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折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谁的治下更好?,我乃郑氏四代目,四联折圭,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跟诸多古代王朝一般,明郑对盐与铁也实行绝对的官营,禁止民间参与。
自从将大肚番国剿灭后,工部在西部海岸新建了数座盐场。
这些盐场刚刚建好没多久,人手严重不足,于是广东移民中的盐工根据意愿直接被补充进新建盐场中,重操旧业。
目前东宁的制盐采取的是这个时代世界上靠海国家都在用的工艺海水晒盐法。
具体的步骤是先在海边开挖一个个水池,&nbp;引海水注入其中。
方方正正的浅池排列成大片的盐田,通过阳光的暴晒,让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随着水分蒸发,盐的浓度逐渐加大,当水分蒸发到海水中的氯化钠达到饱和时,形成卤水,&nbp;再及时将卤水转移到结晶池中。
卤水在结晶池中继续蒸发,&nbp;原盐就会渐渐地沉积在池底,形成结晶,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采集得到粗盐,其实此时便可以吃了。
但粗盐中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许多官营盐场还会对粗盐继续加工,经过沉淀,将泥沙过滤除去,然后去水,最终得到细盐。
这个方法的缺点其实很显著。
一是环境要求,只能够在海边,二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土地,三是耗时过久,太阳暴晒蒸发水分需要时间,期间若碰见雨天就得重新再来,故而效率极低。
但即便如此,海水晒盐即便在后世也仍是主要的制盐方法,而更先进的电渗析法在后世都未完全普及,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就更不用妄想了,毕竟首先得有电才行。
但郑克臧并未放弃对制盐方法进行改良,&nbp;他心中早已有了改良的方案,&nbp;只是受制于条件还并未试过。
这改良方法还得从东宁的硝石不足说起,当初为了弥补硝石的不足,在李景的建议下,由朝廷出面向民间广泛的征集硝石。
郑克臧本来对此没报太大希望,结果发现从民间收上来的硝石数量还不少,当然离满足大军所需还远远不够,但增加了些储备总是好的。
民间藏着这么多的硝石并不是因为民众们要自制火药造反,硝石除了是制造火药的重要材料外,在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冰。
明明是火药的原料之一,但单独与水反应时却能迅速降温结冰,这让人不得不感慨化学反应的神奇。
而郑克臧想出提高盐田的效率便是从此处入手,太阳暴晒背后的原理无非就是蒸发水分,形成盐度高的卤水。
沿着这一思路,若是往盐田中放入硝石与水反应结冰,同样也可以将水去除,而且更快。
众所周知盐是无法结冰的,到时只需将结成冰的水打捞出来,留下的同样是盐度足够的卤水,&nbp;这样一来就可以省略最费时间的暴晒过程。
当然这硝石制盐的方法目前只是停留在郑克臧脑海中,究竟能否成功还有待实际验证。
同时,&nbp;这一方法虽然大大加快了制盐的效率但会相应地消耗硝石资源。
基本上可以说是以硝石换盐,这对目前缺乏硝石的东宁来说实在太过奢侈。
但根据工部的汇报,硝田之法实施的十分顺利,预计不久后便可以得到第一批硝石补充。
之后硝田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稳定的硝石,在不影响火药储备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提高制盐效率也并非不可以。
但这需要时间,现阶段肯定是不成的。
后续而来的广东移民并没能像最先到达的移民一样分到现成的良田,只能分散到屯垦点进行开垦。
在郑克臧的严令下,户部为进行屯垦的民众们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一应农具供应充足,甚至还给每个屯垦点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耕牛和驽马。
所有迁移的民众均逐步被妥善安置,郑克臧听着户部汇报的安置情况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起来。
但很快,右参政柯平求见郑克臧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在当初优待泉州移民时他便察觉不妥,但那次人数不多,他便没多说。
此次广东移民数量巨大,在郑克臧驱赶平埔番将良田免费分给民众时他就隐晦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并未引起郑克臧的重视。
随着迁移的进程稳步进行,柯平终于决定直接当面劝谏郑克臧。
“殿下可曾听过斗米养恩,石米养仇?”,在王城书房内,柯平面色严肃地看着郑克臧问道。
郑克臧点点头表示知道,用眼神示意柯平继续说。
“殿下不觉得朝廷对待广东的移民过于宽宥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