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牧民一县,一州
陇右道大总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三章 牧民一县,一州,人在南宋,开局救了柔福帝姬,陇右道大总管,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若无大帅麾下精兵相助,小的又岂能顺利办事?”
王珂满脸堆笑的推辞道,不过这话不假,毕竟盖州能在两三天内恢复秩序,百姓安心出门上街,商户重新开门营业,很大程度还要归功于有一伙红甲兵镇场子。
红甲兵可不是衙门里战五渣的衙役,人家手里的刀枪和鸟铳可厉害着呢,一个月内死在他们手上的泼皮无赖,市井闲汉既有两位数了。
朱云对于王珂的送上“高帽”反应平平,话锋一转,又问道,“支给衙门官吏的冬衣,钱粮和柴薪,都已发放完毕否?”
“三日前皆已发放完毕。”
王珂如实回道,眼中一抹感慨一闪而过。
给山海军办事的待遇比起大辽治下,都要强上不止一点半点。
不但吏禄高了一倍,还有还有各种补贴和福利,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他给山海军办差两个月来,就被提拔为司衙都孔目官,分到了城东的一处两进院落的宅子,比起自己以那间狭小阴暗的住宅,更加宽敞明亮。
“好好办事”朱云起身走到王珂面前,面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半点一军之主的架子都没有,友善的拍着他的肩膀,略带诱惑的鼓励道,“以你的才华,日后未尝不可主政一县,一州。”
“大帅过奖了,小的不敢妄想。”王珂连连摆手,他一介胥吏,又非豪强大族出身,即便在大辽治下也不难有出头之日。
昔日大辽治下,哪怕契丹人会给汉人留给官职,也仅限于那些值得拉拢的汉人豪族大户和登进士第的汉人士子。
至于胥吏,哪怕在南边的那个文明大国,也是难有出头之日,即便侥幸能得上个一官半职,在官场上也会受到进士出身的官员歧视与排斥。
“本帅讲究的是唯才是举,不论你是豪族大户,中举士子,落榜举人,亦或是升斗小民”
朱云慢悠悠的走回正位,看着桌案上的公文,眼皮都不抬一下,像是在说教一般的。
“只要愿为本帅效力,本帅自然会给你施
展才华的机会。”
王珂微微愕然的抬起头,心里的某根弦被触动。
他本是一介寒门出身的落榜书生,寒窗苦读多年却入仕无望,为了生计,不得不去衙门做一低贱的胥吏。
在府衙忙碌了十余年,人到中年也仅是一名孔目官,难有升迁。
如今朱云亲口许诺一个让他能为官一方,施展才华的机会,自然让王珂有些心动了。
似乎有一方新天地正向他敞开大门。
若是山海军能一直呆在辽南,倒也不错呀。
“若是没有事,就回去忙吧。”朱云一手撑着下巴,头也不抬的说道。
“小的告退”
王珂深深行礼,随即便叩拜告退,带着复杂的心情走出了正堂。
待王珂走后,朱云放了手中的公文,伸了个懒腰,嘟囔道,“胥吏又如何?起码比做题家能干事。”
朱云手中的地盘大致相当于明朝辽东镇的“辽南四卫”。
但他可不傻到去撤州县,设卫所,实行军政合一,但行政效率低下的都司卫所制。
他要将辽南治理成一块欣欣向荣,能为山海军提供大笔钱粮和兵源,稳固的大后方。
自己麾下那帮弟兄,你让他去提刀砍人倒是没问题,但若是让他们去主政一方,治理百姓。
那可就让人犯难了。
手下缺少能文能武的人才,朱云就只能把主意打到本地的官吏头上。
朱云因为穿越前的专业,明白官府衙门的胥吏是什么样的存在。
宋代以来,地方上的政令畅通,某种程度上却取决于那些低微的胥吏。
勤于政务,品性正直,雷厉风行,深谙府衙事务,还慧眼识人的地方文官,终究为数不多。
对于甫上官场,只是知得几篇经义的新科进士和只会空谈大义却不屑于动手实务的文人,熟知政事流程和地方人事的胥吏有着极为重要的做用,许多政务都仰仗于属吏执行,久而久之,地方政事自然是被胥吏们暗地把持。
即便在现代社会,类似的现象依然存在。
比如某部英剧里,某位大臣很好奇为什么有两条好的高速公路直通牛津,却没有一条
通剑桥。
答曰:交通部多年没有剑桥出身的常任秘书了。
山海军想要治理好辽南四州,就必须依靠这些胥吏,起码在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前,这些胥吏依然要在原本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为了让这些胥吏安心工作,朱云也是一手大棒一手萝卜,只要你安安心心的给老子做事,不偷奸耍滑,当反骨仔,若能在任上干出政绩,使政令上通下达,百姓安乐,安心从事生产,钱财,米粮,住房还有福利补贴什么的都会有的。
甚至将来可以得到提拔,去地方上牧民一镇,一县乃至一州。
胥吏中当然不凡身具真才实干之人,比如那个曾经屡试不中的王珂,虽是落榜书生,但论署理公务的能力却并不差。
辽南四州在经过山海军的“洗礼”后,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朱云规划,构建山海军的军政体系,为日后雄霸一方摸索治理经验,甚至打造一个完美的模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