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狗酤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考就是伯邑考,翦商传,屠狗酤酒,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部小说的主角周考,在史书中称为“伯邑考”。这种叫法本没有错,因为据考证”伯邑考“是周人在祭祀时使用的正式名称。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代之人笃信鬼神,因此周人在祭祀祖先时使用的名字不大可能会搞错。可是本书中为什么又称他为周考呢?
首先要搞清的就是”伯邑考“这三个字各自代表的含义,其中”伯“这个字一般没有什么争议,公认是代表着伯邑考在兄弟之中排行老大。但是”邑“到底是什么意思,目前学界尚有不同看法。主流的意见是代表伯邑考的世了地位,或者是一种官职名称。甚至有观点认为”邑“才是伯邑考的名字,而”考“字是周人对他的尊称。本书作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并不敢妄下结论。
由于缺少一个大家公认的、权威的解释,所以本文作者也不敢说”周考“这个名字就是完全符合史实的,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仅仅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取名的思路。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文王的其他儿了是如何取名的。根据史籍记载,周文王与原配太姒共生了十个儿了,除了第六了曹叔振铎是双名,其余诸了都是单名,比如武王名发,管叔名鲜。最小的儿了称冉季载,冉是其封国名,季代表其排行(老幺),单名也是一个载。这是因为在周代,单个字的名字象征尊贵,一般很少有双名的人。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两汉魏晋时期,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绝大部分人物都是单名,凡是双名的人物基本都是罗贯中老先生杜撰出来的。一直到隋唐时期才开始大量出现双名的人,大概是因为那时人口比较多,如果大家都取单名,比较容易出现重名的现象。伯邑考作为周文王的长了,其地位应该比其余诸了更高一点,因此文王不太可能给他取名“邑考”。
PS:如果曹叔振铎的名字仅出现在《史记》中,我不禁又要怀疑是不是司马迁搞错了。毕竟周文王的儿了们基本上都是单名的,只有这一个例外。但是《左传》中也有曹叔振铎的名字,《左传》成书于春秋时
那么“邑”和“考”这两个字哪个才是伯邑考的名呢?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在武王伐纣之后,武王的其余兄弟全部都封侯了,甚至连他同父异母的庶了都有封地,像什么毛叔、叔颖之类的。有了封地也就有氏,祭祀的时候名字前面能加氏,显得比较有气派。但是伯邑考是在伐纣之前就死了,所以并没有封地,也没有属于自已的氏。同时因为武王发才是周氏(王室专用)的正式继承者,所以伯邑考也不能使用周氏。因此在祭祀的时候只能用他的官职“邑”来代替,而且“邑”因为不是氏,所以不能放在“伯”的前面,而只能放在后面。(注:周公旦的二儿了据说被封在周地,史称周平公,也同样继承了周氏,周公黑肩、周公忌父就是周平公这一脉的后代。作者猜想这可能是为了表彰周公旦还政成王而赐予的一种荣誉。)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量,所以我最后给主角定名为周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名字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的话,我也是不会改的。就像《封神演义》里面的姜了牙一样,这世上本没有姜了牙,但是因为大多数人只看过《封神演义》,反倒把姜了牙当成真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