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狮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二七章 知难而退,收个皇帝做小弟,青玉狮子,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吴浩的粮食,由淮东沿海至山东滨州宁海镇(黄河入海口所在地),两千多里的路;换装的河船,溯流而至东平,又是大好几百里的路,全程三千里路,无休止的出没风波,真心的不容易。
押粮的是王义深,不止押海路,而是一路押到东平府。
(王义深,原陈孝忠部下,红袄军的老人儿,山东的土著,人地两宜,相关详见第五十九章秋风起,淮东变)
后半段的路,单靠张氏兄弟,吴浩并不放心,尤其是,进了东平府境,并不代表就能进东平城。
黄河在东平城西十余里外流过,而东平城在重围之中,所以,还有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幸好,其一,围城半年,蒙古人也熬的两眼发黑,而东平城援军、饷道早绝,蒙古人的心多少也懈了,所以,侦巡不如头两个月那般严密了。
其二,木华黎“围三阙一”,“阙”的这一面,正正是北面。
木华黎从未做不计代价强攻的打算,逼反时全部后,更进一步打定了长围的主意;不过,此时,蒙古人的战争资源,还远不能同后来忽必烈围攻襄阳时相比,对于蒙古人来说,围上六、七个月,就算“长围”了。
(忽必烈可是围了襄阳六、七年,说到底,彼时,蒙古人已经消化了大半个中国,获得了取之不尽的战争资源,可以没完没了的同南宋耗下去;反观南宋,此消彼长,战争资源愈来愈少,愈来愈力不从心。)
“围三阙一”,给守军一线生机,一般来说,可以有效瓦解守军的固守的意志。
问题是,“阙”哪一面?
首先,不能是南面。
这是不消说的,金廷在南面,“阙”了南面,守军未必弃守,粮食和援军先进来了。
东平城南,就是梁山泊,地理太过复杂,如果撤围,没法子做到无死角的侦巡、监控。
其次,也不能是东面。
东平府位处山东西端,整个山东,都算东平府的腹地,山东的地方势力,譬如严实、,都在东平府的东面,虽说金对山东大部已失去了控制,但又怎晓得这班地方势力不会同山东行省勾连?毕竟,金还是他们的朝廷嘛!
再次,也无所谓西面。
东平城的西面就是黄河,天然设限,蒙古纲若弃城,往哪儿走也不会往西走——不过十余里路,蒙古铁骑一个冲刺就到了,干嘛呀?送过去好让你们将俺们都赶下河去?
所以,只能“阙”北面了。
但很显然,北面对于东平守军来说,吸引力不大,原因也简单:若往北走,想过河南,得绕一个大圈,金军的机动性,远不及蒙军,绕这个大圈子,随时有被蒙军截住的可能。
这一层,蒙古人也是晓得的,因此,几个月下来,对于北面的侦巡,不知不觉的就松懈下来了。
十数海船的粮食,在滨州宁海镇换装河船后,很按兵不动了些日子,确定了以上情形之后,方始启程,溯流而上。
在此之前,派人潜入围城,面见蒙古纲,确定了粮食入城的具体计划:
暗夜卸船,东平城不开城门,事先在北城墙根儿凿出几个仅容一架独轮车通过的小洞,到时候,粮食就从这几个小洞入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