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十一月的风(下)
施特劳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1章 十一月的风(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施特劳斯,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即便是从友好交流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他这样的观点也意味着一系列值得强调的地方,这其中不仅包括想要理解《论诗术》就得更为广泛地涉猎亚里士多德,更是明明白白的绷紧了亚里士多德与卢梭之间的张力:古今之争的张力。
根据原本的历史记载,11年后,他在这方面的认识被他写进了一部叫做汉堡剧评的著作之中。《汉堡剧评》挑明了古今之争的问题。在《汉堡剧评》中人们可以看到,莱辛很少提到卢梭,却大谈亚里士多德,同时,莱辛已经从推崇法国戏剧转向了推崇莎士比亚。
其实站在海宁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面向大众的戏剧所带来的所谓教育作用,只不过是一群笔杆子在为自己的脸上贴金而已。坦白的讲,这种教育的成果是十分有限的,这种教育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这种教育除了满足作者的虚荣心之外一无是处。
即便是面对启蒙思想的几位重量级人物,海宁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这种观点。悲剧之所以会被他们认为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主要是因为其强烈的情感冲击经常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谈资。而这对他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判断,重塑了他们的价值观,事实上人们的价值观一直都是在变化的,他们生下来或许差不多,但此后因为不同的经历而有了不同的演化,甚至在dna里就相克的相应的演化逻辑,也就是在不同的年龄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价值体系,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大了。
你们看看“长大了”这样的词汇有多么的简单明了,就可以知道他们探讨的问题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虽然前者是一种长时间的变化,而后者是短时间内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而且后者更考验人们的心理状态,但是归根到底,后者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只不过是前者进程当中的一个偶然事件罢了。坦率的讲,没有适度的证据表明这样的偶然事件可以在根本上否定dna对人类性格成长的重要作用。换而言之,人们即便是看到了悲剧,甚至悲剧就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不见得就会出现什么让人欣慰的成长。
这么梳理一遍的话,所谓悲剧对于人们成长的教育作用,就完全可以视之为一番空谈了。
当然,能够从空谈当中缔造出启蒙思想的真谛,这也算是他们见微知著,甚至是我们有所顾及的地方,这一点并非自我否定,而是要怀揣着质疑去审视启蒙思想与后来的欧洲发展之间的关系,毕竟在事实面前,我们的这些大言不惭的论断,都已经被近代清朝的表现给打的找不着北。所以还穿上一颗紧身的心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正是海宁为什么一直留着欧洲作为自己灵感源头的原因,因为古老的东亚某国并不仅仅是因为晚清的无能才走向衰落的。这其中积攒的各种弊病早就已经出现,即便海宁穿越到了十八事迹也不敢保证面对的神州大陆就是完全健康的。
那么,为什么这番空谈还能够让欧洲崛起。
推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一个是欧洲崛起与这番空谈无关,而是与当时也在进行了工业革命有关。就算思想的解放,在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毕竟他催生了工人阶级的反抗精神,也催生了学者们挑战固有权威的反抗精神,但不能不强调的一点是,思想解放的内容其实有很多种,其中未必就包括这番空谈,这也就意味着,他确实可能就是没有用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这番空谈中,更加细微而又不可触摸的领域发挥了作用,粗疏的东亚文明所养育出来的作者根本无法窥伺其中的奥妙。考虑到近代史现实依据依旧赫然在目,所以轻易的狂妄自大在此处并不可取。
不过不管怎么说,海宁都尊重这群人们的探讨。相比来说,在宾夕法尼亚发生了那一系列事情对于他来说已经是糟透了,他已经彻底放弃了那个看上去值得观察的地方。如今他更重视的反而是南亚和东南亚的某些文明国度,这些国家在未来也将经历殖民者们的威胁,他们的反应和策略,虽然不一定能够给海宁带来什么启发,但比起宾夕法尼亚的状况来说,他们更接近海宁一直想要拯救的神州大陆。
不过,拯救的方法还要从欧洲借取,要不然就要从环球集团内部来酝酿出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后者,但保留前者的活跃,对于环球集团本身都是有好处的,更何况对于神州来说。
虽然乾隆皇帝仍然在坚持着他的胜势学说,但环球集团非常清楚,那位可怜的皇帝陛下只不过是在粉饰门面罢了。虽然国家承平无事,而且对外战争接连取得胜利,但普通的百姓依旧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这和200多年之后的盛世根本没法比。
所以神州大陆其实已经病入膏肓,海宁的环球集团既然拥有着极高的活力,那自然在地位上更容易成为他拯救这块大陆的资本。
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海宁仍然在乾隆皇帝的重点防范列表当中。所以有许多事情他仍然只能在暗地里谋划,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在倭国的各种准备。
倭国的野心他是知道的,所以它在拯救神州大陆的计划当中只能扮演着陪衬的角色。具体来讲,他们是苦力,是后勤补给策略当中最重要的苦力。
海宁这次来的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忽悠他们的征夷大将军加入自己的移民计划当中。而他们的移民目的地也不是环球集团此前重点经营的地区,而是散落在太平洋上的那些小岛。
随着环球集团在澳洲的经营逐渐进入丰收的果实,海宁的母爪也开始逐渐伸向并不算遥远的大洋洲各岛。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并非这些岛屿上有什么值得他在意的矿产,而是他希望将这些岛屿转变成他进入南美洲的跳板。
既然是跳板,那么就只是一些简单的中转基地而已,像这样的基地,生活条件肯定是非常艰苦的。但海宁知道,倭国岛民向来喜欢学习宗主国的作风,在吃苦耐劳方面,他们也是多多少少学到了一些皮毛的,所以这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最为适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