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张半仙
红色水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张半仙,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红色水牛,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午早早的吃过午饭。</p>
王海开车,把郭德刚、唐宇送到了天桥德芸社。</p>
燕京天桥、津城三不管、金陵夫子庙、魔都城隍庙,号称民国时期四大繁华之地。</p>
眼前的天桥,自然比那会儿要讲究得多,但依然声名在外。</p>
德芸社赁下的这栋两层小楼,就是民国老戏楼改建的。</p>
改动颇大,不过好歹保留了浓郁的艺术风格,整体味道还在。</p>
千把来平方,三百个客座!</p>
就民间园子的规模来讲,算是大的了。</p>
园子大门之上,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招牌,正是由马大师亲题的“德芸社”三个字,很有力道。</p>
起头的“德”字,少了中间的一横。</p>
这可不是错别字,而是效仿古法书写的。</p>
大概以清朝的《康熙字典》分界。</p>
之前,无一横的属于规范体,有一横的反而是异体字。</p>
《康熙字典》问世以后,以皇权颠倒了民俗,完全反了过来。</p>
只不过,书法家们还是以古法书写居多,没理会那个劳什子皇权。</p>
所以,天桥德芸社,无论是场地,还是门面,都满是传统艺术的氛围。</p>
唐宇很喜欢这种感觉。</p>
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要是生活在民国也不错。</p>
长衫旗袍,诗书佳人,想来该别有一番味道。</p>
当然,得躲着点儿枪炮,别被一枪打死了。</p>
可能也正是他对传统文化太痴迷,没几个姑娘受得了,才导致他前世今生都孑然一身吧?</p>
绕前门,到后巷,师徒二人下车。</p>
从后门进场,发现人已经来了不少。</p>
除了小一辈的演员,还有老先生也在。</p>
这里是德芸社自己的场子,是演出的主阵地。</p>
周一休息,周二到周日每天开下午场和夜晚场。</p>
下午场是两点到五点,演出三个小时。</p>
此刻,离开场只剩下个把小时。</p>
小岳和烧饼正在台前归置桌椅,打扫卫生。</p>
后台的演员们,有的在化装,有的在对活。</p>
众人各司其职,前前后后都在忙碌。</p>
可在忙碌的人群中,有一个清瘦老头,独自坐在椅子上品茶。</p>
郭德刚进来,第一眼便瞅到这位老爷子,赶紧恭敬的走过去。</p>
“张先生,您今儿个怎么过来啦?”</p>
唐宇一瞧那人,脸上笑了。</p>
坐在椅子上都能看得出,这老爷子左肩高右肩低,干瘦的脸上还透着一股子坏笑。</p>
张纹顺。</p>
德芸四老之一,也是最早的创始人之一,对德芸社的发展可谓居功至伟。</p>
同样,这也是个传奇老头,很有个性。</p>
他原是燕京大栅栏金店张家的少爷,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出身。</p>
可福没享几年,等他渐渐长大,家道却中落了。</p>
接着是求学,考上了师专。</p>
那个年代,师专可是不容易考上的。</p>
但他又不安分,因为太爱相声,竟然弃学从艺,进了曲艺学员班。</p>
从人人尊敬的老师,投到艺人行当,说难听点,下九流。</p>
破天荒。</p>
让人大跌眼镜!</p>
当艺人就当艺人吧,他勤奋用功,学得好,说得也好,好歹给自己找了一个铁饭碗。</p>
铁饭碗,就是金饭碗,人人都看得比天还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