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谈笑间,强虏狼奔豕突,朕就是亡国之君,吾谁与归,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撤!”
石亨在清风店给也先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明明都是一群备操军,预备军队,怎么可能维持那么好的军纪,怎么可能抵近杀敌之时,依旧维持战阵不乱。
也先稍一琢磨,越发觉得自己的猜测正确,他立刻就是一个激灵,下了大撵,翻身下马说道“带上几日的草料和吃食,前锋殿后,后队变前队,撤回集宁,快!”
杨洪在城门上看到也先如此果断的撤退,反而犹豫了。
这跑的也太快了,让杨洪误以为,这其中有诈。
毕竟你大动干戈的来一趟,这才上了个开胃菜,就开始逃窜了?
但是杨洪千里镜里,看着也先军队的牙旗都是歪的,甚至还有些军卒们,推搡踩死,这完全就像是溃散的模样。
杨洪犹豫了片刻说道“打开左右城门,骑卒掩杀而去,城门不闭,稍有不对,就立刻回撤万全城!”
杨洪十分谨慎,他用兵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试探了一下,就要逃跑的,这是来打仗,还是来踏青的?
杨洪并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也先着想。
也先自从走过了山道,来到宣府五十里城外之后,也先的大军就成了聋子、瞎子,没有任何的情报,更没有任何的敌军的部署。
每走一步都是胆战心惊,一听说遮天蔽日的烟尘,立刻就想到了之前在京师被打的抱头鼠窜的模样,能不跑吗?
这丢人事儿小,这要是再损兵折将下去,连鞑靼人都打不过了!
只是也先不知道,那遮天蔽日的烟尘,是杨洪特意下令,鼓噪声势,吓唬人罢了。
他也就五六万军,也先带了至少十万兵马来攻打宣府!
大明军队追杀了出去,随着两个侄子率军赶至万全都司,加入了追杀的队伍,漫山遍野都是撤退不及的瓦剌军队。
胜负已分。
这场大明高度重视,甚至动用京营开山修路,运送物资至宣府,在轰隆隆的炮火声中,因为也先像惊弓之鸟一样逃窜,而告终。
杨洪写好了军报,开始打扫战场,最主要的是,预计这打一场持久的守城战的物资,还需要运回京师。
这么的粮草军备堆积在宣府,杨洪自己都不放心,万一皇帝心里犯了嘀咕呢?好事就变成了坏事。
而杨洪的军报奔向京师之事,朱祁钰正在和于谦对弈,依旧是兵推棋盘。
朱祁钰是个臭棋篓子,他这次手执瓦剌,那用兵自然是肆无忌惮,十三万左右兵马,被他一顿乱拳,居然将整个宣府团团围住。
于谦和石亨一样,是因为不能赢陛下,所以才让着朱祁钰吗?
其实不是,于谦手中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五六万的边军之中,有四万能战就不错了,现实里会更低一些。
再加上兴安在旁边,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大风,搞的于谦颇为挠头。
“唉,这围是围住了,这打不进去啊。”朱祁钰试着指挥瓦剌军进攻了几次,除了留下了尸体之外,什么都没留下。
于谦手中的火炮很多,火药充足,粮草极多,他守城那是游刃有余。
他笑着说道“大明的火炮和火铳,乃是守战利器,革故鼎新,因势利导,战略战术,也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了。”
“朕输了。”朱祁钰掷旗认输。
于谦满是笑意的摇头说道“非陛下输了,是瓦剌人这次赢不了。”
这就是典型的读书人的偷不算偷,是窃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了。
“农庄法推行的怎么样了?”朱祁钰问到了正事,这也是他特别关心的事儿。
于谦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陛下之前让五城兵马司拿了城里的在籍乞儿?”
“是,正好试试于少保的法子,是否能够行得通,于少保怜悯他们还算个人,朕是打算把他们饿死的。”朱祁钰没有掩饰自己的严刑峻法。
懒汉地痞为祸乡里,朱祁钰哪有那么多的手脚去处理?
“怎么于少保要他们有用吗?”朱祁钰笑着问道。
兴安小心的收起了所有的旗子,认真的听着陛下与于少保论政。
这对兴安而言,每一天都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作为司礼监的提督太监和东厂的提督太监,他是宦官里的实权人物,参与政事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他显然方方面面都远不如于谦。
于谦连连摇头说道“臣不要,陛下可千万别把这些人放回乡里去,那才真是一片烂肉坏了一锅汤。”
“就像是城里有丐籍的乞丐,总是为虎作伥,随盗行劫,但是那些没有丐籍的乞丐,还是很愿意编户齐民,而不是做乞儿的。”
“其实乡野也是类似的。”
“目前大部分的少地薄田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庄,各里正也都选了出来,以春耕的积极程度来说,臣以为还是极好的。”
“只是这些富户们,抵触情绪很大,他们现在也招不到佣户为他们耕田,但是又不想参加农庄。”
于谦叹气的说道“他们托人屡次请求,可以租赁农庄佣户为其耕田,或者说反加入农庄后,以租赁的形式,分得财货之物。”
朱祁钰认真的想了很久,才明白了富户的请求,他嗤笑的说道“不就是不干活还想把田种了吗?”
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曾经是朱祁钰和于谦,关于农庄法的一个争论焦点,最后还是朱祁钰确定了按劳分配的大方针。
他摇头说道“不加入,膏腴之田荒芜,也不是个事儿。这样,令缇骑京营出动,炸了他们的碉楼,占了土地不就好了?”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