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猴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25章最简的木牍,诡三国,马月猴年,笔趣阁免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阚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先叫来了管档桉的老从事,将情报的备档,然后才拿着情报急急往尚书台而去。当然,备档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一份情报要给老从事抄撰一遍,而是将这情报的一些基础信息,比如从什么地方来的,经手人是谁等等记录一下而已,至于情报的主体内容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是不记录的,而是要等到情报过时了之后才登记其中的内容。
因为阚泽现在还是挂靠在尚书台之下,所以他先找到了荀攸。
≈nbp;荀攸这段时间也非常的忙,虽然说尚书台内的吏员也是最多的,但是尚书台内的事情也同样是最多的,这还是在斐潜给与了各地区比较高的自治的权限的情况下,都有这么多的事件行文需要处理。毕竟当下还是大汉,中央集权的程度还不是很高。
若像是后世封建王朝那么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上大事小事都要上报请示,中央朝廷每天要处理的事项就可想而知了。而在这么多事情的情况下,皇帝一个人绝对无法批阅那么多的奏折,也就自然催生出内阁这个机构,进而有了执政大臣。
好的执政大臣,确实能减轻皇帝的负担,但是不好的执政大臣么……
任何政策其实都像是宝剑,两面开刃,若一不小心见血了,能全数都怪到剑的身上么?
荀攸看了阚泽带来的情报,微微叹了口气,然后对着阚泽说了一声稍驻,便是加快了自己批阅处理行文的速度,然后赶在下一批的行文送来之前,起身跟阚泽一同前往骠骑府节堂。
在封建王朝之中,很多时候官吏干活都是凭良心的。
这不仅仅是在中央朝堂,在地方上也同样如此。
因为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指标。
即便是如今斐潜提出了官吏的绩效考核的构思,但是如何落到实处,以及怎样才能明确的引导地方官吏走向,以及更为基层的行为守则并且让每个官吏都去遵守,荀攸做不到,斐潜也做不到,甚至到了千年之后,也依旧很难做到。
荀攸和阚泽到了节堂的时候,节堂之内,不仅是斐潜在,斐蓁也在。
有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还有同样的话,叫做富人的孩子早管钱,官宦的孩子早当官。
斐蓁见荀攸和阚泽来了,便是下意识的站起身,先向荀攸和阚泽行礼,然后就退往内堂。
荀攸和阚泽还了半礼,便是在斐潜的示意之下,坐了下来。
斐潜看了看荀攸和阚泽,便是问道:可有何事?
当然,斐潜问的是一句废话,要是没事,荀攸和阚泽也不会一同前来,但斐潜还是要说这么一句,就像是大多数的时候说的场面话。
荀攸对着阚泽点了点头。
阚泽从怀里掏出了情报,递送到了斐潜的桌桉之前,此乃有闻司西域处发来见闻录……
斐潜沉默了一下,目光停留在那封情报上面,动作略有一些迟疑,但是也很快的拿了起来,看了一遍,然后轻轻的放了下来。此事,二位可有何见?
荀攸微微侧头,示意阚泽先说。
这倒不是荀攸推脱,而是这个事情是阚泽发现并且上报的,自然就是需要阚泽先说一说。
启禀主公,这西域之中,吏治已败,法不遵循,律不责守,虽说暂未民乱,不过怨藏于下,观之如平,稍有搅动,便是愤涌而出也!阚泽倒也不含湖,侃侃而言,此事不可不察,当问西域主事!当择能吏而改之!西域都护,亦为汉土,当行汉律,宜用陇右之法,行于西域之中!
阚泽所言,直指要害。
他认为西域的官吏考核制度出现了重大的问题,以至于官吏之间贪腐成风,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关系到了日常的行政效率,更是有可能会影响到西域的民心向背,对大汉未来西域的发展来说,也到了必须要进行治理的时候。
荀攸在一旁接口道,韩非子有云,明主治吏不治民。西域吏乱,其主有责。
荀攸的话同样也很直接,不仅是指出了吕布的问题,而且也表示了这是斐潜的问题,毕竟斐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吕布的其主。
直言好听么?直言大多数都不好听的,但不管是荀攸还是阚泽,都清楚他们直接这么说,斐潜不会因臣子直言而生气,所以他们才敢直说。
斐潜捏着胡须,有些苦笑。
他知道西域会出问题,但是他也没想到会这么早就出问题。吕奉先,难道我送给你的左传,你都没有看么?再怎么也要看个开头罢?要知道左传开头就是郑伯克段啊!
昔日李文优仍在之时,以西凉旧法定西域之律……斐潜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西域之道,乃文优之遗愿……
李儒当年作为大汉朝廷实际事务的掌权者,也是有设想过要怎样架设出一个他认为合适的政治制度,吏员法规,西域就是在李儒无法在大汉境内施行他的想法之后,到了西域之中,结合了斐潜给与的新思路重新规划出来的新的尝试。
在李儒的观念之中,也是西域律法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用胡人,不管是胡人雇佣军团也好,还是西域地方邦国委任也罢,对于胡人的态度,远远比大汉中原要宽泛得很多。这是西凉生活带给李儒的影响,也是李儒给与西域的影响。
大汉早期对于胡人的排斥,以及对于居住在边境的汉人的歧视,在李儒成长和学习过程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所以李儒在他获得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之时,就在不断的寻找其中的道路,他规劝董卓收纳胡兵,甚至是吕布,他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和睦的胡汉交融的大汉王朝,甚至到了生命的晚期,也在试图在西域实现他年轻时候的理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斐潜之所以敬重李儒,并非完全是因为李儒对于斐潜有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斐潜在李儒身上看到了勇于去改革,去尝试,去突破,去改变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山东士族身上很少,也或许就是这种精神,使得李儒和山东士族那种陈腐守旧格格不入。
时代会变化,大汉需要创新。一个王朝要是阶级严密封锁,上下不能流通,那么也就意味着走到了末路。
吏治之事,乃国之重。斐潜微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上古舜典就有三载考绩之语,三考而后,黜陟幽明,庶绩咸熙。故西域之乱法,乃吏治之所故,当行吏治考核。以听之六计,审之八法。
斐潜所言的六计,是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六个方面,而八法,则是对行政机构部门的考核,主要考察各部门间隶属关系是否清晰、是否严守部门职责范围、部门间的联络沟通是否遵守相关规定、部门常规事务处理是否得当、各部门是否按章办事等等……
这六计和八法并非是斐潜之所创,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据说是周王所创,当然,这个周王所创和大多数的周王所创一样,可能略有出入,但是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
甚至在秦国,还专门颁布了像是员工手册,公务猿守则之类的官吏行为规范,称之为为吏之道。其中规定,吏有五善,即中信敬上、精廉母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龚敬多让,若是五者毕至,必有大赏也有五失,即夸以迣、贵以大、擅裚割、上弗智害、贱士而贵货贝。
同时还苦口婆心的一再对吏员进行强调,戒之戒之,材不可归谨之谨之,谋不可遗慎之慎之,言不可追綦之綦之,食不可赏!当看到这些规章制度的时候,让斐潜感觉甚至是华夏当时领跑了整个世界!
在那么早的年代,华夏就已经有了对于吏治的思考,甚至已经提出了相关的规定,制定出了相关的律法,只不过……
西域弊之,自当治之……斐潜肯定的说道,不过,二位,大汉之初,有藩之乱,今有西域,亦有乱生。这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治病所不能,亦当为良医,可终究不如未有形而除之是也。善战者,当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西域之属,便是战场,若以二位为将,又是何以战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