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不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四章:霞楼,臣亦为侠,百姓不缩,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拾也注意到自己的失态,强忍着怒气,咬牙切齿地问道:
“子张,真的不能再讲讲价吗?”
“那酒楼掌柜的态度很强硬,估计是上面的人要的这个价,他也没办法改变。”
唐拾低头沉吟了一会儿,觉得他现在应该没有能力和资格要求苏家让步。
“那咱们不能换个地方当酒楼吗?”
“可以。”
“……”
唐拾听到这个答案,又差点暴跳三尺。
“那你不早说!”
“唐公子,你先别激动,我话还没说完呢。”
苏仪一幅有恃无恐的样子,解释道:
“可以是可以,但咱们要做的是连锁酒楼,时间还是挺紧的,而且唐公子你又找了那么多朝中大臣参与,那这第一家要选个好地方当门面啊。
“庐郡苏家的那座酒楼位置好,面积很大,还是五层高楼,室内的装修也算是上乘,若是按照正常价格买下也得要两千余贯,虽然他们出价三千贯确实太贵了,但我以为,这是值得的。”
“不成不成。”
唐拾拉过苏仪,想要背对着那群聚众斗殴人士,却发现武赤行四人正在被朱艾压着打,不禁暗骂一声:男人的耻辱。
不过看那边乱成一团,应该听不到这边说话。
“子张,咱们还要跟庐郡苏家争商呢,这要是先让他们挣了咱们的钱,岂不是丢大人了。”
苏仪怪异地看了唐拾一眼,却并没有急着反驳,而是顺着唐拾的话,道:
“那唐公子的意思是……”
“咱们就找个便宜点的普通酒楼算了。”
“可那样不是更没面子吗?”
“哎,子张,此言差矣。”
唐拾摆摆手,继续道: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咱们酒楼的菜肯定会被食客热捧,就算在永安城外盖个小破房当酒楼,也会有人去吃。再说了……”
唐拾忽地站直身子,双手负在背后,笑道:
“你不觉得在一个普通酒楼里卖人间美味,颇有种得道高人返璞归真,隐于市井的感觉吗?”
唉,要是有阵风能吹起我的衣衫就好了——唐拾这样想道。
苏仪闻言,眼神复杂地看着唐拾,很想说一句:你不要瞎逼逼。
狗屁的返璞归真,狗屁的隐于市井!
你没弄到那么多钱买庐郡苏家的酒楼就直说嘛。
找那么多理由干嘛,我又不会笑话你。
考虑到将来的前途,苏仪觉得自己还是要拦一下唐拾。
“咳咳,唐公子,话虽如此,但是我还是觉得,必须得买庐郡苏家的酒楼,毕竟要想快速把名号打出去,传遍永安城,就一定要……”
还没等苏仪说完,唐拾就抬手打住。
“子张,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我了。”
“你明日就去再寻一个中上等的酒楼吧,价钱尽量压在一千五百贯以下。”
苏仪见唐拾铁了心不想买庐郡苏家的酒楼,略微有些失望,但又想到昨晚唐拾能提出“连锁”这个新奇的商业经营模式,其商业头脑定然不一般,心中必是有了其他打出酒楼名声的办法,便放弃继续劝告的念头,点头道:
“好吧,我明日再去寻一座,啊对了…”苏仪忽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唐公子,咱们酒楼的名字应该叫什么?”
唐拾闻言先是一愣,他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思考良久后,转身一指背后。
苏仪也转身看去,只见朱艾正洋洋得意地叉腰站着,而刚刚与她“切磋武艺”的武、吴、庄、曹四人,已经被朱艾击败,以各种奇怪的姿势瘫在地上,偶尔还抽搐一下。
至于欧阳、封、张三人,他们则面色惊恐地坐在地上,紧紧地抱在一起。
“啪!”
苏仪一拍手掌,道:
“公主楼?”
唐拾眼皮子一跳,心想你特娘的是怎么联想出来的,朱艾到底哪里像公主了,这场景不管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民间恶霸欺负了七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女吧。
苏仪看唐拾表情不对,知道自己定然是猜错了,继而问道:
“那是什么?”
唐拾手指稍微往上抬了抬,苏仪仰头看去。
西山顶上无云,即使太阳已经没入西山大半,却还能不受阻碍地射出漫天红霞,映红的不止那片天,也映红了唐拾的脸、唐拾的眼。
唐拾转头看向苏仪,微笑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就叫‘霞楼’,如何?”
苏仪机械地点点头,震惊道:
“唐公子,刚刚那句诗是你写的吗?”
自古以来,夕阳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都是悲情的、将尽的。
而唐拾刚刚讲的这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用一种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写出了即使天至黄昏,可夕阳仍旧是太阳,仍能幻化成霞,绮丽满天。
那扑面而来的大气豁达让苏仪浑身颤抖。
可唐拾却摇摇头道:
“不是我。”
“那是谁?”
“我也不知道。”
唐拾没说谎,他是真的不知道,这句诗是玄机子让他背的那上万首诗词里的一句,只是他刚刚看见漫天红霞,忽然想起来了而已。
当然,唐拾也知道这上万首诗词,首首都是可以千古流传的精品,他也问过玄机子这些诗是哪里来的,是不是玄机子自己写的。
玄机子却十分怪诞地说不是他写的,而是从河里淘的。
不过玄机子也立下一个规矩,每次唐拾讲出这些诗词的时候,被人问起作者,都不准说是自己写的,就算死也不能说。
唐拾问为什么,玄机子只是冷笑一声“你不配,我也不配”。
苏仪笑了笑,只以为唐拾是开着玩笑当谦虚,也不再多问,见天色已晚,便拱手告辞唐拾,离开了唐府。
一直到很多年后,苏仪随唐拾去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山顶上,见识到那场不为人知的失败,才知道这句诗来自哪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