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176章 朕,得亲自回长安瞧瞧,大汉第一太子,中丞佐吏,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面带欣慰的发出一声感叹,刘邦又莫名觉得,心中直涌上一阵不知来由的落寞,以及······
别扭。
这也不难理解就算粮食专营一事,确确实实需要九卿级别的重臣把关,也不一定非得是少府。
便说此事,若是刘邦亲自决定,就很可能将粮米官营的相关事务,尽数划入内史的职权范围。
再加上如今,内史的职权基本都是由‘丞相领内史事’的萧何主掌,粮米官营一事,便也就该由萧何去负责。
而刘邦之所以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安排,也不过是朝堂之上,唯有丞相萧何,最值得刘邦信任。
既然萧何,才是如今汉室名副其实的‘内政第一人’,那作为监国太子的刘盈,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将粮米专营之事,交到九卿中最羸弱、最‘不靠谱’的少府手中?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刘邦方才,那段‘莫名’自语的核心内容。
——少府之事,外朝不可过问!
除去少府,九卿中的其他八位,理论上都属于丞相府管辖。
至于军方的大将军、车骑将军等顶级将帅,理论上则都由太尉统帅。
——就连负责天子人生安全的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的卫尉二人,严格意义上的上级,都是丞相,而非天子!
而在汉室整个政治体系当中,有且仅有这么一个特殊个例,可以不鸟整个天下,只专注于天子的差遣。
这个特殊个例,便是少府。
再加上刘盈特地警告少府卿阳城延‘别和丞相萧何走得太急’,刘盈选择由少府,来充当粮米专营的第一负责部门,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借粮米专营一事,撑起少府的架子!
如果不细想,得知刘盈想撑起少府,就连刘邦,都不免会觉得有些奇怪。
但稍一琢磨,明白刘盈的真实意图之后,刘邦欣慰之余,也就不由感到落寞、别扭起来。
——作为开国之君,刘邦本人,完全没有通过制衡、权谋,来把控朝堂的必要!
只要刘邦一声令下,便是主掌马政的太仆、主管刑狱的廷尉,乃至于主管礼制、祭祀的奉常,负责宗亲内部事务的宗正,都可以在刘邦的驱使下,化身为粮食专营的急先锋!
没有人会质疑太仆、廷尉本该负责马政、刑罚,也没有人会质疑奉常、宗正不该插手农耕之事。
但作为太子的刘盈,却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随意破坏规则、由着性子制定规则的能力。
太子的身份,使得刘盈只能在规则范围内,适当的做出抉择。
例如在少府和内史这两个和‘粮食’能稍微沾上关系的部门中,选择其中一个,来负责粮食专营。
而刘盈的选择,是少府。
是如今一无所有,空有一个‘外朝不可过问’之超然地位的少府。
刘邦非常确定刘盈之所以会选择少府,必然是看上了这一点。
如今的少府,也只有‘不受外朝影响’这一个优点,值得被刘盈看重。
而这,也正是刘邦之所以会感到欣慰,同时又莫名落寞、别扭的原因。
——刘盈让‘不受外朝影响,只对天子负责’的少府去全权负责粮食官营,难道是为了刘邦?
是为了让刘邦借着粮米官营,掌握更大的权柄?
很显然,作为开国之君的刘邦,并不需要借一个小小的少府、一个小小的‘粮米专营’,来为自己本就滔天的权势,添上一粒毫不起眼的浮沉。
再直白点说刘盈让少府负责粮米官营,确实是为了抬高少府的地位,从而间接增强天子手中的权柄。
但不是为了现在的天子,而是为了将来,必定会年幼登基的下一位天子······
“唉······”
“罢了罢了······”
“得如此远见,倒也算是社稷之幸······”
“又或者,此乃皇后之筹谋?”
暗自安慰自己一番,刘邦片刻之前还略带欣慰的神情,顿时带上了一股莫名的沧桑。
而在刘邦身侧,陈平也终是字字句句,将‘粮米专营’一事,尽数汇报完毕。
“······凡太子购商贾之仓、米,又欲新兴大仓十数之事,臣皆已录册,送抵殿外;陛下闲暇之时,自可过目。”
“另,太子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尽商贾储、货粮之事,还当由陛下亲颁诏谕,方不乱君臣之序······”
听闻陈平此言,刘邦只默然点了点头,心中郁结也稍缓解了些。
“如此谨慎······”
“嗯,当尽为皇后之筹谋!”
“嘿,也是。”
“年不过十五之时,朕尚于丰邑斗鸡走狗······”
“那小子纵是得皇后亲教,又怎会至如斯之地?”
如是想着,将刘盈对粮米专营之事的安排,尽数归类为‘皇后指使’,刘邦顿感心中憋闷散去大半。
对于‘亲自颁诏,禁止商人存储粮食’,刘邦也是并未给出答复,权当是默认。
片刻之后,刘邦的面容之上,便悄然涌上了一抹忧虑,以及些许烦躁。
“赵王之事,如何?”
“太子欲以何罪,加之于赵王之身?”
面色阴沉的发出此问,刘邦也不由感到胸、背有些燥热起来,索性将身上的厚被一把丢在身后,面带烦躁的从软榻上站起身。
见刘邦这般架势,陈平自也是不敢耽搁,只稍一措辞,便赶忙一拱手。
“禀陛下。”
“臣以赵王之事言太子当面,然太子于赵王之所行,似毫不知晓。”
“臣便言解于太子赵王同长陵田氏往来密切,于行刺太子一事,亦或有干联。”
“怎料太子闻而大惊,立以此事问萧相;知赵王之罪证皆于相府,太子更一刻不敢怠慢,携萧相而出太子宫,直奔相府而去······”
说到这里,陈平不由悄然低下头,从怀中,取出了那枚刘盈硬塞给自己的玉佩,旋即抬起头,对刘邦尴尬一笑。
“此玉,乃太子贿······”
“呃,赠,赠与臣。”
面色僵硬的将‘贿’改口成‘赠’,陈平便赶忙接着话头道“太子以此玉相赠,言请于臣待回转邯郸之时,代赵王稍进美言于陛下当面······”
“太子另言长陵遇刺一事,于赵王断无干联!”
“纵长陵田氏鼓抬粮价,亦非赵王所为;当乃其母族外戚戚氏,羡钱利而行大错,污赵王之名······”
听着陈平语调平稳的道出这番话,刘邦先是不由一愣,旋即略有些惊诧的一挑眉。
“太子,果真是这般说的?”
闻言,陈平又是赶忙一点头“然。”
“赠玉与臣,又托臣代赵王美言,太子便携萧相疾行往相府。”
“后臣查得太子直至日暮时分,方自相府而出,衣袍之上,尽为竹烬之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