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地官赦罪日见闻·续【日常】
蜗牛攀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地官赦罪日见闻·续【日常】,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蜗牛攀岩,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世间场面最大的活动莫过于——
过节。
有三个跟佛家关系紧密,从寺内发展到寺外的节日,在唐朝长安差不多已经达到全民参与的地步,分别是四月初八佛诞节、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十二月初八佛成道节,也就是所谓腊八节。
不过,其中最有华夏特色的应当是七月十五,俗世称其为中元节,道家称之为地官赦罪日。
早在东汉末期,道宫内就已经尊奉天官紫薇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七月十五被正式定为节气。
而佛教作为外来教派,根本没有相关说法,为了能够传教,就立刻跟风起来,内涵也照抄道门——
为亡故亲人祈福赦罪,准备供奉喂饱阴间恶鬼,使先祖灵魂免于遭罪,同时也告诉祖宗,家里今年收成如何、添了多少人。
由于和尚经常给予百姓小恩小惠,不断发展信徒,道家则走上层路线,门槛高,讲究缘分之类。
因此,在这一天各大道观比较清净,就是设置斋醮表达对清虚大帝的礼敬,跟善信一起喝杯清茶之类。
佛寺则异常热闹,连小沙弥都无法清闲,必须跟着师父一起在外面迎客。
说实话,孟凡还是比较好奇佛家这个外来户到底会怎么搞,一缕神魂飞上高空俯瞰,看到了很多贡物堆,比如幡花、灯烛、衣裳、水果、点心、素菜之类,悉数装入一个个大盆。
毕竟名为盂兰盆节,确实是一个个盆子,至于盂兰这个迥异于汉家文化的词汇,则是舶来品,用民国那时候的话讲洋玩意儿。
过去在港岛世界,跟那位圆通大师闲谈时聊过,一个约莫在南北朝形成的音译词,本意为倒悬,指鬼魂在阴间受苦煎熬的苦痛感觉。
【七月十五日,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换而言之,就是把你最好的东西,不局限吃喝,蜡烛、香油皆可,甚至衣服和床上用品,也是来者不拒,全部放在盆子里,送到寺庙里给高僧们享用。
如果这么做了,你家因生前罪孽而在地狱受苦的先人就可以超脱。
嗯……总感觉有种骗吃骗喝的意味在,但存有仙佛的世界,和尚们应当是收钱办事的,至少孟凡面前这家寺庙,法眼确实有看到有佛陀虚影在享受香火。
「明天长安各家寺庙会安排俗讲,以前还觉得挺有意思,现在就感觉也没什么。」李令月认真道。
「若是导人向善,听听也没什么。」
孟凡回答。
太史局有人提过这事,那位楼观道同修对佛门的厌恶,简直是不加掩饰,这般形容——
贼秃借着偷来的节气,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第二天整顿仪容,穿好法衣,聚集到他们佛堂前的园子里,开始表演猴戏目连救母。…
「我记得不远处有一家寺庙,今日也举办俗讲,郎君要进去看看吗?」
上官婉儿好奇道。
由于出门前特意换下道袍,又没有修持酆都黑律,倒也没有太多限制,别自己脑残,非要欺师灭祖加入就好。
「那就去见识一番吧。」
略作思索,孟凡回答。
事实上,他并非那种喜欢一棍子打死的道士,部分高僧也确实值得敬重。
而历史上为何屡屡灭佛的原因,孟道长有所了解,北宋真宗之前大和尚随意搞三俗,根本没修行的样子,还喜欢兼并土地,利用身份便利,不向朝廷纳税,肥了自己、肥了佛陀金身。
一旦国家遭到外族侵犯,和尚个个不打仗,全部闭门念经,坐看战乱爆发,要是行走世间看到种种悲剧,最多低
头诵念阿弥陀佛,宣一声佛号,半点血性都没有。
现如今,唐朝尚未衰落,尊重该教不假,但严格限制民众抛家弃子遁入空门,避免朝廷财政入不敷出。
同时,一些德高望重老和尚会严格约束门下,督促后辈钻研佛法、大慈大悲,并不吃信众的白食,自己也会开垦种地,实现自给自足,并施粥、施饭。
由于长期居于宫内,像是被锁住一样,上官婉儿放松下来以后,开始对各种事物好奇,希望亲自看一看。
当来到一座恢宏气派的寺庙门前,一行三人遇到了浩荡「送盆官人」。
皇家气派不同于常人,装供奉的大盆子金镶点翠,铸造装饰再加上里面供奉的珍宝花果,少说得花费百万钱。
队伍里放置两副神座,即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周围被幡节、龙伞、帝冕、龙袍簇拥着,庙号则写在龙纹大旗上。
就这样,一路从皇宫里抬出,仪仗威严,文武百官都得立在光顺门相送,敲锣打鼓送到寺里,短暂陈设一天,接受各种法事。
今上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下旨修建的慈恩寺,同样有着高规格仪仗。
而天后生母杨氏,因笃信佛教,所以今日承办佛事的寺庙,亦心里乐开了花……
孟凡其实也曾有机会大赚一笔,但他没要,毕竟抱云观就自己一人,搞不来锣鼓喧天的场面,也觉得完全没必要,劳民伤财。
如今这盂兰盆节,已经被佛家搞得不伦不类,行香拜佛是个人自由,没必要进行指责,但攀比就不对了。
用供盆暗自较劲!
对标地官赦罪日的盂兰盆节,所宣扬的就是竭尽所能去供奉,让高僧们吃饱喝好,如此方可减轻祖宗罪孽。
而你一个四品官所捐,竟不如五品官多,莫非不孝顺?
不孝!
那当什么官?
谁给寺庙送的东西多,谁就孝顺,谁就有面子,谁就能扬名。
类似于后世去寺庙烧香,九十九套餐、九百九十九套餐、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套餐………
和尚不断暗示香客越贵越好,佛渡有元人。
最关健之处在于,历朝历代将这个跟孝道连在了一起,自下至上,攀比成风,宁可自己吃不上饭饿死,也得想办法往寺庙里送。
至于真饿死了……
问题不大!
佛家宣扬,今世本就是为受苦而来,各位善男信女这般虔诚,死掉也是好事,下辈子一定享受福报。
「下次得上书朝廷,禁止此等铺张之举,三根香即可,心诚则灵。」
中元节都不忘谏言,孟道长真没白吃国家禄米,而且他还觉得,厚葬之风也需要打压一下。
太史局不少同僚经常说,这种风气如今又兴盛起来了,早在太宗贞观年间就有此论
虽然为亲人送终的各种做法,已经详细地写在各种礼仪法典中,失礼违法的后果,刑罚上规定的也很清楚。但一些人还是以厚葬来奉终,以建筑高坟来行孝,为死者准备的衣衾棺淳极尽奢华。
民间一些贫因者,为了厚葬甚至不惜倾家荡产,这种做法实在是徒伤教义,无益泉壤,为害太深了,以后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禁止。
那时候,唐朝建立伊始,百废待兴,丧葬上就沿袭隋朝,有铺张奢侈的苗头,但却及时被朝廷止住。
但到了今上,随着经济恢复与发展,厚葬之风再度盛行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