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章 豆腐都富头富,草根选调生,我是老齐,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转眼之间,就到了农历的腊月,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鼻而来,不仅是赶集的时候人越来越多,就连不是赶集的日子,圩场上的人也比平时多了不少。
寒州的小年大都是在二十四过。“过了二十四,长工不管事。”这是寒州县的农村相传了上千年的风俗习惯。过了小年之后,这里的老百姓一般都不会再去做农事了,一家人都会围绕着如何过好年,来做各种各样的准备。
虽然还没有到县里规定的统一放过年假的时间,大历县公社考虑到过了小年后,公社干部到村里开展工作不是很方便,就做出规定,凡是家里是外县的,或者家里有事情要做的同志,过了小年之后,向主要领导请假经过批准后,就可以离开公社回家办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上班时间再回来。
钟国正和易大伟书记、艾旺骁主任请假之后,在农历二十五早晨七点半的时候,搭上了回老家的客车。
在平时,从寒州县到寒中县的客班车,一般坐车的人都不会满的。钟国正没有想到,一走上客班车才发现,车里早已经坐得满满的了,就连中间的过道也站了不止一个人。
他就这样站在过道上,摇摇晃晃的到了寒阳县汽车站,下了一大批人之后,才有了一个座位可坐。
钟国正刚刚坐下,就听到坐在前面的两个乘客在交谈过年的风俗习惯。
乘客甲:“二十四,扫房子,扫完房子送灶王。昨天过小年,其实事情蛮多的。”
“我们南方是二十四过小年,北方是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王爷的日期是不一样的,历史上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平民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送灶王爷。”乘客乙说道。
“是啊。过去过春节,就是从过小年送灶王爷开始的,过小年这一天的重要性,仅仅是比八月十五中秋节差那么一点点。那时候,在外面当官的、做生意的、读书的,都统统要在送灶王爷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乘客甲进一步说道。
“你还记得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吗?”乘客乙对乘客甲问道。
“记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乘客甲马上把诗背了出来。这令钟国正甚是惊讶。
“人们祭灶王时,都会说:‘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话,不说坏话,五谷杂粮都带来!’这是最喜欢说的。还有一句话就是:‘灶王爷本性张,骑着马,挎着筐,秫秸草料备停当,送你老人家回天上,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这些话都不能说错的。”乘客乙说道。
“送灶王爷是有典故的。”乘客甲说道,“传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张灶王爱管闲事,不管到谁家垒灶,碰到吵闹的媳妇他会劝,碰到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会去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寿终正寝时七十岁,这天恰好是过小年。张灶王是一家之主,他一去世,张家顿时乱了套。过去家里的事情都是听他的,现在他一去世,弟弟一直是写诗画画,从来没有管过家的事情。”
“之后,几个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逼无可奈何,整天愁眉苦脸。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在过小年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把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带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以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小年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没有想到这个办法还真的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
“这样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就逐渐地形成了小年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从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是啊。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都源于一些典故。其实,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作用而已。”乘客乙感叹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