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经济,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濂提出的原材料制约,是一个前提。

也就是说,一年就能产出这么多东西。

如果都用高效的纺织机,织出来质量并不好的丝绸布匹,老百姓是不认可的。

物资稀少的条件下,人力就变得不值钱……一个碗破了,也要想办法补上,继续使用,一小块布头,也不能随便扔了,要用来补衣服,做鞋垫。

人们更愿意耗费无数精力,增加那么一点点收成。

在种田上,表现就是精耕细作。

在工艺上,就是那些后世也做不出来的精妙工艺品。

就像前面提到的千工床一样,归根到底,就是存量竞争之下的疯狂内卷……卷到了无以复加,卷到了地老天荒。

比起除了效率稍微高一点,别的一无是处的大机器,人们更愿意用传统织机,用自己的双手,小心翼翼,打造出更加精致的东西。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历史上的明朝,不是出现海外贸易繁荣,每年出口千万,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吗?

难道那也不够推广机器吗?

对不起,还真不够。

彼时江南几千万人,心思机巧的织工,何止几百万!

要知道长久以来,中原大地,人口稠密,占全世界的比例,也通常在三成左右。

能享用丝绸的,只是贵族富商,每年卖一两百万匹,换上千万两银子,仅仅是苏杭等地的女工就够了。

一两银子不到,雇一个女工……然后你跟我谈机器?

让我花几百倍的价钱,投入前途未卜的织机?

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

就算织机出来了,你给我解决原料?你给我解决市场?你能让外国的泥腿子也穿上丝绸吗?

你难道不明白,丝绸瓷器都是奢侈品……你瞧瞧后世哪个奢侈品不是标榜纯手工的?当然了,有些不是奢侈品的,也会手足并用的……

作为有着后世习惯的张希孟,遇到了中原凋敝,民生艰难,他想着提升技术,适当点科技树,发展工商,然后富国强兵。

可是在老朱看来,最省事的选择就是鼓励生育,用人口填满中原大地,自然而然也就恢复了。

不光他这么想,刘伯温,宋濂,还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也都是这么看的。

你能说他们见识不行,食古不化吗?

张希孟突然发现,有病的人或许是自己。

为了几百年后的事情,有必要折腾现在的大明百姓吗?

这么干是不是有点自私了?

张希孟陷入了沉思,宋濂和刘伯温也给不了张希孟想要的答案,以至于张希孟意兴阑珊的两三天。

一直到老朱降旨,要他随着进入开封,君临赵宋故都。

张希孟这才打起精神,随着凯旋的明军,向开封挺近……大军过了陈桥驿,两边欢迎的军民百姓,就多了起来。

扶老携幼,都来观看这一支与众不同的兵马。

百姓们窃窃私语,在过去的大半个月时间里,明军每天给开封提供二十万斤粮食……刘福通发疯屠戮大宋忠臣,等明军接管开封,给百姓分了不少粮食,房产……

十年鏖战,加上前面的水灾,不断蹂躏着可怜的百姓,水旱蝗灾,接踵而至,中原百姓,十不存一。

事到如今,终于等到了一支愿意关心民生的军队。

百姓们主动前来迎接,走出家门,欢迎新的君主。

在一边万岁声中,张希孟的目光扫过人群,他看到了面有菜色,衣不遮体的百姓,看到了老弱妇孺,就是没有多少男丁。

甚至有的小孩子还光着屁股,晃着大大的脑袋,瞪着圆溜溜的眼珠子,四处乱看……他们急需要改善生活,急需要丰富的物资供应。

发展工商,提升技术水平,不是为了能多赚多少钱,也不能只算简单的经济账,必须落到改善民生上面。

张希孟灵光一闪,他给出了根本原则,叫做民本,如果在民本后面加上经济……那不就是民本经济学吗!

乐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未来小说相关阅读More+

顾婠陆栖祎

南锦锦

某宝可梦的飞行系天王

星野游空

主宰八府

红烧吞天兽

重生回去当超级老师

夜独醉

我的江山,你随便捏

遥的海王琴

全球数据化:我能强化万物

面壁思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