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杨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7章 会议(七)逃兵问题,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重生的杨桃,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科涅夫所言的士兵叛逃问题就是一个事实!至于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科涅夫他其实非常了解,但是现在,他也知道事实是无法说出口的。
事实上,造成士兵叛逃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军水准比较高超的宣传。
双方在白天互相开开火,到了夜晚,双方又都拉出高音喇叭,苏军喊德语,德军喊俄语,都是希望对方投降。
在宣传对战上,明显德军更胜一筹。
德军的宣传机器就是为了鼓动苏军士兵叛逃,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德军确实取得了不错效果。
对于最基层的一线战士,他们伤心之处便是,当战争爆发后,整个军队和国家没有对战争做出迅速反应。军队经历的是什么?撤退!失败!可怕的损失!
战士们听到的又是什么?
战斗到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敢有退却者立即枪毙!
普通的苏军士兵是人,不是生来成为战争机器,再在战争中当做一次性的消耗品使用掉。可是,他们现在的处境就是非常恶劣的。
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大量一线部队,他们的兵力无法得到有效补充,许多步兵师的作战兵力维持在六千人左右。
士兵的生活用品方面的情况就更加恶劣。
许多士兵穿着破旧的制服,一件套头衫,一定破了几个洞的船形帽。他们的脚上没有穿袜子,取而代之的是裹脚布。士兵身上唯一光鲜亮丽的装饰便是船形帽上的红五星,当然,部分士兵的胸前还挂着勋章。
他们的伙食状况颇为一般,主食就是煮土豆,只有偶尔才能吃掉面包。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苏联是制度性的将面包优先供应军队。
结症依旧是物资运输问题。
虽然苏军解放了勒热夫和瑟乔夫卡,德军又不是傻子,德军战术后撤前先是竭尽所能炸毁铁路,他们发现苏军开始修复铁路后,又出动空军进行轰炸。哪怕这种轰炸的效果极其有限,德军还是用这种方法影响苏军的物资调运。
至少在九月份,这条关键的铁路并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效能。不过在可见的十月份,它的作用会迅速提高。
只可惜,要把军列运来的物资输送到分散在各地的官兵手里,它真是个技术活。
经过一场恶战后,损失最大的加里宁方面军又和德军打了一个月的拉锯战。前线部队需要的物资大部分就是通过马车,从勒热夫的卸货地运到一线。
苏军哪里有美军那般土豪,美陆军几乎都是坐着卡车和威力吉普跑路,苏军能实现步兵的骡马化就是幸事。
实际哪里是如此!相当多的苏军步兵师是战时仓促组建,他们的马匹装备量不高,士兵们还如十九世纪那般,再远的长途行军,他们都必须背着所有的家当。
难道这些士兵真的非常乐意蹲在前线战壕,去打着随着都能死亡的战斗?
军队指挥部只能通过空洞的口号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偶尔会有文工团前来慰问演出,让泥巴和硝烟中摸爬滚打的士兵看到打扮得很漂亮的姑娘,他们趋于崩溃的心这才稍稍平静下来。
然而,德军的飞机总在阵地上方空投大量数以万计的花花绿绿的传单,这里无非都是鼓吹德军的胜利,以及苏军的失败。
德军印刷这些传单,就是希望苏军士兵相信,跑到德军那里才是唯一的活命方法。
这种德军摆出胜利者高高在上的态度的文章,很多时候只会激发苏军士兵的逆反。那么德军文章里对于德军那边幸福生活的描述,就非常容易让苏军士兵沦陷。
什么逃到德军那里的苏军士兵,可以得到很多面包和黄油,可以安排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只要高举着传单跑向德军战壕,德军就不会开枪,任何带着传单投诚的人,生命都能得到保证。
斯大林批评科涅夫治军不严,实际真的是错怪他了。
无论是加里宁方面军还是西方面军,整个九月份,德军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派出飞机撒传单。到了夜里,德军使用大功率扩音喇叭,一遍又一遍的讲着他们的投降政策。
对此,科涅夫的办法非常有限。
如果可以有办法让敌人闭嘴,他早就做了。如今他也只能从内部下手。
科涅夫到了西方面军后,他发现士兵逃亡的情况比加里宁方面军更为严重,这恐怕就是前任对该问题意识不到位?
为了避免更多的叛逃,科涅夫想出一些办法。
前沿阵地附近可能的逃亡之路都埋设地雷,这既能阻止己方士兵叛逃,一样也是阻止敌人的破坏者潜入。
由内务部负责建立的反撤退小组也在西方面军设置,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抓逃兵。
但凡被抓住的逃兵统统关进惩戒营,人数够多了就变成一个连,甚至一个营,作为下次作战的先锋部队。算是以此作为曾经逃跑的赎罪。
对于基层军官,那些排长或是军士长之类的人,他们的部下出现一例逃兵,科涅夫又令,这种人不再适合做军官,直接降级为列兵。
如若基层部队出现超过三人的集体逃亡,排长还将被军事法庭审判!
这套做法自斯大林下达那倒命令后,旋即在所有方面军施行。科涅夫算是照章办事,殊不知,斯大林格勒方向,那里的苏军对待逃兵的态度更为强硬。科涅夫这里是很少处决逃兵的,而铁木辛哥那里,仅九月份,他就下令枪毙三百名逃兵!
如果大家都坚信战争的胜利属于苏联,那么就没有那么多逃兵。
事实上,苏军数百万基层士兵的心态非常微妙。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是1942年才入伍的,他们获悉的都是苏军在1941年的一系列惨败。
恐怕只有等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了,士兵们战胜强敌之信心才能逐渐建立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