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涅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五章 俄使馆的前世今生(上),莫斯科的浪漫故事,薇涅拉,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被安置在东直门内,康熙皇帝把他们编入军队,隶属镶黄旗,称为“俄罗斯队”。
这些战俘与中国官兵一样得到国家的住房、领取生活费和分到了耕地,单身汉还娶中国女人为妻,并将一座关帝庙划拨给他们作祈祷用。
司祭马克西姆?列昂季耶夫(他是在中国的第一位东正教司祭)将其改为小教堂,他一直在这里当神父直到1695年。
这时俄国得知了马克西姆神父的活动,得知他为战俘保持信仰所作的努力。俄国政府和宗教界人士对他们的命运很关心,俄国沙皇请求中国皇帝释放战俘,或允许他们在北京建立自己的教堂。
1696年马克西姆神父与从俄国来的神职人员一起建立了圣索菲亚教堂,它也被称为圣尼古拉教堂。
1700年6月18日彼得大帝下令建立驻北京传道团。
这是沙俄政府谈到组织传道团的第一个文件,它强调说,俄国人必须要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和风俗,这符合俄国在中国的政治和商业利益。于是俄国驻北京传道团从一开始就不仅成为东正教的中心,而且是俄国学者研究中国的中心。
俄罗斯驻华使馆的历史与俄国250多年前驻华传道团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期的中俄交往中,由于俄中两国没有外交关系,传道团的神职人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充当着俄国政府在中国的非正式代表。
此外,传道团对俄国人科学地研究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汉学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