工程师。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其实不仅仅是要先修路,就如今这个时代,缺什么都可以忍受,缺电是绝对不可以忍受的。
所以沙漠开发工程的两大重点,就是修路和通电。
从齐政的角度来看,他当然是希望风电场“一日建成”,但另一方面又提醒戴总工道:“最近沙漠里高温与暴雨天气并行,能保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