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 倒拔垂杨柳?
西门扬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三十七 倒拔垂杨柳?,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西门扬舟,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泉陵学堂的农科学员,其学制通常为半年,学成之后回归地方参与农事指导。
有少部分品学兼优的学员会被留下来,作为农科的教员、研究员任用。
蓝田事情再忙也没有放弃农学推广,他要将自己掌握的现代农学知识,尽全力地传播给悟性高的研究员。
这些留下的人虽然隶属学堂,但是却由蓝田直接领导。
邓艾作为蓝田的关门弟子,在泉陵学院主要职责,就是联系和管理这群宝贵的农研员。
农研员根据农药品种、剂量的不同,在试验田中划出了十数个区域,分别在取药喷洒后编号,最后通过禾苗的长势记录结果。
最终什么农药的药效最适宜,是不是要再调整剂量,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观察和记录,最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选样。
这个时代没有科学仪器,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肉眼观察,并非朝夕就能见到结果。
遴选农药这么简单的事,本来交给邓艾办就可以,蓝田亲自来试验田,就是表明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农研员们记录不再用笨重的竹简,而是配发了泉陵造纸坊生产的粗糙纸张,经过裁剪后作书写之用。
造纸坊是蓝田从交州回零陵后筹建的,当时泉陵学堂的儒科的教员,反应千字文已经教完,如果要继续教学,就需补充新的教材。
蓝田顿时想到了‘半部论语治天下’,他打算给每名学员都配发教材,但是竹简笨重不利于传播,于是他决心开始造纸。
造纸虽然不能直接提高生产力,但对各种技术的传播记录,特别是儒学的传播有重大意义。
造纸术在这个时代已经成熟,但都是服务士族与宗室勋贵,由于产量低没有在世面上普及。
蓝田本着能自己造都不求人的想法,他在泉陵军工作坊附近选地建房,从学堂中挑选相关专业弟子到造纸坊工作,目前产出的纸张仅提供给泉陵学堂。
“给你们配发的纸记本好用吗?”蓝田指着邓艾怀中的小本问。
邓艾连忙点头,“太好用,拿着轻,还记得多”
蓝田召集农研员欣慰地鼓励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你们有了便捷的纸记本,一定记得多观察多记多写。
大家掌握作物的生长规律后,要大胆的尝试小心谨慎的求证,无论是防治病虫害、培育增产的粮种还是嫁接新品种。
将来咱们编撰一本农科全书,你等不但能够青史留名,而且还可以惠及子孙后代。”
青史留名、著书立说,哪是这些穷出身之人敢想的?但这话出自于蓝田之口,他们眼中又满含希望。
“先生,我们真的可以青史留名吗?”一个农研员疑惑地问。
蓝田十分肯定地说“当然可以,无论是谁做了贡献,将来农科全书上必定有他的名字,我向你保证。”
农研员们听后人人欢喜,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每个人的积极性都高涨。
看着农研员的热情溢满试验田,高顺忍不住感慨“先生把纸张制成书本、制成记录用的本子,当真比竹简强万倍。”
“要是当初《尉缭子》用纸书记载,伯平就不用辛苦推小车给我送”蓝田笑着说。
高顺笑着说“先生说的是,您不是单纯为了学堂,就开设造纸坊吧?”
“当然不会,这纸还有大用,以后你就知道其中奥妙。”蓝田神秘地说。
高顺在临武县娶妻生子,蓝田看着他和邓艾想起新邓庄,自言自语地说“有一段日子没去桂阳,也不知小李子他们过得怎么样。”
“先生要不要去桂阳巡视一番?”高顺追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