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缆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朗姆酒,大明世祖,飞天缆车,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坐上牛车,张春缓缓地走入临淄城。
此时的临淄,城高四丈,周长二十里,即使在大明,也是府城一级,城高池深,可谓坚固。
城内一应的建筑,都是由家宰顾源与众文吏遵循北京城的样式,设计出如今的临淄。
八横八纵的街道,宽达七丈,将整个临淄,分成了数十块区域,而在靠近山的北边,则修建了王宫。
齐王宫的标准,早在太祖时期就有严格的规定,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圜殿、存心殿,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
王宫四城的正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其营造,可谓是半点也不能马虎,与紫禁城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相同。
占地五百余亩,可谓庞大。
故而,时至今日,齐王宫还建造了不到三成,逼得吕宋总督府不得不主动支援。
繁华的临淄,此时已住进数万民众,要么是归化的土人,要么是从内陆移过来的百姓,亦或者军队和官吏的家卷,都属于自己人范畴。
张春嗅着烟火气,忍不住感慨,两年多时间,终于让齐国有些样子了。
“去家宰处。”
一声令下,牛车转向。
很快,就抵达了繁忙的家宰门前。
他自然不用名帖,直接入内。
“雨农,移民都安顿了?”
忙碌于安抚之中,顾源的驼背愈发明显,他头也不抬地问道。
“安顿好了。”张春轻笑道:“这航线一开,从广州至吕宋,只要两块钱,倒是方便许多。”
“这还不够。”顾源低头说道:“至少要在松江府,山东,都要有航线,到时候就有许多移民过来了。”
“这次又不是碰了灾,也轮不到咱们。”
“是啊,移民来得太慢了。”
张春叹道:“这建设军团也弄了,没两三年根本就不见效。”
“眼见着秦国都快一统安南了,咱们齐国还是四五万人,心里憋屈啊!”
“是啊,这得想个折,让百姓们愿意来。”顾源抬起头,陷入了思考。
“咱们齐国连吕宋都不如,国内的百姓但凡有点活路,谁愿意要这百亩地?”
张春撇撇嘴道。
离乡人贱自不必提,哪怕移民的首选,人家也是考虑开发成熟的辽东,台湾府,生番遍地的齐国,实在是没人想来。
“前不久,咱们这抓到个吃人的部落,不知怎么传到了大陆,好家伙各个报纸登了,名声大不利。”
“哪有人还想来?”
想到这,张春一屁股坐下,气恼得不行。
“你看这——”
顾源交过来一份报告。
这是探险队呈交的,讲的是岛屿东北部的境况。
在皇帝的圣旨中,将整个吕宋群岛一为二,不仅是棉兰老岛,包括附近附近的大小数座岛屿。
而就算是棉兰老岛,齐国也是初窥门径,占据的只是沿海平原,于是就派遣大量的探险队入内陆边地,进行探查。
实际上,这些探险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捕奴团,百人左右,四处探险,营造地图。
碰到某些部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回来报信,让军队去打。
“铁矿?金矿?”
(棉兰老岛的苏里高地区,金矿和铁矿,甚至铜矿都很多)
看到这份报告,张春惊了:“这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顾源笑道:“只要开采出来,即使到时候献给陛下三成,咱们齐国也能宽裕太多。”
“而金矿的消息泄露出去,还怕没人来?”
这世界没有比黄金更有诱惑的东西了,商人们绝对会蜂拥而至,而普通人则只会知道齐国是黄金之国,富得流油,自然乐意来。
这是一举多得的买卖。
“怕是殿下在京城都待不住了。”
张春笑道。
“殿下有是时候来看看他的齐国了。”顾源得意道:“来见证你我的功勋。”
“况且,齐国也该立起了。”
张春恍然。
显然,顾源怕齐王在京城乐不思蜀,正好想借着金矿的时机,让他来齐国正式就藩。
……
在齐国奋进时,台湾府也再次进行了大开发阶段。
与齐国的可怜不同,得益于福建人口的溢出效应,台湾府的移民数量不断地增加。
同时,大量的西夷入境,让台湾的造船业,金融业,港口码头大肆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荷兰、葡萄牙、英国等,都把台湾当作东方进出口的中转站,商船进出不计其数,让关税暴增。
但对于台湾府的制糖业来说,危机已至。
“海南府近两年扩建甘蔗田三四十万亩,吕宋更是可恶,其本就有甘蔗田,如今扩建之后,西夷乐意去此,省却些脚程。”
糖寮行会中,一群糖商们聚在一起,长吁短叹。
原本只有台湾一府的垄断,如今三地竞争,甚至有传言,齐国、秦国也要种甘蔗,也对于他们的财路影响太大。
“海商才是关键。”某个商贾站起身道:“西夷给钱痛快,价格也高,比国内好多了。”
“咱们可不能放过他们。”
国内的市场虽大,但价格却低,不受糖商们待见。
故而台湾府昔年产糖百万担,七成出口,三成内销国内。
“还是得扩建甘蔗田。”
“尽量招揽闽人过来,咱们得开田。”
你一言,我一语,各自献策。
对于钱途,所有人都上心。
台湾府的扩地发展,其实就是商人们唯利是图而催发的,较之内陆则大为不同。
“何不酿酒?”
某个商人轻声道:“我听那些西夷说,甘蔗能酿酒,价格卖得上去,比甘蔗制糖还要赚。”
“酿酒?你莫要蒙我。”
“找个西夷问问不就成了。”
商人不憷,坦坦荡荡道:“咱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把酒先卖给西夷,再给海船,再转入内陆。”
“到时候,让他们制糖去吧,咱们另有财路在手。”
于是,东方的第一批朗姆酒诞生在台湾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