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讯息,十国千娇,西风紧,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久后符金盏授郭绍天下兵马大元帅兵符,郭绍遂请旨在殿前司南侧建立了一个临时军府,号“江南前营幕府”,专门负责经营南唐战事。枢密使王朴代郭绍掌兵印、主持诸事,下有宰相李谷、太常寺卿左攸、开封府左厅推官黄炳廉、客省使昝居润,还有枢密院事二人,官吏数十。
诸人收集整理消息、制定方略,按部就班地开始准备对南唐国发动战争的事宜。
不料就在这时,郭绍忽然得到消息:李处耘攻占了池州!
郭绍正在幕府大堂里坐着,听到王朴的话着实愣了一下,赶紧转身在背后的图上确认,又转头看向王朴:“池州?我没有听错?”
王朴不是个习惯开玩笑的人,他的表情也很严肃:“枢密院刚收到的奏报就是池州,寿州正南的池州!奏报在我手里,郭都点检看看便知。”
王朴上前来,把手里的奏报递给郭绍。郭绍拿到东西,不忘回头再确认了一下方位。
这……常言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看到池州的位置确实会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李处耘灭掉周行逢之后,主力原本在湖南洞庭湖一带;原本郭绍希望的是:李处耘部沿江东下,占领兵力比较薄弱的武昌节镇南唐大将林仁肇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他本人也被调回金陵;然后以武昌为据点,水陆顺江而下、前期目的是给予南唐国西面压力,对付以洪州南昌为中心的南唐军西南部主力。
武昌节镇在湖北,沿着长江过去是江西九江、鄱阳湖,池州在安徽,向东已经临近江苏了……从武昌到池州有不少重镇据点。
郭绍有点纳闷李处耘怎么动作那么快,忙展开奏报看了一番。
李处耘奏报,武平之战后他就派船队沿江东下巡航,本来只想打探一番南唐国动静;发现南唐军在江上尽力回避,并不阻拦。李处耘猜测金陵怕惹火烧身,并不愿意轻易与大周军冲突。
此时朝廷的嘉奖令到来,并受命李处耘临机决断之权。李处耘当时认为一旦进攻武昌就宣告进入战争状态,会打草惊蛇;而大周军的目标是金陵,东路若从武昌开始从大江南岸攻城拔寨,将面临无数的阻击,特别是湖口有南唐国重兵,恐难以东进。
于是李处耘临时采取大胆策略,下令水军船队数百艘先行,尝试渡过湖口鄱阳湖入江口;果然没有被南唐军阻击。准备于江北的马步军遂急行跟进,从大江北岸追上水师。水军不久在池州西面烧毁了戒备不严的南唐军军寨,登岸后突袭池州,池州防备松懈一日破城。李处耘遂在夹江口凭借江心沙洲搭架浮桥,把主力调集过江,经营池州上下防务。
兵力不足不敢分兵进取,只占据池州快马传报以待援军。
郭绍看罢疾步来回踱步。王朴道:“李处耘的做法看似急进,实则极有大局思虑。
南唐国所凭据者,大江天堑;江南之战,重在水军。中原大军欲渡大江,先要在江上水战,水战不利,纵有百万铁骑也无计可施。中原水军欲入大江下游,有两条路:其一,从上游顺江而下;其二,沿江淮漕渠南下,从扬州瓜州渡入江。
除此之外,水师无法进入下游。也可在江边临时建造船只,但建造战船所需大量柞木、楠木需从陆路调运,靡费巨大;木料不适合,必被江南水军所败。
水陆从上游循江而下,难以急图,正如李处耘奏报所言,沿路重镇极多,单是湖口就难以突破。下游瓜州渡、京口,即南唐国润州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唐国定全力经营,江上水军众多、南岸重镇林立,渡江万分困难。
今李处耘占据池州,东临下游最为重要的渡口采石,只要在此地立足,进取江南就有了豁口。老夫谏言,应立刻全力支持李处耘,重新调整全盘方略。”
郭绍想了好一会儿,说道:“李处耘部陆师主力是虎捷军左厢二万人,另有襄州周军水师、荆南缴获战船、蜀国缴获大小战船三百余艘。水上一时间是没法给予有力增援,攻陷池州后,南唐国肯定封锁湖口……趁池州浮桥未失,先调马步驰援,向池州囤积粮草,以防万一江上不利、李处耘于南岸孤立无援。”
“此法甚好。”王朴沉吟片刻,“目前淮南空虚,精兵齐聚东京,从何处调兵增援?”
郭绍道:“高彦俦的剑南军在寿州……”
“蜀国降兵?”王朴的脸色阴晴不定。
郭绍稍一犹豫,正色道:“我觉得高彦俦此人可靠,况且现在没有精锐的人马能就近增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