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芒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06.无题,谈个恋爱就出名,周一的芒果,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想了想,还是继续写吧,明天开始写。先发布了把全勤抱住,明天再改回来。不管有没有人看,我应该把这个故事写完。)
周谦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反倒是要充实了许多。
他除了每天正常的读书学习,还要去在音乐上精进,除了一些日常的事物,又多了一些常日……
老子所认为的理想人格是“圣人”,他着老子人生理想的完美人格,圣人的主要特征就是“惟道是从”——这是指圣人只会顺着自然而然,不违规不人为,把握了道的规律,是回归了自然状态的人。
圣人是老子人格修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他象征的是自然大道的真正载体,是道在人间的化身,和庄子口中的“至人”“真人”一致,都是作为人世间的最高目标和楷模,而圣人异于常人的地方主要在于他真正体现了道的存在,体现了自然的道德。
《道德经》里多处对于理想的圣人进行了描述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64章。这里便描述的是圣人的生活状态主要是跟随自然大道,把握自然的规律而不为,不迎合众人的期待,不做伪事。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居。”2章这里写圣人谦虚的品格,圣人处世从来不是以言教而是以身教,从来不会把什么东西占为自己有的,做到了什么也不认为是自己的成功,而是顺着自然,自然带给他的东西罢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章)以水来隐喻圣人的特征,水滋养万物而不声张,水能包容一切,水也能渗透一切,水是最类似于道的东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章)这里描写圣人的“处下不争”,老子描写的“无为”“不争”并非是说什么都不做,并非是“消极”的意义,而是说不把世俗的一些问题看的太重,超越了问题的本身,从它更高的一个层面去看待他,就如同辩论时一样,圣人不会直接去攻击你的论点,而是会直接攻击你论点产生的前提。又比如说大家追求功名利欲因此产生了很多争斗,圣人却从根本上认识到了了功名本身的弊端,坚决摒弃它。所以这里的不争并非是“不能争,争不到”后的一种自我安慰,而是“降维打击”,这些事情都不值得争,只要顺着自然,自然而然的生命什么都是充足的。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43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这里突出了圣人“柔弱”的特征,不过“柔弱”并不是代表软弱,反而这是一种澎湃的生命力,“弱者道之用”,你看道滋养万物的时候并非是强制性的命令与要求,而是如同水一般温润的包裹着一切,让万物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变。所以“圣人”的柔弱实际上也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循序渐进的处事方式。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教育中,都不要想着用强有力的态度一下子得到成就,而是柔一点,慢一点,让一切自然而然的形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章
“罪莫大于多私,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46章。这里便是形容圣人的“少私寡欲”。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并没有要“绝情断欲”,他并没有压抑人的天性,只是说要节制,不要过度,让一切处在一种恰到好处的地步。
老子的“圣人”形象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圣人看来太过遥远,人们好像无法理解,于是老子以无知无欲、淳朴自然的婴儿状态喻示圣人之境。
圣人所具备的自然之德,正是老子所说的所推崇的“玄德”、“孔德”、“常德”。而老子曾用“赤子”和“婴儿”的状态来喻示这种至高道德境界,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55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章。
以此可见,婴儿具有淳朴自然,柔弱处下,虚静不争的天性,他无思无虑,无知无欲,一切任性而发,率性而为。《老子》中的“婴儿“具有柔弱性、自然性、平衡性的特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子》中的“婴儿“并非专指刚出生的婴儿,而是达到婴儿那种纯真的状态,实现“复归于婴儿“的哲学追求,这是一种隐喻。
两相对比一看,圣人身上具备的自然道德,可以说是与婴儿的天然淳朴之性相合。
因此,从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来看,圣人的最高境界即这种无知无欲、纯任自然的婴儿一般的境界。
老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的最高境界是婴儿状态。而尼采的理想人格是超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提到“我教你们以超人。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你们将怎样超越人?自来的一切生物都创造某种东西超越了自己……我教你们以超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当是大地的意义!”
这里的超人就是尼采所倡导的理想道德的人格化,是他所希望的现实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对人的超越。
而“超人”指的是什么呢?到底具有哪些规定性?
尼采并没有作出确定的回答,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他主要是通过与“末人”比较及其他隐喻来间接回答。
首先,末人是什么?他是个性被泯灭的人,是盲从于社会性的动物,他们按习惯的传统的思想方式和道德规范来思想和行动,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追求与意义,他们的一切都被主流的价值观所规定,千人一面。
末人是缺乏创造性与自我决定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自由与独创性,一切都是模仿别人或听别人指使,走别人走过的路,按照别人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最后,末人是一些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生活的人,他们虚度时光,没有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事业,最好的目标也只是在还可以,他们苟且偷生,无所作为,得过且过。
总而言之,末人是缺乏旺盛的权力意志的人,是为理性派哲学和基督教传统以及奴隶道德所支配的人,实际上也就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
而与之相反的超人的根本特色就是生命力,是权力意志得到充分发扬的人,是冲破了一切传统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的束缚、超越善恶的人,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具有超群的智力、坚强的意志、绝对的自主性、高昂的激情的人。
由此可见,超人是以权力意志为其生命本质,是权力意志充分发扬和实现的人,是“忠实于大地”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超人”不是实体性范畴,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一个最终形成了后的标准个体,他没有终点,他不断的超越自身,“超人”是过程性范畴,尼采著名的“精神三变”就总结了这个过程。
尼采认为,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
骆驼有精神的负重,在沙漠里独自行走着,不畏惧炎热与干燥,背着重重的行李想着坚持抵达目的地,这隐喻着意味超人接受知识和训练,储存充足的能源,但是只是接受,承受着传统的包袱,还要像世俗生活进行妥协,默默的积蓄着“说我要”的力量,这王国维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狮子不必像骆驼一样接受人的指令,不用向它一样朝着应该走到的目的地,而是自己决定,面对世俗与道德感这条巨龙,面对满世界的“你应该!”,狮子的回答是“我要!”它勇敢的打破一切,要为自己负责,不要别人来决定他的人生。但是勇敢、勇猛的背后更重要是要担当,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无论面对什么后果,也要百死莫悔。这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是否定的肯定,是未来和希望的象征,是超越之后的释然和高度,是一种原点的回归。对于婴儿来说,一切都是一样的,他不会像狮子那样艰难的抗争,而是发现什么都一样,什么都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因为到了这个境界,外界已经无法在对他有半点影响了,婴儿无视了对手,自然也不会再觉得要辛苦的抗争,而是发现,喔,原来一切的答案早就明了。这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婴儿是一切的原点,接着,超人又从原点继续着新的旅程,不断的超越自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