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十章
霜拂剑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第十章,和离后我成了将军夫人(穿书),霜拂剑花,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舒宜一回府,也听说了闻岱的事。
他两者都没有选,而是上书一封,称自己与前妻朱氏失散,便是夫妻缘浅。他曾几次派人回居雁关寻找家人,只找回儿子和母亲,却一直没有朱氏的消息。而今得知朱氏已再嫁,他也不愿破坏她现在的生活,愿赠朱氏五百两银子,让她与新丈夫好好过日子。
既极陈了自己与前妻缘浅,不便复婚,又给了她些钱保证生活,难得的两面净光。越国公欣赏地道“是个仁将。”
奏折末闻岱还写道,在北方边境,像自己这样一家分散,乃至生离死别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都是突厥入侵的缘故啊!他愿“领陛下命,拒敌于北,使边境太平。”
而长安又传出一股论调,说闻岱前妻为人母亲,竟在乱军之中抛弃亲生子而改嫁,双方自然不会再有什么联系。闻岱府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直接参与到风波中,也不正面回应,这最后一波议论没得到知情人回应,就像失了炭的火堆,很快也熄灭了。
舒宜不知道真相,不便评说,不过好在这事终于结束了,朱氏得了银钱,足够几辈子衣食无忧,而长安的风波平息,围绕着闻岱的争论止息,终于又可以开始讨论出征的事了。
这曾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就此沉寂下来,闻岱再次将出征的请求摆上皇帝案头。
又有多少人要围绕着出征的决策角力,舒宜暂时没空关心,因为书坊终于做出新纸了。
自那日汪掌柜听了舒宜换种装订方式的想法,便命人日夜不停地换材料试验,竟还真的让工坊的一个匠人搞出了新的纸张。
舒宜看着手上的线装书,书页洁白,墨迹清晰,装订整齐,已经从如今流行的卷轴和蝴蝶页往前迈了一大步,更接近后世现代的书了。
“陛下,”舒宜笑道,“这便是我手下匠人弄出来的新书了。”
她又拿过一刀纸,对皇帝介绍“时下造纸,多用麻布、书皮、渔网等反复捣碎,作为原料,造出来的纸粗糙不说,还容易洇墨。这新纸是他们用柳树皮和稻草先弄碎,经蒸、洗几道工序,再打成纸浆,成品白净光洁,印成书的效果也好。”
这样弄出来的纸,更接近现代所说的宣纸,不过要更挺括些。
活字印刷术、新纸和线装装订法配套,能将大桓的制书工艺整个推进一大步。
皇帝命人将这些书、纸的样品送往翰林院和中书门下及尚书省,让官员们先阅览一番,对舒宜笑道“珠珠想要什么赏赐?”
舒宜笑道“这倒多半不是我的功劳,是汪掌柜尽心,手下匠人也得用,我替他们讨个赏吧。”
她这次把汪掌柜和开发出新造纸技术的一个赵姓匠人带了来,这两人站在后头,喜不自胜。
“唔,他们自然要赏,这掌柜不好跟你抢,便赐金吧,”皇帝说,“至于匠人,也该得些赏赐,你可愿进将作局?”
这名叫赵三一的匠人喜不自胜,磕头道谢,从此就是给皇家做东西的匠人了。
“你倒不用谢我,谢县主吧,”皇帝摆摆手,向舒宜道,“你想要什么赏赐?”
话音刚落,有内侍来禀报,尚书令求见。
皇帝微诧,从宣室殿到他的未央宫可有一段距离,尚书令来得倒快,和气地道“宣。”
尚书令袁执绶急匆匆进来,脚上鞋都跑掉了一只,进来便称“陛下,此万民之福也。”
舒宜将上首让出来,与袁执绶互相见礼毕,就要退开。皇帝却笑指她道“卿可是为了新书新纸来的?主人可就在这呢。”
袁执绶睁大眼睛,对她一拱手“县主真有捷才。”
然后他就欢脱地开始跟皇帝讨论,这新技术应当怎么铺开,新印的书从哪几个地方开始送,甚至可以分地区建几个藏书苑,已供借阅,彰显一下当今仁政。
不管何时,教化之功都是大功劳,说出去也好听。有了新的印书法子,比以前可快多了,有更多人能因此得到圣贤书的教诲,也有更多举人书生能简便地得到知识。往远了说,知识就不再被垄断在世家的藏书中,朝廷的解释权更大了啊。
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也都在前头宣室殿办公,皇帝索性将他们招过来讨论铺开新技术的事情,让舒宜先去御花园逛逛。
等舒宜看够了花园里散养的仙鹤孔雀,又在廊下吹够了风,向皇后娘娘道别从宫中回家时,几个宣旨的内侍匆匆忙忙和她擦肩而过。
当天,皇帝便下了敕书,在长安及十二郡先试点建藏书坊,推广新的印书技术,天下士子皆可借阅新书,满朝上下称其为德政。
还有一道旨意是往越国公府去的,舒宜被从县主升为郡主了。
淑妃听手下人弓着腰禀报完,半晌没说话,把手中眉黛狠狠往梳妆台上一拍。
“好啊,这是越发没有我立锥之地了。”
身边人惶恐“娘娘……”
淑妃突然伤心起来“要不是我娘家实在不争气,何至于此呢?你传话去,要他们近日收敛些,别找越国公府麻烦,尤其是秉礼,别再闹出风流韵事了。那几个御史,该上书的上书,我再去找皇帝劝一劝,这次,绝对不能出兵了。”
二皇子的正统性本来就更强,如今他外家有了这样大的功劳,要是再从这次战役里捞几个战功,大皇子就真的没有一争之力了。
淑妃的情绪没人关心,如今的越国公府一派喜气洋洋。
皇帝有一点好,从不亏待功臣,越国公和夫人都乐坏了。
旨意中写得很清楚,是湖阳郡主发现了新技术,无私地献给了朝廷,给了她一堆溢美之词。
过了几日,第一批新书铺开,大批文人吟诗作赋,夸赞这越氏印书法如何的好。越国公府也得了称赞,文人不要钱的夸,夸了湖阳郡主“蕙质兰心”,甚至还夸越国公府“文气昌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