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国士无双,袁阀,左子洵,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义学其实离摊子其实并不远,为了保证孤儿们的安全,义学甚至直接设在了沂水边上,旁边是另一处陷阵营看守下黄巾俘虏正在开垦播种的屯田所在。
赵云在袁珣的指导下看着远处冒着黑烟工坊,听着叮叮当当水锤锻钢的声音,看着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规模扩大的工地,看着那些虽然被着甲士兵看守,却在田中干的起劲的黄巾俘虏们,这一切对于赵云来说都很新奇,甚至让他好似好奇宝宝一般。
“不知冠军侯是否是要在此扎根?”赵云半好奇半试探的问道。
虽然这营陵下的“城池”名为营寨,可是那干净宽敞的街道,虽然低矮却也规整的木质棚屋,还有这些慢慢有些形状的田地,似乎都在预示着这群来自天南地北无家可归的人群们正在把这里当做家一般建设。
刘备的初衷便是将袁珣驱逐去青州,既然袁珣想在北海扎根,那么他和刘备便是天然的敌人。
袁珣微微一挑眉,无奈笑道:“这不都是黄巾贼和刘玄德逼得?要不然我们和君侯一起去地大物博的冀州他不香么?……我的意思是岂非幸事?”
赵云闻言一时间也是无言以对。
人家袁珣来北海,确实就是打着为孔融解黄巾之围来的,倘若袁珣真的有意回冀州,那么刘备只怕是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了。
不过现在谈袁珣是有意来此扎根准备割据还是单纯为了帮孔融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整个青州都乱成了一锅粥,这场青州之主的争霸,只看谁成功而已。
自古成王败寇不外如是,可怜的永远是百姓罢了。
袁珣带着一群人路过黄巾俘虏屯田所在,却听不远处突然一阵骚乱。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田埂边一个瘦弱的年轻人正护住头面在地上翻滚,而陷阵营甲士的皮鞭不断落在他身上,他只是不住的大声说着什么。
周边黄巾纷纷放下手中正在播种的稷米和粟米种子放入腰间的竹篓内,想要围过去为那年轻人解围,却又被拔出钢刀的陷阵营士兵逼退回去。
袁珣好奇之下,脚步一顿往那边走去。
靠近才听到那在地上翻滚的年轻人一面惨叫,一面高喊着“种小麦!莫要种粟米!种小麦!哎哟……!种小……”
“卓校尉,怎么了这是?”
带队的卓姓校尉听身后有人问话,皱眉刚想转身呵斥,只见身后的华服少年颇为眼熟。
“见过……”
他是高顺的亲信之一,也是七百陷阵营中的一个伯长,自然是见过袁珣,思略片刻后面色大变,正要行礼之时却见袁珣背对赵云对他挤眉弄眼连连摆手。
卓校尉微愣一下才会意,尽量以平淡的语气道:“此人捣乱,我略施惩戒。”
袁珣在胸前对卓校尉伸了伸大拇指,这才道:“卓校尉不识在下,在下倒是见过卓校尉,某乃蔡珣,现任一坊正,不如卓校尉让弟兄们暂且停手,让我询问一番?”
赵云在袁珣背后面色古怪,心道此子也太胡闹了,仗着自己是一个小小的坊正,居然对军队之事横加干涉,世家子的游手好闲多管闲事显露无疑,果然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能当个坊正只怕也是因为是陈留蔡氏子弟了。
卓校尉被袁珣一口一个“在下”弄得浑身别扭,可惜袁珣始终是主君,即便是胡闹,他一个校尉能干阻止么?
只怕是自家统领高顺来了才行,毕竟以高顺那臭脾气,袁珣也是要给他三分薄面的。
“停手!”
随着卓校尉一声令下,袁珣施施然走到那瘦弱青年身边蹲下,只看此人身材瘦弱,破衣烂衫,但是那包裹发髻布料却是一尘不染,刚才护住头面护的只怕也是这缁撮吧?
“没死吧?”
那人还在护着头脸,此时听得有人询问,这才茫然抬起头,一时间又痛的龇牙咧嘴,根本顾不得回答袁珣的话。
年轻人只怕是被打惯了,肉肉身上被鞭打的地方,看到眼前华服公子,赶忙强忍着疼痛站起身来,朝着袁珣叉手行礼道:“氾耸见过这位公子……嘶……”
这些黄巾俘虏陷阵营的军士也看管了近一个多月,有吃有喝还有些许钱拿的情况下倒也未曾出现过叛逃等情况,是故刚才即便是打人,手下也留了几分力道。
这年轻人被打了几鞭子,倒真只是皮外伤。
要知道陷阵营本就是袁珣规定能够在战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精锐重步兵,甲胄都是按照宋代步人甲制造的,除了传统两档铠外,还加了肩甲,臂甲,胫甲,裙甲护档一应俱全,因为胸甲等经过大甲片的优化,重量要比历史上的步人甲轻一些,但是也达到了近四十八斤。
穿上以后连眼睛都只露一条缝,在行军途中袁珣也调拨了打量骡马车为陷阵营运送铠甲,加上粮草,两千人的陷阵营上阵杀敌,需要几乎等量的轻步兵为他们运送辎重铠甲,可谓是花巨资打造。
这两千多陷阵营士兵打造出来,花费的钱几乎能再造一支夜不收了。
所以陷阵营军士都是老兵之中挑出来身材高大的精锐,你想想,若是他们认真打,怕是不到十鞭子,这青年就要一命呜呼。
“范怂?你家老爷子取名还真有水平……”
听到这个名字,袁珣人不追吐槽,也引起包括赵云在内身边人的忍俊不禁。
氾耸听了这话,一张满是灰尘的脸涨得通红,强编导:“吾乃氾水之氾,泰山耸立之耸!”
看到氾耸头上那很是看重的淄撮,加上谈吐,袁珣好奇问道:“读过书?”
氾耸很是自傲的点了点头,说道:“吾家有传学,也是定陶世家出身。”
“我听过自称范蠡后人的顺阳范氏,你们这定陶氾氏我倒未曾听过。”
范蠡之后,范氏中人不显其名,有汉一朝也只有范增,还有之前的桓帝年间的范滂,但此人乃是当时的世人领袖,可以说是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但也未曾任什么高官,关键范滂是汝南人,并不是顺阳人。
所以此定陶氾氏难道和顺阳范氏有什么联系么?
“公子莫听这小子胡扯,他家往上数三代都是裤子都穿不起的泥腿子,哪里来的什么世家!”
此时,黄巾俘虏中有人笑道,引起一片哄笑。
“就是!吾便是和他同乡之人,他爹和他一样,读过两本酸书,便自称什么世家子弟,他家穷的连饭都吃不起,整天拿个破麦子忽悠别人耕种,这小子更绝,为了吃饱饭自己入了黄巾,还曾想忽悠管渠帅,却被渠帅赶打出来!”
听到后面人的起哄,氾耸涨红脸怒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井蛙哪晓天穹之扩?我祖乃是成帝年间黄门侍郎氾捷氾胜之!”
说着,氾耸似乎想要证明什么,转向袁珣急切道:“公子可曾听说过?”
袁珣愣了愣,摇了摇头。
拜托,成帝乃是西汉末年的皇帝,距今两百多年了,成帝期间一个黄门侍郎谁知道啊?
氾耸想了想,又急急问道:“公子难道不曾读过《汉书》?”
《汉书》乃是班固所著史书,当朝读书人必读的读物,和弟弟班定远一样,班固也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人物。
袁珣自然读过。
见袁珣点头,氾耸道:“那公子难道不曾读到艺文篇中的《氾胜之书》?”
袁珣又是一愣,不禁老脸一红,《汉书》他确实读过,可是着重读的也只是西汉史和战争史,艺文篇属于记载西汉工农业的,他没怎么看。
不过此人既然这么说,说明他说的也不似假话。
“过来谈。”说着,袁珣朝好奇不已的赵云微微叉手欠身道:“请子龙给我些时间。”
赵云此时也被这事儿整得很是好奇,闻言点了点头。
袁珣将氾耸带到田边坐下,找士兵要来水囊丢给氾耸,好奇问道:“恕在下无知,这艺文篇确实少有涉及,氾兄即是名臣之后,何以沦落至此?”
氾耸接过水囊灌了一口,见眼前华服公子平易近人,倒也打开了话匣,他无奈一笑道:“非是我沦落,而是先祖从事本就不是什么能够升官发财的活,而先祖因为功劳封爵成丘亭侯后,对社稷失望,一心从事农事,也定下家训应将《氾胜之书》发扬光大,所以我家虽是官宦之后,却代代从农,几代之后也就真的成了农人,到了我这一代,早就没了田产,抱着一本《氾胜之书》也没了用处,为了填饱肚子,只能从贼……”
说到这,氾耸眼眶一红:“”可笑我氾氏世代研究农事,我爹却是饿死在家中……”
嚯!这大情怀!
袁珣眉毛一挑,但是从字里行间他听出来了,这氾耸先祖氾胜之只怕是个农学大家,而《氾胜之书》也是一本记载农学技艺的典籍。
袁珣猜的没错,《氾胜之书》的确是农学典籍,而且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和历史上第一本农书!
即便是后世人人听过的《齐民要术》,贾思勰撰写的部分很多都是研究自《氾胜之书》。
不过因为后来天灾人祸王朝更迭之下,大部分篇章遗失,导致两篇十八章的《氾胜之书》只能在《齐民要术》一窥部分。
不过即便如此,在后人的还原下,《氾胜之书》的部分技艺后世关中都还在用。
既然是农家中人,袁珣也好奇道:“氾兄何以刚才让大家种小麦而非粟米,要知小麦和粟米熟期重合,脱壳碾磨极为不便,成本很高,关键是小麦不抗旱啊……”
这个时代人主粮并不如后世一般是水稻和小麦,而是以米稷,粟米,藜米为主,辅以大豆大麦等杂粮。
水稻在扬州江东一代水多的地方才多有种植,因为太过依赖土地水源,外加上产量不高,北方并不多见。
小麦产期虽短,但春麦春种秋收和栗米重合,加上这时代小麦品种问题,抗旱性和后世无法比。
再加上脱壳不便、碾磨成本高,如果如粟米等一样直接煮吃,口感又不佳,面粉有,但是并不普及,只有上层世家贵族作为高级菜肴才有,比如配着水盆羊肉的汤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